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看了明朝的版图,才知道清朝只要稍微努力点,中国或许会更强!
迪丽瓦拉
2025-09-25 14:03:48
0

文|徐 来

编辑|徐 来

《——【·前言·】——》

看明朝地图,东南西北全拉满,南洋、漠北、吐蕃全入眼。

再瞧清朝,地盘更大,节奏慢了、冲劲没了。

如果说明朝有锋,清朝有稳, 可为什么明朝之后,没更强?

永乐一出手,明朝版图拉满

明朝的版图,不止在地图上好看, 朱元璋定江南、稳中原,朱棣挥师北上、下南洋,拼的是刀口舔血的真家伙。

朱棣怎么干的?谁都知道他“靖难之役”翻了老爹定下的皇位规则,很多人没细看他怎么扩边。

一上台就北伐蒙古、南击安南,郑和七下西洋,海图画到了非洲东岸。

内陆、海洋双向开疆,这种操作,有几个朝代能做到?

朝鲜当时是明朝的藩属,缅甸和安南(今越南)也归了册封。

西藏虽然没有像清朝那样编入体系,交流不断,有册封、有使团、有利益牵制,吐蕃贵族争的,是谁能被大明册立成“赞普”。

西北呢?明初击溃元庭残部,燕王朱棣亲征也不是虚的。

打得瓦剌和鞑靼几次换头领,明军进入河套、开垦宁夏、甘肃,修边墙、建军屯。

可打得出去,守不住——这就是明朝最大的漏洞。

明人讲“边防疲惫”,边军要粮、要饷、要兵,可朝廷却越来越“不差钱不愿花钱”,我看,这不是财政真紧,是心没在“开疆”这事上了。

再说“郑和下西洋”,明朝船队不是去讨好谁,是带着兵、带着威名去让那些国家“认宗主”。

苏门答腊、满剌加、锡兰,全都入了朝贡体系。

大明的势力网子撒到了南海、印度洋。

如今很多人把它当和平交流,实际上,这就是“海权投射”。

这么一副好牌,为什么后面就不玩了?

一句话,守成难,永乐一死,明英宗继位,随即土木堡变局,皇帝被俘,国朝震荡, 从那以后,朝廷胆子小了,海禁严了,南洋断了,西北收了。

明朝自己收回锋芒,边疆战略逐渐变成“防守”,能守住还算好,可惜后期连守都守不住。

宁夏之乱、流寇之乱、李自成的起义,一次比一次猛。

最后,被满洲人趁虚而入,一夜变天。

我总结一句, 明朝能打,能拓,太耗气,太依赖强人,没人能接朱棣的班。

清朝越打越大,却收得太紧

接了明朝摊子的清军,最先做的事是啥?不是休养生息,是继续打。

清初最大的战略任务就是“把版图补齐”,这可不是简单的东征西讨,是一步一步铺垫出后来的“清朝盛世”。

先说东北,满洲是老家,绝对不能丢。

为了巩固统治,设立三省、调兵驻防、扶植亲信。关东到鸭绿江一线,搞得滴水不漏。

然后进蒙古,康熙三次亲征噶尔丹,硬是打垮了准噶尔汗国,完成蒙古大一统。

这不是嘴上说说,是兵出沙漠、马踏戈壁,把一块块荒地变成皇图。

接着是西藏,清朝用的是“宗教+武力”双轨策略。

派驻藏大臣,建立驻军,支持达赖体制,再让“六世达赖事件”定向处理,西藏归附就成定局。

最后是新疆, 乾隆年间打了准噶尔叛军,镇压大小和卓,设置伊犁将军,建八旗屯田,彻底把西域纳入管理。

郑成功虽然归了明系,康熙收复后,就设福建水师、驻军建港,彻底锁死了海峡。

总结一句,清朝版图最大值,不输元朝,甚至更稳定,可这么大的摊子,要怎么管?

清朝搞的是“多元一统”。

什么叫多元? 就是满、汉、蒙、藏、回全都有;什么叫一统?就是北京说了算。

多元管理用的是“圈养思路”。比如西藏、新疆设驻军,不搞深度同化;比如蒙古保留王公制度;比如东北搞“封禁”,不让汉人进入。

我觉得,这种治理方式虽然保了平稳,也埋下了“彼此陌生”的隐患, 你不让人交流,边疆怎么发展?

再看财政,乾隆晚期搞得最猛,疆域最大,财政吃紧也最明显。

打仗靠借款、屯田、加赋,长期拖下去,爆发白莲教起义、天理教造反,全是钱扯出来的火。

清朝不是没机会改革,而是每次到临门一脚,总有人说“祖宗之法不可改”。

军机处、科举、地丁税、旗人养廉,全都成了绊脚石。

明朝亡于内乱,清朝亡于守旧。

如果清能在乾隆之后敢一点,财政松一点,制度活一点,或许晚清那摊烂局能早20年避免。

看似稳如老狗,实则一松就垮,这就是清朝的最大悖论。

明朝的野心,清朝的稳妥,中国到底缺了哪一步?

很多人一眼看地图,会下意识觉得清朝疆域比明朝更大,那自然清更强?真要这么比,我觉得不够细。

明朝更像一把刀,锋利、直冲;清朝像一张网,密实、不漏。

可刀断不了万事,网也拖不住未来。

我们来拆开看,明朝最大的问题是战略不持久。

永乐时期拓得快、打得猛,往后几十年都靠吃老本,土木堡之后,再无雄主,也再无扩张。

南洋的控制被海禁锁死,西北的打击慢慢拖成了边境冲突。

更关键是内部控制也开始下滑。 从朝廷财政到地方驻军,层层贪腐、层层空转。

再说清朝。疆域画得大,地图上真气派,这不是靠统一文化,是靠军事压制和分而治之。

西藏有驻藏大臣,蒙古有亲王世袭,新疆依靠军政双线管理。看起来稳,实则碎。

如果明朝是走了一半停下脚步,清朝就是走到底了没整理路。

我认为, 中国古代的强盛,光靠地图远远不够。强不强,要看有没有制度把地图上的每一寸地真正“变成自己人”。

这方面, 明朝虽短暂敢下手,清朝稳住了,却不敢动改革。

比如,永乐年间就设“交阯布政使司”,强行把安南变成内地建制,虽然失败想法够大胆;

清朝拿下新疆,却迟迟不设普通省级建制,直到晚清才搞出“新疆省”,足足晚了快百年。

再比如, 明朝虽然靠藩王制稳定边疆,中央说撤就撤。

清朝的亲王、贝勒几乎成了“皇族护身符”,动不得、问不得,财政养着不出政绩,反出权利斗争。

这种守旧心态,让清朝错过了多次重启机会。

哪怕乾隆在位60年,也没换来一个能继续向前的制度版本。

盛极而衰、腐而亡, 明朝有过“向外突围”的短暂时间窗口,清朝却把这窗口堵上,换成了内向的自保。

所以,我要问一句: 如果清朝在康乾之后,主动调整军政、财政、疆域政策,学明朝早期那样有冲劲,中国能不能更早实现近代化?

不能说一定能,机会绝对在那儿——就看敢不敢拿。

回头看地图,中国真正需要什么样的版图?

今天我们回看那两幅地图:一幅是永乐年间大明“交趾、南洋、北漠入网”的画卷;

一幅是乾隆年间大清的疆域。 哪一个更代表“强大的中国”?

别只看面积,要看它背后的管理能力、发展能力、整合能力。

前者输在后劲不足,后者输在不肯变革。

我并不想简单下判断说“哪个更强”,因为那不公平。

可以肯定一点——如果清朝能接住明朝的节奏,再努力一点,再开放一点,中国的发展或许早几十年走上现代化道路。

明清两朝,给今天的我们留下一句真话:中国不能光有地图上的强大,更得有结构上的硬核。

地图不等于国力,疆域不代表整合,制度才是真正的基石。

如果说明朝的失败让我们看到“野心缺制度”的问题,清朝的衰败则提醒我们:“制度如果拒绝变革,就会把庞大地图变成历史包袱”。

今天中国的疆域,是清朝晚期定下的雏形,真正让这幅地图活起来的,是新中国以来的治理能力、行政架构、交通布局、资源整合、民族融合。

我认为, 明朝打下了“世界眼光”的框架,清朝维护了“版图完整”的边界,真正完成“版图成国家”的,是后来的现代政体。

这才是我们该珍惜、也该延续的地方。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秦... 提到唐朝的著名将领,大家可能会想到许多名字,尤其是在小说和演义中广泛传播的人物,比如程咬金、秦琼、尉...
原创 初... **前言** 盛宣怀是中国历史上非常引人注目的政治人物之一,智慧与谋略并存。他的一生充满了非凡的经历...
原创 中... 这年头,提起“间谍”这两个字,你脑海里浮现的或许还是电影里那些飞檐走壁、西装革履的冷酷特工。但现实,...
原创 勾... 易中天是一位知名的学者、作家和教育家,毕业于武汉大学中文系,主修中国古代文学。毕业后,他长期在厦门大...
原创 刘... 因为受到《三国演义》等历史演绎作品的影响,后人往往对三国时期的刘备给予了极高的评价。刘备一生追求仁德...
原创 日... 在过去的78年里,日本在很多方面几乎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特别是在面对历史,尤其是战争历史的反思和态...
珍贵文物集中亮相 展现沈阳故宫... 由沈阳故宫博物院主办的“风华共筑——沈阳故宫四百年”专题展览于11月15日在沈阳故宫文化博物馆正式开...
原创 赵... 在三国时期,赵云是众所周知的英雄之一,凭借着骁勇的武艺,他被誉为三国武将中的佼佼者。很多历史学者都高...
原创 这... 1978年初夏,安徽黄山脚下的谭家桥,迎来了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 他不是来登山的游客,而是开国大将粟...
原创 五... 五代十国:范延光阳奉阴违,桑维翰从容不迫 自李改国号为唐,史家恐与唐朝相混,特标明为南唐。先是江南...
恐龙化石中发现残留血液蛋白,真... 化石中提取到的血管组织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供图 英国学术期刊《皇家学会会报A辑》最近发表了...
中外学者发布东北亚旧石器时代考... 吉林和龙大洞旧石器时代遗址所在地形地貌(资料照片)。新华社发 新华社长春11月16日电(记者张博宇)...
原创 如... 提到战国七雄的实力排名,我们通常会认为秦国最强。毕竟历史上,秦国最终成功消灭了六国,统一了天下。 但...
原创 明... 自唐朝以来,中国历史上出现了一个特殊的现象:许多文人在进入仕途后,都渴望获得文正这一极为尊崇的谥号。...
原创 难... 曹操被誉为乱世之枭雄,他在三国历史中无疑是一个重要人物。尽管在世时未曾登基称帝,但他的权力却稳固无比...
原创 李... 李世民曾经向著名相士袁天罡请教:大唐什么时候会灭亡?袁天罡的回答是:猪上树时。这个神秘的答案让李世民...
原创 三... 三国时期涌现了许多闻名遐迩的名将,初期的这些英雄几乎刀枪不入,勇猛无敌,几乎无人能敌。例如,在虎牢关...
原创 3... 【历史长卷:昭和天皇的传奇光影——从神坛到人间的三十年】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总有一些人物,他们的生...
原创 如... 亲爱的朋友们,今天我要和大家分享一个充满想象的历史故事。让我们把目光投向三国那个充满智谋和权力斗争的...
原创 历... 提到林则徐,几乎每个人都会熟悉他的名字。然而,实际上林则徐并不被满清朝廷所喜爱。原因很简单:林则徐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