1903年,慈禧太后满心欢喜地坐上了为她特制的专列,命令道:“快把设计师叫来,我想见见他。”见到詹天佑后,太后热切地询问了他的专业背景,经了解他的才华后,心情愈加愉悦:“很好,从今往后,清朝的铁路建设就全靠你了。奖励给你!”在她的支持下,詹天佑感到振奋不已。
在中国的东北,关东铁路的建设如火如荼地进行着,这条铁路对于整个东北地区至关重要。然而,在这条关键的铁路线中,滦河成为了一个极具挑战性的难题。滦河宽阔且水流急促,河床上覆盖着厚厚的泥沙,这些因素使得桥梁的建设遭遇了巨大的困难,让工程师们无计可施。
为了应对这一挑战,项目负责人金达决定邀请来自英国的桥梁专家喀克斯。尽管喀克斯在铁路桥梁设计方面颇具声望,但他所建造的桥墩常常因不堪重负而垮塌,似乎这条滦河在暗中反抗着他的挑战与尝试。面对接连的失败,喀克斯决心不屈服于命运,还邀请了来自多个国家的专家参与,然而他们的尝试依然未能解决问题,这使得关东铁路的建设进展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金达的心情愈发焦虑。
就在此时,金达听说了詹天佑的杰出成就,便决定向这位年轻而才华横溢的中国工程师寻求指导。詹天佑仔细分析了河床的结构,观察了乱流中的河水,最终提出了一个大胆的建议:采用中国古老的压气沉箱法进行桥墩的建设。尽管这一传统技艺遭到了一些外国专家的质疑,金达却选择相信詹天佑。经过一段艰辛的努力,压气沉箱法终获成功,滦河的桥梁顺利竣工,为关东铁路的顺畅通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1902年时,慈禧太后渴望能有一条铁路方便她前往清西陵进行祭祀。于是,清政府决定兴建“新易专列”,作为首席设计师,詹天佑凭借其卓越的才能被委以重任。这条铁路是中国人首次独立进行设计和建设的重要项目,詹天佑带领他的团队精心策划,最终使得新易专列成功竣工,太后对此十分满意,并给予慷慨赏赐和高度评价。
不久之后,詹天佑又接到了一项更为重要的任务——修建京张铁路。这一项目吸引了国际的广泛关注,也让外界对中国工程师的能力产生了诸多质疑。面对挑战,詹天佑提出了诸多创新的方法,例如“人字形线路”和“竖井开凿法”。1905年,工程开始动工,他仅用四年时间便完成原定需要六年的工期,并节省了大量的资金。
京张铁路的通车如同破晓晨曦,让所有的质疑声瞬间消散,成为了中国铁路建设进程中的一座里程碑,标志着中国铁路建设踏上了全新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