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水一战,要么反击,要么灭亡。秦王李世民在发动玄武门之变之前,正面临着这样一个巨大的抉择。许多历史学家对于李世民发动这场变故时的做法,普遍持理解态度,认为这是在无奈之下的决定。毕竟,历史的赢家往往得到更多的赞扬,而失败者则难免受到更多的指责。例如,《旧唐书·高祖二十二子传》中的一位大臣曾这样评价李建成:“建成残忍,岂主鬯之才;元吉凶狂,有覆巢之迹。若非太宗逆取顺守,积德累功,何以致三百年之延洪、二十帝之纂嗣?或坚持小节,必亏大猷,欲比秦二世、隋炀帝,亦不及矣。” 这段话无疑是对李建成的一种严厉批评。
然而,我们是否曾经想过,如果李世民的“玄武门之变”失败,历史将会怎样呢?根据大量史料的记载,尽管李建成在争夺皇位的斗争中失败,但他并非一个毫无作为的无能之辈。与李世民一样,他不仅是李渊的重要支持者,也是大唐帝国建立的功臣之一。
李渊在太原起兵之前,起义军有两个主要的根据地:一是由李渊和李世民共同创建的太原,二是李建成单独创建的河东。李渊起义之初,特意让李建成在河东暗地联络各路豪杰,准备在未来的战斗中获得支持。
李建成没有辜负父亲的期望,在他的努力下,河东的豪杰和英才纷纷归附于他。同时,李建成还是唐朝起义军的左军统帅,是名副其实的领军人物。在著名的西河之战中,李建成亲自深入战斗一线,他的出色指挥让将士们士气高涨,起义军仅用了九天时间便成功攻克了西河。
这场战斗的胜利后,李渊封李建成为陇西公、左领军大都督,给予了他极高的荣誉。此时,刘黑闼,唐朝统一战争中的最后一位重要障碍,曾是窦建德的部下,于武德四年起兵反抗李渊。李渊先后派遣李世民和李元吉前去征讨,虽然短期内取得了一些军事胜利,但这也留下了许多隐患,尤其是民心不稳。武德五年,刘黑闼再次起义,并在他的煽动下,很快占领了广阔的地区。
在这种情况下,李建成的作用变得尤为重要。他迅速带兵出征,并采纳了魏征等人的建议,不仅成功收复了失地,还对当地百姓进行了安抚,迅速瓦解了刘黑闼的起义军。在李建成的指挥下,唐朝起义军稳固了阵地,继续扩展势力。
李建成不单是军事上的天才,他的身边还汇聚了一批优秀的谋士和将领,如魏征、王珪、薛万彻和冯立等人。如果李世民在玄武门之变中失败,李建成作为太子,必定会以自己的身份号令天下,带领军队征讨李世民。那个时候,结果几乎是显而易见的,李建成的胜算将远远超过李世民的失败。
参考资料:《旧唐书·高祖二十二子传》、《旧唐书·太宗本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