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从“三驾马车”到“托季联盟”,加米涅夫和季诺维也夫下场有多惨
迪丽瓦拉
2025-11-17 08:03:29
0

加米涅夫和季诺维也夫是苏联的元老级人物,他们曾与列宁并肩作战,是列宁的亲密战友。在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分裂时,他们加入了列宁领导的布尔什维克派,开始了与列宁的长期合作。然而,列宁去世后,加米涅夫和季诺维也夫的政治选择发生了变化。最初,他们选择支持斯大林,并与他组成了“三驾马车”,一起联合对抗托洛茨基。但不久之后,他们又改变立场,转而支持托洛茨基,形成了“托季联盟”,与斯大林展开斗争。最终,斯大林完全控制了局势,将他们彻底打败:加米涅夫和季诺维也夫被处决,而托洛茨基则被驱逐出境,并在后来的暗杀中丧命。

事实上,早在列宁去世之前,苏共高层就已出现了两派分歧。一派是以斯大林为首的“三驾马车”,另外一派则是以苏俄红军的创建者托洛茨基为主。此时,加米涅夫和季诺维也夫是支持托洛茨基的理论和路线的,尽管他们与托洛茨基在个性上有一些冲突,但在党的路线问题上,他们是一致的。而且,在党内和军队中,除了列宁外,没人能与托洛茨基的地位和威望相比。

那么,为什么加米涅夫和季诺维也夫在列宁去世后,选择与斯大林联手打击托洛茨基呢?这其中的原因,主要源于托洛茨基个人的问题。尽管托洛茨基是苏联的核心人物,地位显赫,但他性格傲慢、情商较低,这让他得罪了不少党内高层。特别是在列宁刚刚去世时,托洛茨基做了一件非常不合时宜的事——他发表了两篇自我吹嘘、贬低他人的文章:《论列宁》和《十月的教训》。在《论列宁》一文中,托洛茨基夸大了自己的功劳,甚至暗示没有他,列宁也无法取得成功。这个做法引发了强烈的反感,大家觉得,列宁还没安葬,你就出来踩他,这简直是找死。

而在《十月的教训》中,托洛茨基则直接批评了加米涅夫和季诺维也夫,指责他们曾反对列宁,并称自己才是真正的列宁支持者。虽然托洛茨基批评的是已经去世的列宁,但他却毫不顾忌地指责现存的高层领导,这让加米涅夫和季诺维也夫十分愤怒。于是,他们决定放下过去的争执,联合斯大林一起来打击托洛茨基。

加米涅夫和季诺维也夫不仅攻击托洛茨基的行为,还翻出了他曾经在布尔什维克与孟什维克两派之间摇摆不定的历史,并为此创造了一个新词——“托洛茨基主义”。这个词成为了斯大林攻击托洛茨基的有力武器,并且在苏联内部引发了巨大的风波,几乎改变了所有人的命运,包括加米涅夫和季诺维也夫。

1925年1月17日,托洛茨基被解除军权,并被撤掉了军事委员会主席的职务。这时,斯大林的目光转向了曾经的“三驾马车”中的另外两位——加米涅夫和季诺维也夫。实际上,“三驾马车”并非铁板一块,斯大林一直是一个强硬的独裁者,他对其他两人的态度从来没有表现出足够的尊重。在联合起来打击托洛茨基时,斯大林只是为了铲除一个强敌,而当这个敌人被清除之后,斯大林不再需要与加米涅夫和季诺维也夫共享权力。

加米涅夫和季诺维也夫对斯大林的专制作风逐渐产生了不满,他们试图联合起来削弱斯大林的权力,最终组成了“新反对派”,目标是推翻斯大林的总书记职务。这场斗争的第一次公开交锋发生在1925年12月18日的苏共第十四次代表大会上。大会的核心议题是是否继续实行列宁提出的新经济政策。新反对派认为应立刻停止新经济政策,特别是在农村要消灭富农,防止资本主义复辟。而布哈林则主张继续实施这一政策,以让苏联的农民过上更好的生活。

在这一场权力博弈中,斯大林的立场显得尤为关键。作为一名重工业支持者,斯大林知道停止新经济政策能够让苏联走向工业化。然而,这一决定却注定要与加米涅夫和季诺维也夫产生冲突,因为他们认为新经济政策应该继续推行。斯大林虽然私下支持加米涅夫和季诺维也夫,但为了削弱他们,他不得不在大会上支持布哈林。愤怒的加米涅夫在大会上直接向斯大林发难,公开批评他一人独揽权力,这一举动引发了全场哗然。但让人失望的是,除了他之外,没有人站出来支持他,托洛茨基也选择了沉默,坐观其变。

这时,加米涅夫和季诺维也夫可能开始后悔,为什么当初要将托洛茨基排除在外。因为在他们的眼中,只有托洛茨基能够真正与斯大林抗衡。于是,在这次失败的会议后,他们决定重新找托洛茨基合作,希望他能带领他们共同对抗斯大林。

1926年7月,托季联盟成立,成员包括托洛茨基、季诺维也夫、加米涅夫和列宁的遗孀克鲁普斯卡娅。然而,这时的斯大林已经牢牢掌控了苏联的所有权力。若是托洛茨基当时能够把握时机,提早采取行动,斯大林很可能会被推翻。可惜,托洛茨基已无军队支持,而斯大林的地位已经非常稳固。

托季联盟和斯大林之间的斗争持续了大约一年半,最终以托季联盟的彻底失败告终。1927年11月14日,托季联盟的成员被开除出党,彻底下台。随着斯大林的胜利,他决定彻底斩草除根。加米涅夫和季诺维也夫分别于1936年8月25日和8月26日被处决,而托洛茨基则在1940年被斯大林的暗杀者在墨西哥杀害。自此,斯大林独揽大权,彻底掌控了苏联的政权。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烽火侨心——陈嘉庚与南侨机工... 11月12日,由陈嘉庚纪念馆主办的《烽火侨心——陈嘉庚与南侨机工》上海展在杨树浦路88号厦门国际银行...
原创 1... 这才是爱情最美好的样子! 1982年的消息炸翻街头,高材生王佐良非要娶瘫痪的张海迪。 就连父母都骂他...
原创 想... 在明朝的浩瀚历史长河中,朱姓皇帝的统治如同一颗璀璨的明珠,照耀着中华大地。然而,在这辉煌的背后,却隐...
原创 水... “李葆华,李葆华,怎么又是李葆华?” 周总理的手紧紧握着那份文件,眉头深深皱起,脸色严峻,几乎能...
原创 若... 《三国演义》中的刘备,一直以来被描绘为一个忠义之主,广受人们喜爱,尤其是在电视剧中,他总是展现出极高...
原创 春... 从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到公元前476年战国时代拉开序幕,在这近三百年间,周王室衰微,诸侯争...
原创 在... 人们都知道,1949年人民解放军正式确定了兵团编制。那一年,人民军队迅速成立了16支具有对抗能力的一...
原创 民... 结婚,对于许多女性来说,的确是人生中的重大转折点。嫁得好与嫁得不好,往往会导致人生轨迹的天差地别。而...
原创 从... 加米涅夫和季诺维也夫是苏联的元老级人物,他们曾与列宁并肩作战,是列宁的亲密战友。在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分...
原创 三... 看过《三国演义》的人都会记得,马岱和马超这对兄弟最初确实来自西凉,这片位于边塞的地方,曾以强大的军事...
原创 康... 大清康熙三十一年,十一月中旬,黄河两岸的寒风已经刺骨。在山东济宁的河道总督府里,一位年过花甲的老人靠...
原创 三... 三国时期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风云变幻、局势动荡。在这样复杂的背景下,许多英才纷纷涌现,成为了历史的...
原创 建... 不是能力的问题,而是武将的忠诚问题。在建文帝的时期,他没有一个绝对忠诚的嫡系势力!实际上,如果李景隆...
原创 慈... 清朝晚期,慈禧太后垂帘听政,权势如日中天。在慈禧去世的那一年,虽然末代皇帝溥仪仅仅是一个三岁的孩子,...
原创 要... 毫不夸张地说,如果诸葛亮没有屡次主动发动攻打魏国的战争,蜀国就算不立刻灭亡,也几乎逃不掉灭亡的命运,...
原创 穿... 古代要是有人考上秀才,算不算“光宗耀祖”? 你可能觉得,不就是个“读书人”嘛,又不是当大官,能有多厉...
原创 中... “台湾有事就是日本有事”这句破梗刚被高市早苗翻出来,中国驻大阪总领事薛剑直接甩了句日语:敢伸手,就砍...
原创 陈... 陈诚是国民党中的一位举足轻重的人物,曾被誉为“小委员长”,他在台湾的去世意味着一个时代的结束。196...
原创 5... 1959年的中国,正处在特殊的建设阶段,社会氛围严谨得很,干部家庭的一举一动都被盯着。开国中将詹才芳...
原创 魏... 魏延为何进不了五虎上将之列?关羽和赵云都知道原因,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呢?刘备为何不敢让魏延担任五虎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