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6月25日,中央作出决定,成立专门的元帅传记编写小组,旨在为新中国开国元帅们编写详细的个人传记。作为十大元帅之一,叶剑英在革命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他曾在多次危急时刻挽救了革命事业。因此,叶剑英的传记也受到了中央的高度重视。
经过充分讨论,中央决定将编写叶剑英传记的任务交给军事科学院。时任军事科学院院长的宋时轮也成为了这一工作小组的核心负责人。叶剑英早年跟随孙中山投身革命,后来加入共产党,为国家和人民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因此,选择军事科学院来承担这一任务也有其深远的考虑。毕竟,叶剑英在新中国成立后的诸多贡献,特别是在国家建设方面的努力,是军事科学院创建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早在1956年,叶剑英就向毛主席和中央提出了建设军事科学院的构想,得到了中央的批准。随后,军事科学院的筹备工作便由叶剑英亲自负责,并经过数年的努力,最终顺利成立,而叶剑英也成为了该院的首任院长。正因为他是这所学院的奠基人,而军事科学院作为叶剑英的重要事业之一,承接他的传记编写工作显得尤为合适。此时,宋时轮的名字被提及,是因为他不仅与叶剑英有着长期的工作合作,而且在军事科学院的筹建过程中,他一直是叶剑英的得力助手。
在军事科学院成立后,宋时轮担任第一副院长,成为叶剑英最重要的支持者之一。两人携手合作,完成了学院的建设与日常运作,宋时轮也在这一过程中工作了长达15年。然而,尽管两人如此紧密地合作过,事实上,他们的交集并不始于军事科学院。早在1926年,宋时轮就考入黄埔军校,并在其中担任学员。那时,叶剑英已经投身北伐战争,成为了第一军总预备队的参谋长,二人都在各自的岗位上为国家未来的命运而奋斗。
随着1927年蒋介石发动反革命政变,叶剑英和宋时轮分别在不同的战线上选择了同样的道路——加入共产党,为革命事业献身。在经历了艰苦的斗争后,宋时轮通过自身的努力,逐步从基层打拼出来,成为了共产党队伍中的重要一员。而叶剑英在红军中也逐渐崭露头角,成为了革命事业的中坚力量。直到解放战争期间,两人才有了真正的合作。
1946年,宋时轮被调到北平,在这里他与叶剑英首次合作,协助其进行与国民党的谈判。尽管两人以前并未有过直接的合作,但在这次任务中,宋时轮凭借出色的能力赢得了叶剑英的深刻赞赏。尽管在谈判过程中宋时轮差点遭遇刺杀,但他始终顶住压力,完成了任务。这次事件也让两人建立了深厚的合作关系,为以后继续并肩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此后,两人再次分赴不同的战线,在渡江战役后,宋时轮率部向东南推进,而叶剑英则领导西南地区的解放工作。朝鲜战争爆发后,宋时轮带领部队进入朝鲜,参与了如长津湖等著名战役,他的出色表现也赢得了毛主席的嘉奖。但经历了朝鲜战役后,宋时轮意识到自己部队的不足之处,回国后,他开始深入思考如何改革部队。
在这段时期,叶剑英正是军队改革的积极推动者之一,两人的目标非常一致,都希望能建立一支强大而现代化的国防军。两人共同推动了军事科学院的创建,并且在接下来的十多年里,宋时轮对叶剑英的敬佩愈加深厚。作为叶剑英的亲密战友,宋时轮不仅在军事领域中表现出色,也成为了叶剑英学术研究与军事创新事业的重要支持者。
尽管有过一些波动和挑战,特别是特殊时期的困难,两人始终坚守自己的立场和使命。当恢复工作后,宋时轮再次成为叶剑英最得力的助手,并且在中央军委中承担了更多的重要职务。不久之后,宋时轮被任命为中央军委教育训练委员会主任,全面负责恢复军队院校的教育和训练工作。他不遗余力地将部队院校从困境中振兴,帮助培养新一代军官。
正是在这一背景下,中央决定委派宋时轮亲自主持叶剑英传记的编写工作,这对他来说既是荣誉也是责任。为此,宋时轮非常认真地组织了相关人员,召开多次会议,听取各部门的筹备进展,确保传记的编写能够严谨细致、真实反映叶剑英的革命历程。他在会议中强调,传记的内容要突出叶剑英在重大历史事件中的关键作用,尤其要详尽记录他为国家、为人民做出的重大贡献。
然而,编写过程中遇到了一些难题,许多叶剑英的档案资料由于保密需要未曾公开。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宋时轮组织小组成员前往不同的档案馆,进行详细的资料搜集。此外,他还亲自与叶剑英交流,向他确认一些重要历史事件的细节,以确保传记的准确性。尽管叶剑英本人对此事态度较为随意,但看到宋时轮如此认真,他也不吝于分享自己记忆中的细节。通过这些努力,最终确保了传记的内容不仅真实准确,而且充满了历史的厚重感。
在这段时间,宋时轮虽然自己的工作任务繁重,但依然坚持抽出时间为编写小组提供帮助。在叶剑英要求他为传记写序言时,宋时轮却因为过于谦虚而拒绝了这个请求,认为自己并没有资格。相反,他写下了自己对于叶剑英的感悟,表达了对老领导深深的敬意。这篇“后记”在《解放军报》上发表后,引起了广泛关注,许多人通过这篇文章感受到了宋时轮对叶剑英的真挚尊敬。
遗憾的是,尽管传记最终完成并问世,但叶剑英未能亲眼见到这部作品。宋时轮深知这是叶剑英的一大遗憾,因此他始终要求编写小组在校对过程中保持严谨态度,确保出版的每一页都无懈可击。这部传记最终成为了开国将帅传记中的代表之作,也为后世留下了叶剑英的光辉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