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阳周祖传说,穿越四千年的农耕记忆
迪丽瓦拉
2025-11-17 05:32:15
0

▲“华夏周祖第一陵”的周先祖不窋陵

黄土高原的千年传承,如今被赋予了新生命。在陇东庆阳的黄土高原腹地,流传着一段穿越四千年的集体记忆。这些关于周人先祖后稷、不窋、鞠陶、公刘等人在此开创农耕文明的故事,经千百年历史演绎和传统叠加,已深深扎根于这片土地。

周祖传说在庆阳不仅停留在口头传承,更有大量的实物遗存和文献记载作为支撑。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庆阳周祖传说以“先后相继、口耳相传、质朴简练”的叙事风格,叠合了庆阳民众认知周祖业绩的心路历程。2024年庆阳周祖传说入选甘肃省非遗名录。

PART.01

公元前1700年,一位农官带领着一群衣衫褴褛的人离开了邰地(今陕西省武功、杨凌一带),一众人拖家带口、艰难北行,一直走进茫茫的黄土高原,终于在一片边陲之地定居下来。

这位带队的农官,名叫不窋。为轩辕黄帝第六代孙,是历任尧舜禹三代农官——弃的后裔,是周人的第一代部落首领。《史记·周本纪》载:“不窋末年,夏后氏政衰,去稷不务,不窋以失其官而奔戎狄之间。”这则文献,记载了夏朝政衰,不窋失官,不得不率领族人仓皇逃亡。据学界研究,不窋率领周人所到的“戎狄之间”便在今甘肃陇东的庆阳一带。那时的黄土高原,还是一片荆棘遍野的处女地,不窋在此“教民稼穑、陶复陶穴”,茹毛饮血的蒙昧历史第一次在这块土地上画上了句号。

或许不窋自己也没有想到,周朝的八百年国祚竟由此奠基,华夏文明的序幕在此揭开……

不窋,史称周先祖,他当时带领族人选择的栖身之所,正是今日的黄土高原腹地——甘肃庆阳。

▲庆阳周祖陵景区

2025年金秋,我们来到庆阳周祖陵景区,探寻穿越四千年时光的周祖传说。

踏入庆阳周祖陵景区,仿佛穿越了时空隧道,回到了那个黄帝、神农、岐伯的时代。这里不仅是一片充满历史气息的土地,更是探寻周祖农耕文化与岐伯中医药文化的圣地。

周祖陵农耕文化博物馆则像是一本翻开的历史书,详细记录着农业发展的足迹。展馆内,模拟的古代农田场景栩栩如生,仿佛能闻到泥土的芬芳,感受到麦浪的波动,那些纷纭的周祖传说便一一鲜活起来……

庆阳周祖传说,主要以传世文献记载、当代口头传承和风物遗存三种形态立体地反映出来。它是周人文化历史在庆阳民间社会的深层积淀和文化记忆,也是中华民族精神在这一地区的定向投射。

这些传说并非单一故事,而是一个以周先祖创业历程为核心的庞大叙事体系。 

PART.02

周祖不窋率众徙居庆城(今甘肃庆阳市庆城县),开挖窑洞,烧制陶器,开垦荒地发展农业,为后来的崛起奠定了基础。庆阳也成为中国农耕文化的发祥地和中华民族最早的繁衍栖息地之一,到了其孙公刘时,先周部族更加兴盛起来。

公刘忠诚厚道,笃爱人民,勤劳刚毅,勇于开拓,是周先祖中另一位极有政治远见和组织才能的英雄。

先周部族开始在北豳,立足点只是在庆城县周围,范围较小。传至公刘,由于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他将周人活动地域由庆城县周围扩展到今天庆阳市的宁县、合水、正宁、镇原的塬区和马莲河流域的川道地区。他带领族人勘察地形,开垦荒地,兴修水利,制造农具,整修农田,种植五谷,为北豳川塬地带农业区域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他使“行者有资,居者有蓄积,民赖其庆,百姓怀之”。

▲周先祖不窋塑像

庆阳塬上的农田

后来,为进一步扩大活动范围,使先进的农业生产经济在更大的地域推广,并由此扩大政治影响,他率领部族自北豳(今甘肃庆城县)迁至豳(今甘肃宁县),在此建公刘邑,十多年后,又同儿子庆节把首府迁至南豳(今陕西旬邑县)。这次具有战略意义的转移大大开拓了周的基业,周的势力范围扩展为原北豳所在的今庆阳市各县以及陕西省的旬邑、彬州、长武、淳化、耀县、宜君、黄陵等地。

公刘迁豳后不懒惰、不苟安,利用宽广的土地种谷产粮,并渡过渭水伐取木柴,修建房舍,制造船只,使豳地粮满仓盈,财物成堆,人口增加,到处是一派安居乐业的景象。现存有刘邑、公刘庄,庆城西南40公里处的高家崤有公刘庙,每年3月18日,四方男女赴庙拜谒,表达奠祀之情。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公刘》篇,就是古代人民歌颂公刘业绩的一篇优秀诗歌。

周人在其先祖不窋、鞠陶、公刘、古公亶父等人的统帅领导下,曾经长期在甘肃庆阳地区生产生活。在此期间,周人与当地及周边族群进行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互动交融,实力逐渐发展壮大。早期周文化的核心部分也在此期间得以初步形成。

PART.03

在庆阳流传的周祖传说中,有几个特别生动且具有代表性。

其中“鹅池洞”的故事尤为引人入胜。民间传说,周祖不窋曾在庆城养鹅。鹅池洞为卵石砌就的石洞,是最初周人为防备敌人进攻而修建的取水密道。

这一传说体现了古人的智慧——养鹅不仅是为了满足生活需求,更是一种军事防御手段。

鹅的警觉性远远超过人类,遇到陌生人或其他动物时会高声鸣叫以示警告。养鹅报警自古就有,周人先祖用这种简单而有效的方法解决了城池防御的难题。

另一个传说是关于庆城的别名“凤城”。当地群众相传,不窋率领部族迁徙至戎狄之地时,有凤凰前来迎接,遂骑凤西来,见此地山清水秀,便轰然落地,凤凰化身为城。

▲鹅池洞

▲周祖大殿

虽然“有凤来仪”“凤化为城”只是后人附会的美好传说,但反映了当地人民对周祖的崇敬之情。

文献记载方面,自汉代至明清时期有大量材料记录了周人在庆阳的活动。这些文献与民俗传说相互印证,共同构成了周祖传说的坚实证据链。

周祖传说的深层价值意义不在于文献记载或口头讲述的形态之别,也不在于历经了考古实证还是保持虚妄怪诞,而是在反复不定的时代层堆积中包容了独特的区域文化、复杂的社会变数和生动的现实观照。

这些传说蕴含了古老浑厚的黄土高原农耕生活风情和朴素真诚的崇祖敬德情愫。它们是庆阳民众千百年筚路蓝缕、艰苦创业的精神史和心灵史的真实记录。

如今站在庆城周祖陵的山巅,俯瞰这座被群山环抱、两河绕流的“凤城”,仿佛仍能听见历史的回响。

那些关于周祖不窋修治法典、创建城邑的故事,早已从传说升华为一座城市、一个民族的文化基因。随着“周祖传说”入选省级非遗名录,这段四千年的记忆将穿越时光,继续讲述中华民族筚路蓝缕的创业历程,唤醒深植于黄土之下的文化根系。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从... 加米涅夫和季诺维也夫是苏联的元老级人物,他们曾与列宁并肩作战,是列宁的亲密战友。在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分...
原创 三... 看过《三国演义》的人都会记得,马岱和马超这对兄弟最初确实来自西凉,这片位于边塞的地方,曾以强大的军事...
原创 康... 大清康熙三十一年,十一月中旬,黄河两岸的寒风已经刺骨。在山东济宁的河道总督府里,一位年过花甲的老人靠...
原创 三... 三国时期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风云变幻、局势动荡。在这样复杂的背景下,许多英才纷纷涌现,成为了历史的...
原创 建... 不是能力的问题,而是武将的忠诚问题。在建文帝的时期,他没有一个绝对忠诚的嫡系势力!实际上,如果李景隆...
原创 慈... 清朝晚期,慈禧太后垂帘听政,权势如日中天。在慈禧去世的那一年,虽然末代皇帝溥仪仅仅是一个三岁的孩子,...
原创 要... 毫不夸张地说,如果诸葛亮没有屡次主动发动攻打魏国的战争,蜀国就算不立刻灭亡,也几乎逃不掉灭亡的命运,...
原创 穿... 古代要是有人考上秀才,算不算“光宗耀祖”? 你可能觉得,不就是个“读书人”嘛,又不是当大官,能有多厉...
原创 中... “台湾有事就是日本有事”这句破梗刚被高市早苗翻出来,中国驻大阪总领事薛剑直接甩了句日语:敢伸手,就砍...
原创 陈... 陈诚是国民党中的一位举足轻重的人物,曾被誉为“小委员长”,他在台湾的去世意味着一个时代的结束。196...
原创 5... 1959年的中国,正处在特殊的建设阶段,社会氛围严谨得很,干部家庭的一举一动都被盯着。开国中将詹才芳...
原创 魏... 魏延为何进不了五虎上将之列?关羽和赵云都知道原因,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呢?刘备为何不敢让魏延担任五虎上...
原创 孝... 对于清朝这段历史,很多人比较熟悉,一方面是通过电视影视作品了解,另一方面是通过史书和文献看到。有一段...
原创 四... 1945年8月15日,经过长达十四年的侵华战争终于画上句号。日本帝国主义最终在“无条件投降”的情况下...
原创 “... 在中国古代,特别是自唐朝开始,科举制度逐步确立,并成为选拔官员的主要方式。这一制度的实施,不仅巩固了...
原创 嘉... 中国的历史悠久而深远,几千年的岁月留下了众多古老的建筑,这些建筑不仅承载着厚重的文化,还散发着独特的...
庆阳周祖传说,穿越四千年的农耕... ▲“华夏周祖第一陵”的周先祖不窋陵 黄土高原的千年传承,如今被赋予了新生命。在陇东庆阳的黄土高原腹地...
原创 刘... 封建社会的历史中,充满了各类矛盾,而其中最为显著的,莫过于书生与武将之间的矛盾,和能臣与君王之间的矛...
原创 赵...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在第五次巡行途中突然病逝。为了避免引发全国范围的混乱,左丞相李斯故意没有立即公...
原创 溥... 一张老照片,一位人物,一段历史。通过分享这些珍贵的老照片,我们不仅可以欣赏它们的独特魅力,还能探索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