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赓大将有五位副手,其中每一位都非常出色,不仅为我军作出了杰出的贡献,而且他们也都是我国的开国元勋。值得一提的是,其中四位被授予了开国上将军衔,而最后一位副手的名气更是响亮。1955年授衔时,曾有声音质疑陈赓的晋升,认为他的功绩未必能与其他大将相匹敌。然而,谁能想到,曾经作为陈赓副手的这五位将军,最终都成为了赫赫有名的开国将军。
那么,这五位副手究竟是谁呢?让我们一一揭晓。
一、老部下
1955年,怀仁堂举行了庄严的授衔仪式,陈赓在众人瞩目下被授予大将军衔。在十位开国大将中,陈赓排名第四,前三位分别是粟裕、徐海东和黄克诚。虽然大将这一军衔并不低,但依然有些人对陈赓能否晋升大将产生疑问。有人认为,陈赓不仅资历深厚,还曾留学海外,文化修养极高,甚至有可能获得元帅的军衔。
此外,陈赓曾是黄埔军校的第一期学员,黄埔一期的毕业生中,许多都成为了赫赫有名的将领,像徐向前元帅和林彪元帅便是同班同学。当时他们三人被并称为“黄埔三杰”,徐向前和林彪最终成为了元帅,但陈赓为何只获得大将的称号呢?对此,有人不禁笑道:“曾经的三杰之一,怎么现在混得不如学弟了呢?”
对于这些议论,陈赓不以为意。他风趣地回应道:“我的大将可不一般,徐海东和许世友都曾是我的部下。”许多人听后以为他在夸大其词,但事实上,徐海东和许世友的确曾在陈赓麾下服役,尤其是许世友,他就是陈赓的副手之一。
在红军时期,陈赓担任红四军第十二师的师长,指挥着红34团、35团和36团。许世友正是第34团的团长,而徐海东则是第36团的团长。陈赓与许世友之间有着深厚的战友情谊。早期,许世友练武艺,身手不凡,某次训练中,陈赓正好来到现场,指出了许世友训练中的问题,许世友感到非常惊讶,因为陈赓外表文弱,谁能想到他也是一位武艺高强的人。
这次偶然的相遇让两人的关系更加密切。之后,陈赓调往八路军担任386旅的旅长,而许世友则成为了副旅长。两人再次并肩作战,1939年,他们共同指挥了著名的香城固伏击战。此次战役被誉为平原歼敌的经典战例,震动了冀北解放区,也鼓舞了战士们的士气。1955年,许世友因战功卓著,晋升为上将,并在军中享有极高的声誉。即使许世友脾气暴躁、性格直率,但与陈赓的关系依然十分和谐,陈赓能与他保持良好关系,也显示了陈赓卓越的领导才能。
二、其他副手
除了许世友外,陈赓的第二位副手是杨得志。早在1935年,陈赓与杨得志便有过合作。那一年,红一军团改编,陈赓被任命为红一师的师长,而杨得志成为副师长。两人关系非常亲密,杨得志对于这次合作兴奋不已。尽管陈赓在长征前因伤只能勉强行走,但杨得志毫不犹豫地主动承担起了许多侦察任务,帮助陈赓完成了许多重要任务。
有一次,陈赓与杨得志骑马比赛,杨得志骑着一匹白马,但在接近终点时,他突然被马摔了下来,昏迷不醒。陈赓立即组织医务人员救治,经过一段时间的紧急处理,杨得志才逐渐恢复。两人共事的岁月里,情谊深厚。尽管之后因为军队调整,杨得志被调到红二师担任师长,但两人依然保持着深厚的友谊,陈赓甚至在告别时红了眼眶,感情至深。
杨得志后来成为了开国上将,并在建国后担任了多个重要职务,军中地位显赫。
另外一位副手是陈再道,陈赓在1938年担任386旅旅长时,陈再道被调来担任副旅长。两人同仇敌忾,在抗战期间屡次打胜仗。后来陈再道接到新的任务,前往冀南一带作战。在临别之际,陈赓对他说:“记住,打仗要打得漂亮,但也要早点找个好老婆。”陈再道当时已近30岁,却还未成家。陈赓关心他的生活,催促他找个合适的伴侣。最终,陈再道通过朋友的介绍,结识了张双群,并成婚。虽然陈赓没能亲自参与婚礼,但他却为这位部下的幸福牵挂不已。建国后,陈再道成为了上将,担任了多个重要职务。
三、建国后的副手
陈赓的第三位副手是郭天民,郭天民在抗战期间原是聂帅的亲信,和聂帅关系非常紧密。由于郭天民脾气暴躁,常常直言不讳,甚至得罪了不少人,最后不得不离开聂帅的身边。尽管如此,郭天民依旧非常有军事才能,他最终被调到了陈赓麾下担任副司令员。
在解放战争期间,陈赓与郭天民的合作相当顺利,两人共同指挥了多场重要战役。郭天民的勇猛和直率,和陈赓的沉稳相得益彰,取得了许多辉煌的胜利。建国后,郭天民继续在陈赓的领导下工作,直到朝鲜战争爆发。
此时,陈赓和郭天民再次并肩作战,共同参与了朝鲜战争的指挥。郭天民的贡献不可忽视,他在战争中表现出了极高的军事素养。最终,郭天民也被授予了开国上将的军衔。
此外,王近山也是陈赓的副手之一。两人在抗战期间便有过合作,王近山曾因一次主动出击,成功摧毁了日军战地观察团而获得陈赓的褒奖。在朝鲜战争中,王近山成为了陈赓的副手,协同作战,在上甘岭战役中发挥了关键作用。尽管王近山的军衔相对较低,但他同样是不可忽视的军事人才。
这些副手们各个都是我国的开国元勋,他们为新中国的建立立下了赫赫战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