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历史上最大包围战!苏军近19万人被杀66万人被俘,苏联被彻底打醒
迪丽瓦拉
2025-09-24 16:34:51
0

阅读本文前,敬请点击“关注”,这样您不仅能方便进行讨论与分享,也能感受到更多互动的乐趣,感谢您的支持与关注。

二战期间,发生了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围歼战,苏联红军惨遭围困,最终有66万人被俘,导致了苏联的一次重大军事失败。

自二战爆发以来,德国军队展现了强大的军事力量,迅速占领了欧洲的大部分地区,掌控了大量的人力与物资资源。随着巴巴罗萨行动的展开,德国向苏联发动了猛烈的进攻,短短时间内便推进到苏联腹地。1941年9月,号称史上最大围歼战的战役落下帷幕,苏联在这一战役中付出了极为惨痛的代价。

这场被称为“基辅战役”的围歼战,究竟给苏德双方带来了怎样的影响?它是如何展开的?希特勒的野心可见一斑。在西线战事顺利的情况下,他认为可以将更多的资源投放到东线,进攻强大的苏联。尽管苏联展现出强大的工业生产能力和军事潜力,但德国军方认为苏联内部存在腐败和不稳定因素,这些内部问题会影响其对外作战的稳定性。因此,希特勒和他的军事顾问误判形势,认为在短期内击败苏联是完全可能的。他们希望借此行动实现德国的长期扩张战略。

1941年6月,巴巴罗萨计划启动,标志着东线战场的关键转折点,苏德战争正式爆发。德军在开始阶段凭借闪电战战术,迅速深入苏联,占领了大量领土,给苏联造成了极大的困境。为了应对德国的迅速进攻,苏军不得不采取紧急反应,局势发生了剧变。

与此同时,德军内部开始对下一步的进攻方向产生了分歧。前线指挥官们希望继续攻打莫斯科,以彻底摧毁苏联的政治与经济中心,打击其战斗意志。而希特勒却担心直接进攻莫斯科会面临巨大的困难,特别是苏联有可能采取一切措施保护首都。此外,他还忧虑德军的后勤供应线脆弱,一旦攻打莫斯科遭遇挫折,德军可能陷入无法自拔的困境。

因此,希特勒决定改变战略,命令德军将进攻目标转向南方,进攻基辅,意图削弱苏联在乌克兰的控制力量,破坏其士气。基辅的地理位置极为重要,是连接俄罗斯西南部与乌克兰的交通枢纽,控制着多条重要的铁路和河流路线。其周围区域拥有丰富的煤炭、钢铁资源,是苏联军事工业的关键所在。控制基辅,将使得德国获得极大的战略优势。

基辅战役的爆发,意味着双方将展开一场殊死搏斗。苏联为了保卫这块战略要地,强化了基辅的防御力量,部署了大量部队,而德国则集结了精锐力量,准备实施一场决战。双方为争夺基辅展开了激烈的攻防战。

1941年7月,德国对基辅实施合围战术。德军从南北两个方向同时发动进攻,试图切断苏联军队的撤退路线。在这种情况下,苏联士兵表现出了强烈的家国情怀,展开了顽强的抵抗,给德军制造了不小的麻烦。然而,尽管苏联军队拼尽全力,他们依然无法逆转战局。由于德军装备优势和战术灵活,苏军最终未能成功突破包围圈。

苏联付出了怎样的代价?这场战役的最终结果是什么?德军的进攻迅速占据了上风,苏军无法有效阻止包围圈的形成。虽然战斗中苏军进行了一定的抵抗,但逐渐失去战斗力的苏军难以改变局势。朱可夫提议撤退,以避免更大的损失,但斯大林在政治和心理上都不愿放弃基辅,认为撤退会严重损害苏联的国际形象。最终,斯大林的固执导致了灾难性的后果。

到了1941年9月,德军的包围圈已几乎完全形成。苏联军队的高层再次提出撤退,但斯大林仍然拒绝,错失了最后的逃脱机会。随着时间推移,德军逐渐逼迫苏联军队走向绝境,采取了围剿战术,有效压缩了包围圈,并利用空中与装甲优势对苏军进行持续打击。

战斗中的苏联军队逐渐失去战斗能力,补给线被切断,士气下降,部队内部出现了极大的混乱。最终,德军通过精密的包围和摧毁,彻底瓦解了苏联的防线。苏联军队在这场战役中遭遇惨重损失,大约19万苏军在战斗中阵亡,66万人被俘,苏联的战斗力受到了极大的削弱。

那么,基辅战役的失败给苏联带来了怎样的后果?他们是否因此陷入深深的低谷?1941年,苏联在这场史上最大规模的围歼战中损失了超过80万人。战斗结束后,基辅的陷落使得苏联的军事形势急转直下,大量兵力和装备的丧失,严重削弱了苏联的战争潜力。

然而,尽管损失惨重,苏联并未因此一蹶不振。经过这场惨痛的失败,苏联从中吸取了宝贵的教训,认识到自己在战术、指挥和战略规划上的诸多不足。斯大林的错误决策和指挥系统的混乱都导致了这场失败,但也促使苏联进行了一系列的改进和反思。苏联在战争后期逐步加强了军事训练,更新了装备,提升了士兵的作战素养,最终在战争中逐渐找回了自己的节奏,并为反攻纳粹打下了基础。

本文由“洞鉴历史”原创,版权已登记,未经授权请勿转载,侵权必究。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我们的1945 | 冯强:“最... “本月七日夜十时,日本在卢沟桥,向中国驻军冯治安部队进攻,要求冯部退至长辛店,因冯部不允,发生冲突,...
原创 曹... 在古代的燕辽地区,有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凡城。凡城不仅地理位置重要,而且自古以来以险要的地势著称,...
原创 《... 在金庸的经典巨著《鹿鼎记》中,天地会总舵主陈近南一度曾言:“为人不识陈近南,便称英雄也枉然。”作为一...
博罗:大榕树见证峥嵘岁月 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在博罗县的老城,革命遗址有迹可循。在原老...
原创 司... 在《三国演义》这一波澜壮阔的历史剧卷中,司马懿的形象以其超凡的智慧与深沉的个性,成为了一个令人难以忽...
原创 进... 俄国的海洋之梦,最早始于彼得一世的统治时期。在那个时代,俄国还只是一个以内陆为主的小国。尽管在16世...
原创 千... 杜甫在其诗《北征》中,深情赞美了唐太宗李世民的治国之才,称其“煌煌太宗业,树立甚宏达。”这句诗出自一...
原创 若... 各位亲爱的读者,感谢大家阅读这篇文章。在继续阅读之前,请先点击右上角的“关注”按钮,这样你就能第一时...
原创 清... 根据清水英男的回忆,这位曾作为见证者的老人揭示了一个令人发指的事实,那就是日本如今的医学技术之所以如...
原创 甘... 在短视频平台上,一位名为 “非洲十年” 的用户近来热度居高不下。 他发布的视频,将大众的目光聚焦到了...
原创 台... 前不久,台湾地区举行了黄埔军校建校100周年的纪念活动,赖清德亲自前往凤山校地进行校阅演讲,并再次提...
原创 从... 你是不是跟我一样,打小听到 “一毛不拔” 这词,就觉得准是说那种抠门到极致的人?课本里、生活中,这词...
原创 周... 周恩来总理在国共第一次合作期间,曾担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培养了众多军事才俊,其中不少人最终走上了不...
原创 宋... 1980年6月25日,中央作出决定,成立专门的元帅传记编写小组,旨在为新中国开国元帅们编写详细的个人...
原创 刘... 解放战争的胜利虽然最终在1949年初得以决出,但真正的转折点要追溯到1947年。一个标志性的事件就是...
原创 左... 在中国古代的封建王朝中,清朝是离我们最近的一个,尤其是晚清的历史,许多读者都非常熟悉。晚清时期有不少...
原创 蒋... 大家都熟知,蒋介石在黄埔军校执掌校长一职长达24年,这个角色对他极为重要。学生们习惯称他为“老校长”...
原创 刘... 关云长在华容道义释曹孟德,成为千古佳话。回顾这段历史,我们会发现它实际上是一个三赢的局面:曹操得以保...
原创 诸... 在三国乱世中,魏延这一英雄人物的崛起,无疑让人铭记。作为蜀汉的名将,他的智勇双全令世人称道。然而,在...
原创 6... 近代中国与邻国的领土争端,构成了一段错综复杂且充满挑战的历史。在这段历史中,沙俄和英国扮演了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