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8年,正值日本历史上的一个转折点,与中国接壤的岛国发生了重要事件。刚刚登基的明治天皇发布了《王政复古大号令》,正式宣布废除日本的幕府制度,建立起君主立宪制,并开始对社会进行广泛的改革,这一时期被称为“明治维新”。此时,明治天皇和其他日本的改革派人士及学者们认为,为了缩短日本与西方国家的差距,必须全面引入西方的先进经验,推动日本社会向现代化迈进。
在明治维新期间,尤其是在政府推动的全面西化进程中,日本的学者和改革者们不仅在经济、政治、法律和社会制度上模仿西方,甚至在文化上也进行了大量的借鉴。他们主张学习西方的各种先进理念,认为只有在文化、科技、军事等方面追赶西方,才能使日本在世界舞台上崭露头角。由于西方国家的快速发展和工业化进程,日本在这段时间内迎来了空前的变革,极大地提升了国家的综合实力。日本社会也迅速工业化,从一个相对落后的封建国家变为一个世界级的工业强国。然而,正是在这一全盘西化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令人震惊的理论和想法,其中最为人熟知的便是“人种改良论”。
“人种改良论”是指一些日本学者提出的,目的是通过改善日本人的体质,弥补与欧美人种之间的身体差距。简单来说,他们建议日本女性与西方男性结婚,以便通过基因融合改善日本人下一代的身体素质。这一理论在当时的日本学界引起了广泛关注,甚至获得了不少学者的支持。那么,为什么这种理论能够在日本得到广泛认同呢?
一、人种改良论的起源
从严格的历史角度来看,人种改良论的根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宋朝时期。那时,日本正处于平安时代,国力较弱,人口稀少,且国民体质普遍较差,平均身高仅为1.4米左右。为了改善这一局面,一部分日本女性开始到中国寻找健康体壮的男性进行交配,以期通过优质基因的输入,改善后代的体质。宋朝的学者周煇在他的笔记《清波杂志》中曾记载,部分日本妇女专程来中国,与选定的中州男性交往生育,从而达到“度种”的目的。
这个“度种”风俗由来已久,一直持续到19世纪。随着西方世界的工业革命蓬勃发展,英国、法国、美国等国相继崛起为世界工业强国,而日本由于长期实行闭关锁国政策,陷入了贫困和落后之中。直到1853年,美国海军准将佩里通过武力打开了日本的国门,迫使日本重新接触外部世界。在这种情况下,迫切需要改革的日本开始寻求变革,以追赶西方国家。
明治维新后,日本政府开始派遣大量的进步分子和学者到欧美国家考察学习。福泽谕吉、森有礼等人都通过留学或访问,亲眼见证了西方社会的先进性,并感受到与日本的巨大差距。正因如此,他们认识到,只有全盘西化,才能帮助日本在最短时间内缩小这一差距。
二、人种改良论与高桥义雄
在明治维新期间,尤其是在1884年,日本学者高桥义雄出版了《人种改良论》,这本书为日本的“人种改良”计划提供了系统的理论支持。他在书中提出,日本的体质问题应该从多个方面进行改革,其中包括遗传学、体育锻炼、社会习性等方面。他特别强调了“杂婚”这一重要理论,认为只有通过跨种族婚姻,才能有效地改善日本人的身体素质。具体来说,假如在日本本土难以找到足够优秀的配偶,便应当通过与外国人,特别是西方人通婚来改善基因,提升后代的身体素质。
高桥义雄指出,日本当时的婚姻制度存在三大弊端,首先是结婚年龄过早,很多年轻人未成熟便进入婚姻,影响了身心的正常发育;其次,日本人口稀少,且婚姻圈子过于局限,容易导致近亲结婚的现象,进而影响后代的基因;最后,日本人传统的婚姻观念过于重视门第和家庭背景,而忽略了身体素质和遗传基因的优劣。
因此,高桥提出,应通过“杂婚”来提高日本人的体质,而这也包含了与西方人结婚的建议。通过这种方式,他认为日本的下一代将能在体型、智慧、精神等方面得到显著改善。
三、是疯狂?还是科学?
从现代科学角度来看,高桥义雄的理论既存在一定的合理性,也存在严重的科学问题。首先,人种的定义本身就存在争议。从生物学和人类学角度来看,人种并没有严格的生物学界定,它更像是根据不同的地域、文化和环境等因素,作出的分类标准。因此,将人种的优劣与个体的能力或社会进步直接挂钩,并不科学。
其次,单靠基因改良来提升身体素质的想法,忽略了社会、文化、饮食、运动等因素对人类体质的影响。事实上,欧洲人之所以在过去几个世纪内体型逐渐变得更加高大,更多的是由于饮食结构的变化和工业化进程带来的社会变革,而非单纯的“人种改良”。
此外,高桥义雄的“杂婚”理论还面临重大的社会道德问题。婚姻本应是基于感情和自由选择的基础,而不是单纯为了改良国家人口质量而牺牲个体自由。如果按照他的理论去执行,女性将成为国家的“生育工具”,而男性则成为可以随意选择的“种公”,这种思想显然不符合现代社会的道德和人权标准。
四、福泽谕吉与身体素质的提升
尽管高桥义雄的“杂婚理论”未能被普遍接受,但另一个较为实际的理论却取得了较大成功。福泽谕吉,这位日本近代教育的奠基人,提出了“先成兽身,后养人心”的教育理念,强调身体健康对智力和判断力的重要性。他认为,如果日本要真正追赶西方国家,必须先从提高国民的身体素质入手。因此,他主张在教育体系中加强体育训练,以提高青少年的体力和健康。
福泽的体育教育理念很快获得了政府的支持,体育课程开始在日本学校中得到广泛推广。日本政府引进了瑞典体操,开设了各种体育活动,如游泳、滑冰和田径比赛,鼓励民众参与到体育锻炼中来。这种“后天”的身体素质提升方法,取得了显著的成果。根据1900年至1955年的数据,7至22岁年轻人的身体素质普遍提升,身高、体重等各项指标都有了明显改善。
随着时间的推移,今天的日本青少年体质继续改善,平均身高已达到1.72米,相较于150年前的1.5米左右,提升了近20厘米。由此可见,虽然“人种改良”没有按高桥义雄设想的方向进行,但通过系统的体育训练,日本的国民体质确实得到了显著的提升,证明了福泽谕吉的教育理念的成功。
通过这些改革,日本不仅在短短几十年内取得了惊人的进步,工业化和现代化也成功地与世界接轨,最终成为了全球经济和科技领域的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