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古代历史中,有一句流传甚广的俗话:“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这句话生动地描绘了父子同心、并肩作战的情景,许多历史名将也正是因为父子之间的相互传承而名垂千史。在三国时期,优秀的父子将领层出不穷,成为后人津津乐道的佳话。像孙坚与孙策父子、关羽与关平父子、陆逊与陆抗父子,都在三国历史中书写了精彩篇章。而今天,我们要重点讲述的,是胡遵与胡奋这对父子。胡遵曾追随司马懿抵御诸葛亮的北伐,而胡奋则在平定诸葛诞叛乱的战役中立下赫赫战功。 胡遵生于甘肃安定临泾(今甘肃省镇原县)胡氏家族,卒于公元256年,是一位文武兼备的人才。年轻时,因才华出众,受到了历任雍州、凉州刺史张既的赏识,从而正式踏入仕途。青龙元年(233年),安定郡的胡薄叛乱,胡遵在司马懿的指挥下出征,成功击败叛军,使胡薄投降,为安定地区的安定和稳定立下了赫赫战功。
青龙二年(234年),蜀汉丞相诸葛亮发动第五次北伐,胡遵与雍州刺史郭淮一同防守阳遂,并在积石与诸葛亮的军队展开激烈交锋。最终,诸葛亮未能取得突破,只能退回五丈原。诸葛亮去世后,胡遵继续效力于司马懿,并参与了平定公孙渊叛乱的战役。嘉平四年(252年),胡遵被任命为曹魏征东将军,负责征讨东吴。他率领七万大军攻打东吴东兴,虽然吴军布置了险要防线,胡遵依旧毫不退缩,但最终未能攻克敌军,被诸葛恪击退。 正元二年(255年),曹魏发生政变,司马师废除皇帝曹芳,毌丘俭与文钦在淮南发动叛乱。胡遵奉命驻守青州和徐州,切断叛军退路,严防其逃逸。七月,胡遵晋升为卫将军,地位日益重要,成为司马家族的得力助手。最终,甘露元年(256年)七月,胡遵因病去世,追赠车骑将军,并封阴密侯,身后荣誉显赫。 胡奋,字玄威,同样出自甘肃临泾的安定胡氏家族,是胡遵的儿子。他继承了父亲的勇武与智慧,在曹魏历史上也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早在景初二年(238年),胡奋便随司马懿征讨辽东公孙渊,凭借出色的才能,赢得司马懿的赏识和优待。回朝后,他逐步升职,最终担任徐州刺史,并封夏阳子。 甘露二年(257年),为了平定司马昭的敌人,诸葛诞在寿春发动叛乱,胡奋奉命参与了这场重要战役。甘露三年(258年)二月,胡奋率兵成功击败诸葛诞,诸葛诞在逃亡中被部下杀死,其三族亦被诛灭,胡奋在这次战役中建立了显赫战功。随着司马炎建立西晋,胡奋的官职逐渐提升。他出任徐州刺史,并与路蕃等人共同平定匈奴刘猛的叛乱,战功卓著。胡奋不仅在战场上才华出众,在文学方面也有所建树,晚年喜爱读书,擅长写作,深受民众爱戴,到处口碑极佳。 随着胡奋地位的提升,他的家庭也随之荣耀。女儿胡芳被晋武帝司马炎封为贵人,使得胡奋的声望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晋武帝对他极为信任,先后任命他为左仆射、镇军大将军及开府仪同三司等要职。在西晋朝廷中,胡奋的官职和影响力远超父亲胡遵,成为晋朝重要的外戚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