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142年,民族英雄岳飞因“莫须有”这三个字,最终被宋真宗赵构残忍害死。令人痛心的是,他的长子岳云也未能逃脱这场灾难。岳飞死后,主犯之一的秦桧如何对待岳飞的家人?他又采取了怎样的手段?这些故事你或许难以置信。
至今,关于岳飞之死的原因依然存在不同的看法。许多人认为岳飞因提出“迎二圣回朝”而激怒了宋真宗,从而导致他失去性命。大家普遍认为岳飞缺乏政治眼光,这个说法是真的吗?事实上,岳飞提出这个口号时,背后也有些复杂的背景。
最初,岳飞喊出“迎二圣回朝”并不是出自他个人的意愿,而是赵构提出的。赵构本来只是河北兵马大元帅,在众人的推举下意外成为了皇帝。当时,他的母亲、妻子以及孩子都被金人俘虏,而他自己被迫南逃。赵构心中满怀希望,他誓言要带领自己的亲人回朝,因此提出了“迎二圣回朝”的口号。
由于皇帝已经发话,岳飞等许多忠臣便响应号召,准备大力推进此事。按理说,这种行为并没有什么不妥之处。但几场战斗后,赵构却得知,自己的父亲宋徽宗早已在金国病故。这个消息对赵构造成了巨大的打击,也让他逐渐放弃了“迎二圣回朝”的计划。事实上,宋钦宗虽然是赵构的亲哥哥,但二人并非同母所生,因此对赵构而言,迎回宋钦宗的可能性几乎为零。
这个历史背景可以参照明朝时期的朱祁镇和朱祁钰兄弟。朱祁镇外出时,朱祁钰即位,后来朱祁镇回朝时兄弟间发生了激烈的权力斗争。若赵构把宋钦宗迎回,势必会引发皇位争夺,使得赵构的帝位岌岌可危。因此,他逐渐放弃了“迎二圣回朝”的口号。
尽管如此,岳飞并未放弃继续作战。他依然高喊着旧口号,但实际上赵构并没有强烈的意图去实施这个口号,毕竟当时的局势已发生了变化。岳飞虽然察觉到了变化,但依然坚定地执行任务,继续奋战于前线。就算赵构的想法有所变化,岳飞依然在坚守自己的职责。然而,赵构其实并不在乎这些口号是否能实现,他只是在暗中观察局势的变化。
与此同时,还有传言称,岳飞因建议赵构提前立太子,而引发赵构的不满。当时,金国在外的压力使得赵构不得不考虑金人可能会重新安排宋钦宗父子归朝,并争夺皇位。岳飞建议赵构提前立储,以便应对未来可能的挑战。赵构听后表面上表示赞同,但却提醒岳飞将重点放在抵抗金人上,不必过多干预朝廷内政。赵构认为,岳飞这番话显然涉及宫廷内部的私事,而皇帝往往不希望大臣干预太多关于继承的事务。
但单凭这一点,赵构不可能因此就杀了岳飞。赵构虽然昏庸,但还不至于因为这种小事便动杀机。那么,究竟是什么促使赵构下定决心要除掉岳飞呢?其实,关键转折点出现在金国提出议和的提议上。
宋金之间长期战事,金国在战争中已陷入困境,急需休养生息。金国名将完颜宗弼向秦桧提出,要想达成和约,必须先除掉岳飞。完颜宗弼在信中直言:“必杀岳飞,而后和可成也。”除了外部因素,还有个人恩怨。岳飞曾经亲自击杀了完颜宗弼的女婿,这显然加深了完颜宗弼的敌意。
秦桧作为主和派的重要代表,看到金国提出议和条件后,立即心生一计。早在此之前,秦桧与岳飞曾多次发生冲突,岳飞坚守主战派的立场,而秦桧则始终主张议和。因此,岳飞的存在让秦桧极为不悦。于是,秦桧开始在赵构面前说岳飞的坏话,诋毁他为叛国之臣。赵构听后,对岳飞的态度也开始逐渐改变。
许多史学家认为,赵构从岳飞建议立太子一事开始,便对岳飞产生了嫌隙,君臣间的裂痕也在此时悄然产生。再加上秦桧的谗言和“莫须有”的无端指控,赵构终于决定以金牌召回岳飞,要求他归朝。
岳飞明白这次召回的含义,但他依然忠诚不渝,为了国家的安危,他毫不犹豫地带领军队撤回。此时的岳飞已经是无可替代的忠臣,但他却因“莫须有”的罪名被囚禁。秦桧和他曾经的盟友张俊合力陷害岳飞。他们找不到任何证据,却仍然伪造罪名,给岳飞定下“谋反”的罪状。
秦桧和张俊指使他人陷害岳飞,包括王贵将军和王俊统领,这两人虽知道岳飞冤枉,但为了自己的利益也加入了陷害行列。最终,岳飞和张宪被捕,并在狱中遭受了种种酷刑,但始终未曾低头。狱中的官员看到岳飞胸前的“尽忠报国”四字,震惊不已:“这样的忠臣怎么会反叛呢?我们是不是搞错了?”
此时,韩世忠前来探望岳飞,关切地询问:“岳飞究竟犯了什么罪?”秦桧回答道:“他可能想谋反吧。”这便是历史上臭名昭著的“莫须有”罪名——仅凭猜测和怀疑,岳飞便被冤枉入狱,最终死于非命。
然而,究竟秦桧在赵构面前说了些什么,已无从考证。虽然秦桧巧妙地利用了赵构对岳飞的忌惮,尤其是岳飞的军权和岳家军的强大,使得赵构感到威胁。岳家军是岳飞个人的军队,而非南宋政府的正规军,他们战斗力强,纪律严明,屡次击败金军。如果这些力量反过来对付南宋,后果将不堪设想。因此,赵构决定铲除岳飞,确保自己的统治安全。
正如古话所说:“太平本是将军定,不许将军见太平。”岳飞的忠诚与勇猛为南宋带来了短暂的和平,但赵构终究不能容忍他成为自己的威胁。因此,赵构最终做出了这个痛苦的决定,令岳飞和他的家族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在岳飞被害后,秦桧的妻子王氏提出“斩草除根”的建议,最终岳飞的长子岳云也未能幸免。其余四个孩子和两位女儿则被流放到远方,至今被传说是流放到现代的广州一带。岳飞的妻子李娃带着孩子们在流放地艰难度日,常常饥寒交迫,但朝廷偶尔会赐予些许粮食,勉强度日。
据说,在某次,地方官员甚至建议断绝对岳飞后代的粮食供应,想让他们饿死,但秦桧出于对后果的恐惧,拒绝了这个建议。
然而,岳飞的次子岳雷因过度思念父亲和哥哥,最终病死。岳飞的长女岳银瓶则在为父亲和哥哥申冤无果后,悲痛欲绝,最终选择了投井自尽。尽管如此,岳飞的子孙在后来的岁月中得到了朝廷的平反,岳飞的忠魂也永远不会熄灭。
如今,岳飞的子孙遍布世界各地,传承着英雄的精神。每年,无论身处何地,岳家后代都会烧香祭拜祖先,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