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南宋一幅“鬼画”,画中内容很诡异,至今没人能参悟其中深意!
迪丽瓦拉
2025-09-24 12:06:26
0

世事无常,人生如戏。凡人遇到生死之事,常常先求神佛庇佑。然而,若面对骷髅之影,恐惧常常让人胆战心惊,仿佛灵魂都被吓裂了。

南宋时期,著名画家李嵩创作了一幅绢本设色团扇画,名为《骷髅幻戏图》。这幅作品因其诡异的氛围而闻名,许多人都难以彻底理解画中深藏的寓意。

今天,我们将一同走近这幅奇妙的画作,探寻其中隐藏的秘密与内涵。

李嵩的《骷髅幻戏图》采用了扇面册页的形式,画面左侧署有画家的亲笔签名,右侧则盖有历代收藏家的印章,显示了这幅画流传的历史与收藏价值。

从整体上看,画面中仅有四个人物,分成两组彼此呼应。细细观察左前方,坐着一位头戴纱帽、身穿透明纱袍的大骷髅,他慵懒地席地而坐,右手撑膝,姿态随意自然。

他的右手提着一个提线木偶,木偶形态极为特别,是一具小骷髅。这个小骷髅四肢被线牵引着,右脚稳稳着地,左脚则抬起,似乎正在做出调皮搞怪的动作。

紧挨着小骷髅的是一名年幼孩童,正趴在地上,目光专注地盯着这个木偶骷髅,眼中满是新奇与好奇。小孩兴致勃勃,右手向前伸出,仿佛正想要抓住这奇异的小骷髅。

孩童身后站着一位年轻妇人,或许因为孩童对骷髅毫无恐惧,她见状立刻伸手阻拦,面露为难与担忧的神色。

最后,在大骷髅背后,还有一位母亲,虽然不甚显眼,却充满温情。她正抱着婴儿哺乳,脸上慈爱温柔,散发出浓厚的母性光辉。

这幅画中人物栩栩如生,虽各自独立,却又紧密联系。构图巧妙,充满艺术张力。

静静凝视,画面左右明显形成黑白对比。画家用货担和墙壁作为左侧背景,营造出阴暗阴森的氛围,更衬托骷髅的阴冷属性;而右侧的孩童与妇人则置身于开阔空地,显得明亮而生机盎然。

整幅画的主题大致如此:大多数人初见骷髅时,都会产生恐惧与排斥;而看到孩童则自然而然生出怜惜和温柔之感。

因此,这幅画给人强烈的割裂感,正因如此才被称为“诡异”。那么,这幅画背后到底隐藏着怎样的深意呢?

现代人眼中的骷髅,多被视为“死亡”、“晦气”与“恐怖”的象征,但早在宋元时期,骷髅早已作为一种幽默讽刺的隐喻,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

关于骷髅的最早记载,可以追溯到战国时代庄子的言论。《庄子·至乐》中有句:“庄子之楚,见空髑髅,髐然有形,撽以马捶,因而问之。”庄子将骷髅与生死联系起来,揭示了骷髅自古便是生命与死亡不可分割的符号。

李嵩此画的核心思想正是围绕“生与死”展开。庄子曾言:“方生方死,方死方生。”道家倡导顺应自然,认为生命终将走向死亡,而死亡又是新生命的开始。

画中那大骷髅与孩童,分别象征着死亡与新生,二者既分离又交织缠绕。这与佛教中的寂灭与涅槃理念也不谋而合。

画旁还有王玄真书写黄公望《醉中天》中的一段词:“没半点皮和肉,有一担苦和愁。傀儡儿还将孙线抽,弄一个小样子把冤家逗。识破也羞那不羞?呆你兀自五里巴单堠。”意思是说,骷髅虽无皮无肉,却承载着苦痛与忧愁,却依然逗得孩童欢笑。人们常常只看见表象,真正的本质则需深入洞察。

说到绘画技法,李嵩对骷髅的塑造极其生动细腻。笔锋柔顺而灵活,骨骼结构刻画得极为精准,使得骷髅形象栩栩如生。

衣物描绘方面,画家用笔别具一格,对飘逸的绸带与薄纱袍的描摹轻盈自然,丝毫不显呆板。器具与场景色彩与光影的对比鲜明,使画面黑白分明,层次丰富。

因此,无论是构思还是笔法,此画都堪称艺术珍品,值得细细品味。

李嵩这幅作品在后世获得诸多解读,但其真正的内涵应结合当时历史背景及画家的个人经历来分析。不过,毋庸置疑的是,这幅画展现了李嵩独特的幽默感,也传递了宋代人关于生死的深刻思考。

众所周知,宋代社会开放且经济繁荣。君王修订礼制,民风民俗深受儒释道三教影响。儒家思想强调“礼”,自宋太祖至宋仁宗,涌现了诸多礼仪著作,如《开宝通礼》《礼阁新编》《太常新礼》等,最具代表性的是《政和五新礼仪》,这些礼仪旨在维护社会秩序与稳定。

自两汉佛教传入以来,生死观念便与因果轮回紧密相连。《政和五新礼仪》中也体现了多样的祭祀形式与神灵沟通的方式。

宋代的丧葬礼仪也随之变化,形成独具特色的体系,尤其是斋会与法会,影响深远,延续至今。

回望宋人的生死观,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解读——有人认为死重于泰山,有人视死如鸿毛;有人选择以死殉道追求真理,有人借死解脱世间烦恼。

他们对于人性、精神超脱、政治理想与修行脱苦的思考,在这时期相互碰撞融合,极为丰富多元。

宋人并非回避生死,相反,他们勇于直面死亡,探究生命的本质。

在三教合流的时代背景下,佛教、儒家及民间信仰对死亡的理解各有侧重。日常生活中,儒家的“乐天知命”观念最为普及。

因此,文学与艺术作品不仅反映了画家个人的生命体验和内心感悟,也折射出当时社会的时代精神。

李嵩的《骷髅幻戏图》既流露了他对生死的独特见解,也为后人研究宋代文化人文精神提供了珍贵资料。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 谁是春秋战国时期最大的反派?是郑国?魏国?秦国?齐国?还是楚国?对于这个问题,不同的人可能会有不同的...
原创 刘... 刘璋为什么在马超到达后立刻选择投降?这个决定背后有一些深层次的原因,特别是其中的第三个原因,尤为关键...
原创 三... 三国时期,英雄豪杰云集,各路名将为了自己的理想奋斗。为了成就一番事业,有的人选择独立称霸一方,有的人...
原创 怀... 在1967年初,怀仁堂的政治气氛非常紧张。那里不仅是高层权力斗争的焦点,也是那个特殊历史时期众多斗争...
原创 吕... 据说,吕布有两位非常有名的师傅,分别是张俭和李彦。这两位都曾是武林中的高人,他们和吕布一样,来自并州...
原创 二... 二战结束后亚洲的地图就像被人用剪刀剪过又重新拼了一遍,有人欢喜独立,有人被吞并消失,你可能以为国家一...
原创 他... 英雄从未远去,也从未被遗忘。 杨保卿,云南施甸县太平镇一丘田村的居民,生于1931年。1942年5...
原创 征... 在古代中国,许多朝代都有过辉煌的盛世或者中兴时期,比如汉朝的“文景之治”、唐朝的“贞观之治”和“开元...
原创 赵... 白马将军,最初是指那些以白马为坐骑、披着白色披风上阵作战的武将。受到许多文学作品和影视作品的影响,很...
原创 如... 在我的多篇文章中,我曾提到过,五代十国是中国历史上最为动荡的时期之一,几乎没有哪个时期能与其相提并论...
涿郡赵氏:从赵广汉到宋太祖的千... 涿 郡 赵 氏 在赵氏家族辉煌的历史长卷中,涿郡蠡吾(今河北肃宁)赵氏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这个家族...
一封血染的入党申请书 烈士张志年留下的带血的入党申请书。于烜浩摄 第82集团军某旅“屡战屡胜”连荣誉室中,陈列着一份带着血...
《烽火侨心——陈嘉庚与南侨机工... 11月12日,由陈嘉庚纪念馆主办的《烽火侨心——陈嘉庚与南侨机工》上海展在杨树浦路88号厦门国际银行...
原创 1... 这才是爱情最美好的样子! 1982年的消息炸翻街头,高材生王佐良非要娶瘫痪的张海迪。 就连父母都骂他...
原创 想... 在明朝的浩瀚历史长河中,朱姓皇帝的统治如同一颗璀璨的明珠,照耀着中华大地。然而,在这辉煌的背后,却隐...
原创 水... “李葆华,李葆华,怎么又是李葆华?” 周总理的手紧紧握着那份文件,眉头深深皱起,脸色严峻,几乎能...
原创 若... 《三国演义》中的刘备,一直以来被描绘为一个忠义之主,广受人们喜爱,尤其是在电视剧中,他总是展现出极高...
原创 春... 从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到公元前476年战国时代拉开序幕,在这近三百年间,周王室衰微,诸侯争...
原创 在... 人们都知道,1949年人民解放军正式确定了兵团编制。那一年,人民军队迅速成立了16支具有对抗能力的一...
原创 民... 结婚,对于许多女性来说,的确是人生中的重大转折点。嫁得好与嫁得不好,往往会导致人生轨迹的天差地别。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