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司马懿起兵造反行军必须要路过曹爽府,曹爽守军为何不射箭阻拦?
迪丽瓦拉
2025-11-17 03:31:29
0

本文为正聊三国“浅阅晋史”系列第九篇。

本文的重点在于司马懿在高平陵之变中的具体表现。

在正始元年到正始八年间,曹爽与司马懿的关系由最初的表面和谐逐渐演变成了彼此敌视,甚至形成了针锋相对的局面。那时,曹爽开始有意将司马懿的权力逐步剥夺,企图一手控制整个朝政。然而,司马懿在这种紧张局势下,并没有急于反抗,而是选择了暂时的退让,他决定从朝堂上隐退,不再参与朝政事务。

直到正始九年三月,曹爽的集团传出消息称曹芳健康状况急剧恶化,并且怀疑曹芳心怀不轨,暗示可能有不臣之心。司马懿得知这一消息后,开始悄悄为应对曹爽的篡位行为做准备。在这一时期,曹爽对司马懿的信任已经降至了冰点。

一:司马懿的表演

尽管曹爽心生疑虑,仍然对司马懿保持一定警惕,派遣李胜前往司马懿府邸探望,亲眼确认司马懿的身体状况。司马懿得知李胜的来访后,决定上演一出“病重”戏码。他故意装出自己身体虚弱的模样,甚至要求两个奴婢一同演戏,目的是让李胜放松警惕,降低对自己的防范。

李胜此时正准备从河南尹的职位调任至荆州,假意来辞行。在司马懿的府邸中,司马懿一副病重的模样,手持衣物时故意掉落,且指着嘴巴表示自己口渴。当奴婢端来粥时,司马懿虽拿起杯子却大部分粥流到了胸前,并没有真正饮用。看到这一幕,李胜不禁感慨道:“大家说您旧病复发,没想到您已经虚弱到这种地步。”

司马懿故意用虚弱的声音回应:“我年纪大了,病重,恐怕时日无多。您即将前往并州任职,那里临近胡人地区,务必提高警惕。恐怕我一生再也见不到您了,最后我想将我的儿子司马师和司马昭托付给您。”李胜听后心中疑惑,自己要去的是荆州,并非并州,心想着司马懿恐怕年纪大了,连话都说不清楚。

李胜提醒司马懿:“我前往的是荆州,不是并州。”然而司马懿依旧继续谈论着并州的事情。李胜忍不住再次纠正,而司马懿依旧若有所思地回应:“我老了,已经不太清楚事情了。希望您能在荆州做出一番事业。”李胜经过一番探查后,回去告诉曹爽:“司马懿就像一具空壳,身体还在,但精神已经离开,已不再是威胁。”接下来,李胜又提到:“司马懿的状态如此,令人不禁感到悲伤。”

这番话让曹爽放松了对司马懿的警惕。

二:洛阳开花

在嘉平元年正月,曹芳前往高平陵,曹爽和他的亲信也随天子一同出城。司马懿看到时机成熟,决定发动政变,召集了三千名死士,准备在洛阳进行一场变革。司马懿首先向郭皇太后上奏,要求废除曹爽兄弟的官职。此时,司马师正担任中护军,负责指挥军队,驻扎在司马门。

司马懿带领死士从府邸出发,经过曹爽的府邸时,曹爽帐下的督军严世立刻拿起弩弓,准备射杀司马懿。然而,一个名叫孙谦的将领及时制止了严世,并说道:“事情的真相尚未明了。”尽管严世试图三次射箭,但都被孙谦按住,未能放箭。

此时,大司农桓范发现事态不对,急忙出城寻找曹爽。而蒋济得知这一消息后,赶紧告诉司马懿:“曹爽的智囊已经离开了。”司马懿自信地说:“曹爽不会听从桓范的劝告。”为了防止曹爽军的反扑,司马懿为高柔安排了假节权力,暂时代理大将军职务,指挥曹爽的军队。同时,司马懿让王观暂代中领军职务,负责指挥曹羲部队。安排妥当后,司马懿和蒋济带兵出城,驻扎在洛水浮桥,声称要迎接天子。

一切准备就绪后,司马懿向天子上奏,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 他回忆起先帝的托孤遗命,并严厉斥责曹爽的行为,认为曹爽的所作所为违背了先帝的意愿。

2. 司马懿虽然年老,但仍坚定执行先帝的遗命,批评曹爽控制天子,并将兄弟们安排在宿卫中,私下集权。

3. 司马懿请求罢免曹爽、曹羲等人的官职,并要求他们立即回府。如果他们仍不服从,将依法处理。司马懿表示自己率军在洛水等待天子指示。

一开始,曹爽拒绝接纳司马懿的奏表,并命令军队设防,严阵以待。然而,桓范劝说曹爽,将天子带至许昌并下令勤王,但曹爽并未听从。夜里,曹爽派许允和陈泰去见司马懿,商议解决方案。司马懿把自己的计划告诉陈泰后,陈泰将其传达给曹爽。司马懿还指派尹大前往劝说曹爽,并以洛水起誓,最终曹爽决定接受司马懿的条件。

桓范见状,愤怒地引用经典与曹爽争辩,然而曹爽已经心灰意冷,拒绝继续战斗,甚至说道:“司马懿不过是想夺权,我们还能保住爵位,过上富贵生活。”桓范哀叹:“你将我连累,恐怕我全家都要遭殃了。”

最终,曹爽决心将司马懿的奏疏呈交给天子,并带着天子投降司马懿。

三:后记

高平陵之变发生后,有官员指控曹爽与何晏谋反,以此为借口,司马懿诛杀了曹爽、何晏、丁谧、邓扬、毕轨、李胜、桓范等人。

蒋济曾劝司马懿给曹真留个后路,但被司马懿否决。

二月,天子封司马懿为丞相,并将封邑增加至两万户,授予司马懿无需名义的奏事权。司马懿接受了封邑和奏事不名,但却辞去了丞相职务。到了十二月,天子欲为司马懿加授九锡之礼,并赐予他朝会时不拜的特权。司马懿接受了朝会不拜,却辞去了九锡之礼。

司马家终于迎来了自己的天子。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孝... 对于清朝这段历史,很多人比较熟悉,一方面是通过电视影视作品了解,另一方面是通过史书和文献看到。有一段...
原创 四... 1945年8月15日,经过长达十四年的侵华战争终于画上句号。日本帝国主义最终在“无条件投降”的情况下...
原创 “... 在中国古代,特别是自唐朝开始,科举制度逐步确立,并成为选拔官员的主要方式。这一制度的实施,不仅巩固了...
原创 嘉... 中国的历史悠久而深远,几千年的岁月留下了众多古老的建筑,这些建筑不仅承载着厚重的文化,还散发着独特的...
庆阳周祖传说,穿越四千年的农耕... ▲“华夏周祖第一陵”的周先祖不窋陵 黄土高原的千年传承,如今被赋予了新生命。在陇东庆阳的黄土高原腹地...
原创 刘... 封建社会的历史中,充满了各类矛盾,而其中最为显著的,莫过于书生与武将之间的矛盾,和能臣与君王之间的矛...
原创 赵...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在第五次巡行途中突然病逝。为了避免引发全国范围的混乱,左丞相李斯故意没有立即公...
原创 溥... 一张老照片,一位人物,一段历史。通过分享这些珍贵的老照片,我们不仅可以欣赏它们的独特魅力,还能探索照...
原创 红... 1934年10月,由于当时的形势变化,中共中央决定将其总部从长汀和古城向西迁移,这个决策也标志着伟大...
原创 秋... 南昌起义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战斗。紧接着,毛主席领导的秋收起义进一步表明了中共决...
原创 这... 在历史上,当人们提到最完美的帝王时,往往会首先想到秦始皇、汉武帝或康熙等著名的帝王。这些帝王在很多方...
原创 荆... 公元前227年,秦国都城咸阳宫(今陕西省西安市西、咸阳市东约15里处)上发生了一场惊心动魄的刺杀事件...
原创 司... 本文为正聊三国“浅阅晋史”系列第九篇。 本文的重点在于司马懿在高平陵之变中的具体表现。 在正始元年...
原创 杨... 北周灭北齐,杨坚篡位建立隋朝,北方实现了统一,隋朝完成了内部整合。接下来,隋朝的目标便是南方的陈朝。...
原创 “... 在古代历史中,提到五虎将,许多人第一时间会想到蜀汉的五虎上将,也就是关羽、张飞、赵云、马超和黄忠五位...
原创 假... 背水一战,要么反击,要么灭亡。秦王李世民在发动玄武门之变之前,正面临着这样一个巨大的抉择。许多历史学...
原创 三... 在中国古代历史中,有一句流传甚广的俗话:“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这句话生动地描绘了父子同心、并肩...
原创 襄... 襄樊之战的失败,几乎可以说是蜀汉政权由盛转衰的转折点,就像多米诺骨牌被推倒的第一张牌一样。 这一战失...
原创 得... 关羽在麦城被东吴大将潘璋所杀,享年五十八岁。孙权将关羽的头颅送给曹操,曹操以诸侯之礼安葬关羽,而蜀汉...
原创 刘... 相信读过《三国演义》的朋友们都知道,关羽死后刘备为他报仇,最后被一个年轻人烧得痛快,这件事不仅影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