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电视剧《大明风华》中,孙若微这一角色塑造了明宣宗朱瞻基的第二任皇后形象,她是靖难之役中丧命大臣的遗孤。从小,她便立志为父报仇,心中满是对朱棣的仇恨。命运捉弄,她未能亲手复仇,反而被朱棣的孙子、日后成为她丈夫的朱瞻基迎娶,并生下了朱祁镇。在朱瞻基去世后,她守护着儿子的江山,曾穿上盔甲在土木堡之变时鼓舞士气。然而,这个在剧中具有传奇色彩的故事与历史的真实情况却有所不同。
实际上,孙若微并非历史上朱瞻基的皇后,而孙若微的原型只是一个名为孙氏的历史人物。她和朱瞻基青梅竹马,并无靖难遗孤的背景。孙氏的成长经历与命运充满戏剧性,她并非出身显赫的贵族,而是一个普通的县城主簿的女儿,来自山东的永城。孙氏的出众才智和美貌曾吸引了太子妃的母亲——彭城伯夫人,她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见到了年幼的孙氏,并被她深深吸引。永乐八年,太子朱瞻基年仅12岁,正值寻找合适的太孙妃。于是,孙氏被送入宫中生活,她那时不过十岁。
经过几年的培养,朱棣见过孙氏后也非常满意,命令太子妃将她接到身边,既是为了培养她成为适合宫廷生活的淑女,又希望能让孙氏与太子朱瞻基结下深厚感情。果不其然,朱瞻基很快被她的聪明机智和活泼性格吸引,心生爱意。两人有了深厚的感情,朱瞻基也期盼着年满时能够娶她为妻。然而,命运的捉弄让这段青梅竹马的感情在一开始并未得到圆满。直到朱瞻基19岁那年,父亲朱棣为他选妃时,孙氏却被“抛弃”。
这一切的起因是朱棣派人根据星象观察来选定未来的太孙妃,最后命中注定的胡善祥被选中。胡善祥居住在一个小楼中,常常能看到红白色的霞光透过窗户,传说她注定会大富大贵。朱瞻基对于这次选择感到深深的失望,心里早已认定孙氏才是他唯一的妻子,但无奈父亲威严,他不得不妥协,在极大的压力下迎娶了胡善祥。
然而,在朱瞻基登基后,事情发生了改变。尽管他和胡善祥并未像与孙氏一样亲密,朱瞻基对她一直保持一种礼貌而疏远的关系。两人之间逐渐产生了较大的感情裂痕,尤其是胡善祥开始多次劝谏朱瞻基减少游猎娱乐,集中精力治理国家,而朱瞻基对她的劝告日益反感。相比之下,孙氏始终陪伴在他身旁,带着轻松愉快的心态,成为朱瞻基心目中的“理想妻子”。
随着时间的推移,孙氏终于在一场巨大的宫廷风波中扳回了局面。在朱瞻基和胡善祥的婚姻中,由于长时间未能有子嗣,朝堂上对于继承问题的压力越来越大。就在这时,孙氏顺利怀上了儿子朱祁镇,并在他出生后获得了更高的宠爱。为了捍卫自己和儿子的地位,朱瞻基在宫廷内外的支持下,将胡善祥废除,并立孙氏为皇后。
然而,孙氏的这一荣宠并未带来完全的幸福。在后宫中,她与朱瞻基的母亲张太后始终存在矛盾。张太后对胡善祥依然宠爱有加,常常将她带回宫中与自己一起聚会,而在宫宴上,胡善祥甚至被安排坐在皇后孙氏的上席,令她无可奈何。尽管如此,孙氏依然尽力维持着自己的地位和家庭的稳定。
朱瞻基去世后,孙氏本应在朝廷中拥有权力,可以垂帘听政,然而,张太后依旧对她的掌控力形成压制。在许多历史事件中,孙氏未能像电视剧中那样掌权,而是相对隐忍,只能守护着儿子朱祁镇的江山。
随着土木堡之变的发生,朱祁镇被瓦剌人俘虏,孙氏竭尽全力进行应对,她甚至将后宫的金银财宝交给瓦剌人,希望能将儿子赎回。然而,瓦剌人并未放人,反而意图向北京推进,局势危急。孙氏只得紧急将朱祁镇的弟弟朱祁钰扶持为新帝,并决定将朱祁镇的儿子朱见深立为太子,暂时稳住朝廷。
孙氏的这一举动,为明朝的暂时稳定起到了关键作用。她的智慧和冷静为朝廷争取了宝贵的时间,而在后来的历史中,她为明朝的坚守做出了重要贡献。
即便历史上孙氏未能如电视剧中那般身穿盔甲鼓舞士气,她在土木堡之变时的冷静决策以及应变能力,依然为她赢得了历史的肯定。孙氏一生经历了五位皇帝、数次宫廷风波,她的经历无疑是一个小女人在大时代背景下命运起伏的缩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