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4年10月,由于当时的形势变化,中共中央决定将其总部从长汀和古城向西迁移,这个决策也标志着伟大长征的开始。在长征的初期,红一方面军的总兵力超过了八万多人,其中有一部分部队留下来,继续作为游击队与敌军作斗争。这支部队由五个军团组成,分别是1、3、5、8、9军团,每个军团下又设有多个师。那么,担任这些师长的历史人物是谁呢?他们在1955年分别被授予了哪些军衔?
红1师:李聚奎
李聚奎是红1师的第一任师长,他被誉为“将圣”。周恩来曾高度评价红1师的第一团团长杨得志,称杨得志领导的部队为“天下第一团”。杨得志也曾表示:“强将手下无弱兵,一切都归功于李师长的英明领导。”李聚奎作为红军的指挥者之一,虽然在1955年时已转业到地方工作,因此没有获得军衔,但他在1958年被授予了上将军衔。这一迟来的荣誉,是对他一生贡献的认可。
红2师:陈光
陈光凭借着出色的指挥能力和勇敢的作战风格,在中国军队历史上占有一席之地。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将领,他在1950年担任了广东军区副司令员兼广州警备区司令员。虽然陈光在1954年去世,但他的战功和影响力一直为后人铭记,直到30多年后才得到了平反。按他的资历,陈光的最低军衔应当是上将。
红3师:罗炳辉
罗炳辉曾在唐继尧手下作战,后加入红军,成为共产党员,并在长征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蒋中正曾为了抓捕朱毛悬赏10万元,而罗炳辉的悬赏金额则高达8万元。尽管罗炳辉在战场上屡屡立下赫赫战功,最终因病去世,享年仅49岁。如果他在1955年时仍在世,凭借其军事才能和贡献,他至少会被授予大将军衔。
红4师:洪超
洪超自朱德的南昌起义时期便开始跟随作战。他在四次反围剿战役中表现出色,英勇善战,在战斗中因负伤失去了一条左臂,但依然被任命为红3军团第4师的师长。彭德怀曾高度评价他:“虽然只有一条胳膊,但依然能打胜仗!”然而,洪超在长征途中不幸阵亡,年仅25岁。
红5师:李天佑
李天佑在不到16岁时便参加了百色起义,凭借其英勇的表现,被誉为“战斗小鬼”。1934年,他年仅20岁便成为红5师的师长,并指挥了著名的高虎脑战斗。1955年,李天佑被授予上将军衔,年仅41岁。
红6师:曹德清
曹德清是红军中的一位优秀将领,在长征初期便展现出卓越的战术和指挥才能。不幸的是,他在1935年因病去世,享年仅26岁。如果他能够活到新中国的成立,他极有可能获得上将军衔。
红13师:陈伯钧
陈伯钧早年因误杀上级而被毛主席宽恕,给予了他戴罪立功的机会。在解放战争期间,陈伯钧表现卓越,最终成为第四野战军的副司令员。1955年9月,陈伯钧被授予了开国上将军衔。
红15师:彭绍辉
彭绍辉是一位勇猛善战的将领,在多次反围剿战斗中立下赫赫战功。尽管战斗中他多次重伤,甚至失去了左臂,但他从未退缩。在1955年,彭绍辉获得了上将军衔,成为一代英勇将领的象征。
红21师:周昆
周昆在长征结束后,曾担任红军学校的校长。但在1938年,他神秘失踪,至今仍未解开谜团。如果他能够活到1955年,他很可能会被授予大将军衔。
红22师:周子昆
周子昆曾是新四军的副参谋长,在皖南事变中英勇牺牲。虽然他没有亲历1955年授衔的时刻,但如果他活着,他很可能会被授予上将或中将军衔。
红23师:孙超群
孙超群是一名早期加入红军的将领,他在长征、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都立下了赫赫战功。1955年,他被授予了少将军衔。
红34师:陈树湘
陈树湘是红34师的师长,他在湘江战役中,为了掩护主力部队渡江,英勇战斗,最终因伤被捕,年仅29岁。如果他能活到1955年,他绝对会被授予开国上将军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