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苏联面对纳粹德国突然进攻一败涂地,还有一个不为人知的隐情
迪丽瓦拉
2025-09-24 16:34:25
0

凌云

摘要:1941年6月22日,纳粹德国突然发动了对苏联的全面进攻。面对这场突如其来的袭击,苏联措手不及,迅速陷入溃败,损失极为惨重。虽然苏联战败的原因多种多样,但背后是否隐藏着鲜为人知的秘密呢?

本号之前关联的公众号“老周的深度君事”已被永久封禁,现已开设新公众号“老周深度君事28”,欢迎大家继续关注和支持。

1941年6月22日,纳粹德国对苏联发起了突袭性质的全面进攻。苏联军队对此毫无准备,导致战局一边倒,惨败连连,伤亡惨重。苏联失败的原因虽然复杂多样,但是否存在某些未被广泛揭露的隐情呢?

在官方教科书和权威史书中,苏德战争通常被描述为:1941年6月22日,法西斯德国背弃诺言,撕毁《苏德互不侵犯条约》,联合其盟友发动了对苏联的全面侵略。苏联军民在斯大林的领导下,坚定抵抗,展开了伟大的卫国战争……这类叙述几乎成了统一标准。尤其是在战争初期苏军损失惨重的事实,似乎更加证明苏联是无辜的受害者,毫无准备地遭受德国的突袭。

然而,苏军之所以遭受巨大损失,除了众所周知的因素外,实际上还有一些不为人知的内幕。

众所周知,希特勒策划了名为“巴巴罗萨计划”的进攻苏联行动。这个名字取自腓特烈大帝的绰号“红胡子”,带有一种神圣使命感的色彩。相比之下,斯大林的“大雷雨计划”则鲜为人知。

事实上,早在德国尚未正式制定“巴巴罗萨计划”之前,出于对德国可能进攻的担忧,斯大林就已计划先发制人攻击德国。根据这一想法,苏军很早便秘密制定了针对德国的“大雷雨计划”。由于极为严密的保密措施,这个计划成功避开了德国的侦察。

至于《苏德互不侵犯条约》,斯大林和希特勒心态其实相似,都视其为权宜之计,双方都明白最终不可避免的战争迟早会爆发。斯大林早已决定,一旦时机成熟,便毫不犹豫撕毁条约,先发制人攻打德国。“当朱可夫仍远在西伯利亚时,斯大林已秘密策划一个详细的进攻计划,而这位‘盟友’希特勒还曾真诚祝贺斯大林60岁生日,祝他身体健康和苏联人民未来幸福。”

若说双方都准备互相击败对方,斯大林的战争准备甚至早于希特勒。

原本斯大林打算在德国陷入西线困境时,从后方给予致命一击。但德国在西线战役进展异常顺利,进攻速度远超预期。短短50天,德军席卷西欧,号称世界最强的法国仅一个多月便宣告失败投降,而德军损失极少。若此时苏联在东线发起进攻,德军可以迅速调兵回防,苏军将陷入不利。

“德国西线发动进攻前,苏联领导人曾期待法西斯军队被马其诺防线困住,苏军将借机大举西进,占领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和罗马尼亚,进而直捣敌人心脏。希望能与英法盟军在易北河甚至莱茵河会师……那时,半个欧洲或将落入苏联掌控,苏联用刺刀开创的和平革命指日可待。”然而,法国迅速投降,英军被迫撤退欧洲大陆,这让苏联失去两个重要竞争对手。在斯大林眼中,只要击败德国,就能摆脱“资本主义国家围攻”的窘境,成为欧洲霸主。

为实现“大雷雨计划”,1941年2月,苏联最高军事委员会向各部队发布《关于近期政治宣传工作的任务》训令:“……战争危机迫近边境,帝国主义国家随时可能进攻苏联。我们必须做好准备,以主动进攻制止敌人。军事经验表明,摩托化部队优势下防御无效,必将失败。对德必须采取依靠强大技术装备的进攻战略……红军训练必须贯穿‘进攻精神’。”

于是,苏军秘密开展多次针对性大规模演习,并制定了西线战略补充计划。补充计划借鉴演习成果,主攻方向锁定西南,同时预备攻打东普鲁士的备用方案。最终选定西南为主攻线。计划中也指出:“西线主力集结及在华沙方向展开将导致持久战。”而斯大林更期望像德军闪击波兰和法国那样速战速决。

但事实证明,苏联西部的铁路运输能力远逊于德国和邻近国家,运力仅为两分之一至三分之一,使“大雷雨计划”的实施时间比预期更长。许多兵团需从乌拉尔调动,且燃料短缺、设备维修能力弱和通信指挥困难等问题,令苏军困扰不已。尽管苏军将领注意到机械化部队的缺陷并积极改进,但对战时后勤保障的复杂性估计不足。尤其是包括朱可夫在内的高级领导急于贯彻最高领导意图,忽视了演习中暴露的问题,仍坚持准备对德先发制人。

苏军的最初进攻目标是夺取德占波兰和罗马尼亚,后者的油田对德国至关重要。若丢失油源,德军势必陷入困境甚至败北。这也解释了为何苏军部署如此靠近边境,且未充分进行防御准备。这并非前线指挥失误,而是因为他们正专注于进攻准备。根据解密档案,这支由150个师组成的庞大兵力实施的“大雷雨计划”发起时间仅比“巴巴罗萨计划”晚十天。

此外,苏军因过于专注进攻计划,德军发动进攻后,苏军统帅部还曾下令反击,试图向德国境内推进,结果反而导致前线部队混乱,进一步恶化了初期战局的被动局面。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想... 在明朝的浩瀚历史长河中,朱姓皇帝的统治如同一颗璀璨的明珠,照耀着中华大地。然而,在这辉煌的背后,却隐...
原创 水... “李葆华,李葆华,怎么又是李葆华?” 周总理的手紧紧握着那份文件,眉头深深皱起,脸色严峻,几乎能...
原创 若... 《三国演义》中的刘备,一直以来被描绘为一个忠义之主,广受人们喜爱,尤其是在电视剧中,他总是展现出极高...
原创 春... 从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到公元前476年战国时代拉开序幕,在这近三百年间,周王室衰微,诸侯争...
原创 在... 人们都知道,1949年人民解放军正式确定了兵团编制。那一年,人民军队迅速成立了16支具有对抗能力的一...
原创 民... 结婚,对于许多女性来说,的确是人生中的重大转折点。嫁得好与嫁得不好,往往会导致人生轨迹的天差地别。而...
原创 从... 加米涅夫和季诺维也夫是苏联的元老级人物,他们曾与列宁并肩作战,是列宁的亲密战友。在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分...
原创 三... 看过《三国演义》的人都会记得,马岱和马超这对兄弟最初确实来自西凉,这片位于边塞的地方,曾以强大的军事...
原创 康... 大清康熙三十一年,十一月中旬,黄河两岸的寒风已经刺骨。在山东济宁的河道总督府里,一位年过花甲的老人靠...
原创 三... 三国时期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风云变幻、局势动荡。在这样复杂的背景下,许多英才纷纷涌现,成为了历史的...
原创 建... 不是能力的问题,而是武将的忠诚问题。在建文帝的时期,他没有一个绝对忠诚的嫡系势力!实际上,如果李景隆...
原创 慈... 清朝晚期,慈禧太后垂帘听政,权势如日中天。在慈禧去世的那一年,虽然末代皇帝溥仪仅仅是一个三岁的孩子,...
原创 要... 毫不夸张地说,如果诸葛亮没有屡次主动发动攻打魏国的战争,蜀国就算不立刻灭亡,也几乎逃不掉灭亡的命运,...
原创 穿... 古代要是有人考上秀才,算不算“光宗耀祖”? 你可能觉得,不就是个“读书人”嘛,又不是当大官,能有多厉...
原创 中... “台湾有事就是日本有事”这句破梗刚被高市早苗翻出来,中国驻大阪总领事薛剑直接甩了句日语:敢伸手,就砍...
原创 陈... 陈诚是国民党中的一位举足轻重的人物,曾被誉为“小委员长”,他在台湾的去世意味着一个时代的结束。196...
原创 5... 1959年的中国,正处在特殊的建设阶段,社会氛围严谨得很,干部家庭的一举一动都被盯着。开国中将詹才芳...
原创 魏... 魏延为何进不了五虎上将之列?关羽和赵云都知道原因,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呢?刘备为何不敢让魏延担任五虎上...
原创 孝... 对于清朝这段历史,很多人比较熟悉,一方面是通过电视影视作品了解,另一方面是通过史书和文献看到。有一段...
原创 四... 1945年8月15日,经过长达十四年的侵华战争终于画上句号。日本帝国主义最终在“无条件投降”的情况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