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看了明朝的版图,才知道清朝只要稍微努力点,中国或许会更强!
迪丽瓦拉
2025-09-25 14:03:48
0

文|徐 来

编辑|徐 来

《——【·前言·】——》

看明朝地图,东南西北全拉满,南洋、漠北、吐蕃全入眼。

再瞧清朝,地盘更大,节奏慢了、冲劲没了。

如果说明朝有锋,清朝有稳, 可为什么明朝之后,没更强?

永乐一出手,明朝版图拉满

明朝的版图,不止在地图上好看, 朱元璋定江南、稳中原,朱棣挥师北上、下南洋,拼的是刀口舔血的真家伙。

朱棣怎么干的?谁都知道他“靖难之役”翻了老爹定下的皇位规则,很多人没细看他怎么扩边。

一上台就北伐蒙古、南击安南,郑和七下西洋,海图画到了非洲东岸。

内陆、海洋双向开疆,这种操作,有几个朝代能做到?

朝鲜当时是明朝的藩属,缅甸和安南(今越南)也归了册封。

西藏虽然没有像清朝那样编入体系,交流不断,有册封、有使团、有利益牵制,吐蕃贵族争的,是谁能被大明册立成“赞普”。

西北呢?明初击溃元庭残部,燕王朱棣亲征也不是虚的。

打得瓦剌和鞑靼几次换头领,明军进入河套、开垦宁夏、甘肃,修边墙、建军屯。

可打得出去,守不住——这就是明朝最大的漏洞。

明人讲“边防疲惫”,边军要粮、要饷、要兵,可朝廷却越来越“不差钱不愿花钱”,我看,这不是财政真紧,是心没在“开疆”这事上了。

再说“郑和下西洋”,明朝船队不是去讨好谁,是带着兵、带着威名去让那些国家“认宗主”。

苏门答腊、满剌加、锡兰,全都入了朝贡体系。

大明的势力网子撒到了南海、印度洋。

如今很多人把它当和平交流,实际上,这就是“海权投射”。

这么一副好牌,为什么后面就不玩了?

一句话,守成难,永乐一死,明英宗继位,随即土木堡变局,皇帝被俘,国朝震荡, 从那以后,朝廷胆子小了,海禁严了,南洋断了,西北收了。

明朝自己收回锋芒,边疆战略逐渐变成“防守”,能守住还算好,可惜后期连守都守不住。

宁夏之乱、流寇之乱、李自成的起义,一次比一次猛。

最后,被满洲人趁虚而入,一夜变天。

我总结一句, 明朝能打,能拓,太耗气,太依赖强人,没人能接朱棣的班。

清朝越打越大,却收得太紧

接了明朝摊子的清军,最先做的事是啥?不是休养生息,是继续打。

清初最大的战略任务就是“把版图补齐”,这可不是简单的东征西讨,是一步一步铺垫出后来的“清朝盛世”。

先说东北,满洲是老家,绝对不能丢。

为了巩固统治,设立三省、调兵驻防、扶植亲信。关东到鸭绿江一线,搞得滴水不漏。

然后进蒙古,康熙三次亲征噶尔丹,硬是打垮了准噶尔汗国,完成蒙古大一统。

这不是嘴上说说,是兵出沙漠、马踏戈壁,把一块块荒地变成皇图。

接着是西藏,清朝用的是“宗教+武力”双轨策略。

派驻藏大臣,建立驻军,支持达赖体制,再让“六世达赖事件”定向处理,西藏归附就成定局。

最后是新疆, 乾隆年间打了准噶尔叛军,镇压大小和卓,设置伊犁将军,建八旗屯田,彻底把西域纳入管理。

郑成功虽然归了明系,康熙收复后,就设福建水师、驻军建港,彻底锁死了海峡。

总结一句,清朝版图最大值,不输元朝,甚至更稳定,可这么大的摊子,要怎么管?

清朝搞的是“多元一统”。

什么叫多元? 就是满、汉、蒙、藏、回全都有;什么叫一统?就是北京说了算。

多元管理用的是“圈养思路”。比如西藏、新疆设驻军,不搞深度同化;比如蒙古保留王公制度;比如东北搞“封禁”,不让汉人进入。

我觉得,这种治理方式虽然保了平稳,也埋下了“彼此陌生”的隐患, 你不让人交流,边疆怎么发展?

再看财政,乾隆晚期搞得最猛,疆域最大,财政吃紧也最明显。

打仗靠借款、屯田、加赋,长期拖下去,爆发白莲教起义、天理教造反,全是钱扯出来的火。

清朝不是没机会改革,而是每次到临门一脚,总有人说“祖宗之法不可改”。

军机处、科举、地丁税、旗人养廉,全都成了绊脚石。

明朝亡于内乱,清朝亡于守旧。

如果清能在乾隆之后敢一点,财政松一点,制度活一点,或许晚清那摊烂局能早20年避免。

看似稳如老狗,实则一松就垮,这就是清朝的最大悖论。

明朝的野心,清朝的稳妥,中国到底缺了哪一步?

很多人一眼看地图,会下意识觉得清朝疆域比明朝更大,那自然清更强?真要这么比,我觉得不够细。

明朝更像一把刀,锋利、直冲;清朝像一张网,密实、不漏。

可刀断不了万事,网也拖不住未来。

我们来拆开看,明朝最大的问题是战略不持久。

永乐时期拓得快、打得猛,往后几十年都靠吃老本,土木堡之后,再无雄主,也再无扩张。

南洋的控制被海禁锁死,西北的打击慢慢拖成了边境冲突。

更关键是内部控制也开始下滑。 从朝廷财政到地方驻军,层层贪腐、层层空转。

再说清朝。疆域画得大,地图上真气派,这不是靠统一文化,是靠军事压制和分而治之。

西藏有驻藏大臣,蒙古有亲王世袭,新疆依靠军政双线管理。看起来稳,实则碎。

如果明朝是走了一半停下脚步,清朝就是走到底了没整理路。

我认为, 中国古代的强盛,光靠地图远远不够。强不强,要看有没有制度把地图上的每一寸地真正“变成自己人”。

这方面, 明朝虽短暂敢下手,清朝稳住了,却不敢动改革。

比如,永乐年间就设“交阯布政使司”,强行把安南变成内地建制,虽然失败想法够大胆;

清朝拿下新疆,却迟迟不设普通省级建制,直到晚清才搞出“新疆省”,足足晚了快百年。

再比如, 明朝虽然靠藩王制稳定边疆,中央说撤就撤。

清朝的亲王、贝勒几乎成了“皇族护身符”,动不得、问不得,财政养着不出政绩,反出权利斗争。

这种守旧心态,让清朝错过了多次重启机会。

哪怕乾隆在位60年,也没换来一个能继续向前的制度版本。

盛极而衰、腐而亡, 明朝有过“向外突围”的短暂时间窗口,清朝却把这窗口堵上,换成了内向的自保。

所以,我要问一句: 如果清朝在康乾之后,主动调整军政、财政、疆域政策,学明朝早期那样有冲劲,中国能不能更早实现近代化?

不能说一定能,机会绝对在那儿——就看敢不敢拿。

回头看地图,中国真正需要什么样的版图?

今天我们回看那两幅地图:一幅是永乐年间大明“交趾、南洋、北漠入网”的画卷;

一幅是乾隆年间大清的疆域。 哪一个更代表“强大的中国”?

别只看面积,要看它背后的管理能力、发展能力、整合能力。

前者输在后劲不足,后者输在不肯变革。

我并不想简单下判断说“哪个更强”,因为那不公平。

可以肯定一点——如果清朝能接住明朝的节奏,再努力一点,再开放一点,中国的发展或许早几十年走上现代化道路。

明清两朝,给今天的我们留下一句真话:中国不能光有地图上的强大,更得有结构上的硬核。

地图不等于国力,疆域不代表整合,制度才是真正的基石。

如果说明朝的失败让我们看到“野心缺制度”的问题,清朝的衰败则提醒我们:“制度如果拒绝变革,就会把庞大地图变成历史包袱”。

今天中国的疆域,是清朝晚期定下的雏形,真正让这幅地图活起来的,是新中国以来的治理能力、行政架构、交通布局、资源整合、民族融合。

我认为, 明朝打下了“世界眼光”的框架,清朝维护了“版图完整”的边界,真正完成“版图成国家”的,是后来的现代政体。

这才是我们该珍惜、也该延续的地方。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谁... 春秋战国时期,历史上不仅有许多风云际会的谋士和幕僚,也有不少叱诧风云的达官贵族和铁血将军。四大公子无...
原创 日... 在1933年3月上旬,中国东部的战事愈发紧张。二十九军在这一时期承担了重要的防御任务,负责从冷口到马...
原创 为... 在拥有王室的传统文化中,公主的位置总是显得高高在上,成为了荣华富贵的象征。然而,尽管皇室成员的生活被...
原创 炊... 新中国成立初期,西南地区的匪患形势非常严重,人民生活困苦,地方政权动荡。时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军区第...
原创 犹... 犹太人向来被誉为世界上最擅长经营生意的民族之一。无论在哪个行业的顶端,我们常常能看到犹太人活跃的身影...
原创 清... 太监,这一群体在封建社会中独具特色,常常被视为与常人截然不同的存在。他们的身心与正常男性有着显著差异...
记忆永不磨灭,真相重若千钧 日前,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夏淑琴的外孙女、首批南京大屠杀历史记忆传承人夏媛,在日本京都立命馆大学讲台上端...
原创 萧... 南北朝时期,南朝的南齐和萧梁,其实都是兰陵萧氏。也就是本属于一个家族。但是,为什么萧衍推翻南齐皇帝以...
原创 这... 在抗日战争期间,日本军队的暴行可谓骇人听闻,他们到处犯下烧杀抢掠的罪行,所到之处无不散播恐惧。面对如...
原创 古... 在中国古代历史中,有一个省份因为长期的反抗活动被称为最不安定的地区。自从秦汉时期开始,这片土地的人民...
原创 朱... “这四招是我能给你留下的最后四样法宝,按照我说的去做,保证你坐稳这个皇位。”这句话的发出者正是明朝的...
原创 西... 1936年,西路军在总指挥徐向前和政委陈昌浩的领导下,携带着超过两万人的兵力,毅然踏上了西征的征途,...
原创 古... 《三国演义》是一部饱含历史智慧的经典之作,其中刘备三次登门拜访诸葛亮的故事显得尤为动人。这一插曲不仅...
原创 日... 1937年,日军终于无法遏制其侵略中国的野心,借口士兵失踪,向卢沟桥发起进攻。驻守卢沟桥的中国军队展...
原创 美... 美国,这个从最初的殖民地走到今天的超级大国,已经屹立了超过两百年。它的崛起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在短短百...
原创 溥... 清朝,作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承载着悠久而复杂的历史。这一王朝的兴衰,从1616年创立的后金...
满宠之孙满长武,甘露之变中阻止... 文|云初 编辑|云初 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前言·】——》...
原创 历... 在课堂上,老师们常常讲述那些大家耳熟能详的历史典故,英雄们的豪杰事迹,忠臣们的舍生取义,谋士们的睿智...
原创 上... 1956年12月27日,数百名从苏联运送回日本的日本战俘,跨越着重重困境,返回了故土。按苏联方面的说...
《盛世根脉——武川镇与关陇集团... 7月29日,《盛世根脉——武川镇与关陇集团专题展》在武川县博物馆正式开展。本次展览是武川县深入推进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