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科技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文明在宛”实践队走进南阳
迪丽瓦拉
2025-09-27 02:31:03
0

七月流火,暑气未消。7月26日起,一支来自渤海之滨天津科技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组成的“文明在宛”实践队,怀揣对厚重历史的追寻与对传统文化的敬畏,踏入了“南都”“帝乡”河南南阳这片文化沃土。这是天津科技大学组织师生专程赴宛开展深度文化传承创新的探索实践,以青春之姿解码南阳历史文化基因,助力传统文化“活”在当下,传向未来。

武侯祠里触摸历史脉络的厚重

松柏森森,殿宇巍峨。7月26日早上,研学首站,实践队踏入南阳武侯祠,“千古人龙”石牌坊巍峨矗立,精美的雕刻与遒劲的题字,瞬间将众人拉回风云激荡的三国时代。沿着青石路前行,“汉昭烈皇帝三顾处”石牌坊见证着刘备求贤若渴的典故,团队成员感悟君臣相得的千古佳话。走进武侯祠核心区域,“卧龙冈”门额古朴厚重,红墙灰瓦的建筑群落,错落展现着明清古建的韵味。在讲解员引导下,团队依次参观大拜殿、诸葛草庐等标志性建筑。大拜殿内,诸葛亮雕像庄严肃穆,殿中陈列的“出师表”碑刻,字迹虽历经岁月侵蚀,仍传递着“鞠躬尽瘁”的精神力量。成员们仔细研读碑文,感受诸葛亮对蜀汉的忠贞与担当,亦感受着后人对诸葛亮至高品质的崇敬。

武侯祠内,楹联匾额是传承文化的重要载体。实践队成员聚焦这些“立体的史书”,开展文化解码行动。“心在朝廷,原无论先主后主;名高天下,何必辨襄阳南阳”,这幅楹联引发成员们对历史争议的思考,也凸显出诸葛亮超越地域与皇权的人格魅力。团队与武侯祠文化研究人员交流,了解景区在文化传播中的创新实践(如线上虚拟游览、研学课程开发等)。实践团成员表示,此次探访不仅是历史文化的“沉浸式课堂”,更明确了青年传承文化的责任。后续将通过校园宣讲、线上展览等形式,把南阳武侯祠的文化感悟转化为实际行动,带动更多同龄人关注传统文化保护,让三国精神在新时代焕发新活力。

医圣祠里感悟医圣之光与艾草芬芳

医圣祠作为纪念东汉医学家张仲景的圣地,承载着中医药文化的千年记忆。7月27日,“文明在宛”青年实践团为探寻中医药文化的当代传承路径,追随总书记的步伐走进南阳医圣祠,在展品与史料中感悟“医圣”张仲景的济世情怀。

实践团成员逐层探秘医圣祠内的展览馆:3楼通过场景复原与史料陈列,生动再现了张仲景从行医济世到编撰《伤寒杂病论》的生平轨迹,成员们直观地感受到了“勤求古训,博采众方”的治学精神。青年实践团向馆内工作人员请教张仲景的生平事迹时,讲解员介绍道:“东汉末年疫病频发,张仲景在行医途中看到许多百姓因严寒患上冻疮,十分痛心。他结合中医‘治未病’理念和散寒祛湿的医理,研制出由胡椒、生姜、羊肉等食材配伍的食疗方,让百姓食用后驱散寒邪、温暖身体,有效缓解了冻疮之苦,体现了他‘医乃仁术’的济世情怀。”

4楼的“脉络树”展品别具匠心,将人体经络与自然草木的生长规律巧妙关联,搭配各类药材的详细介绍,让抽象的中医药理论变得鲜活可感。

在展览馆5层参观过程中,实践团成员重温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医药发展的重要论述:“中医药学包含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和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大家深刻认识到,传承中医药文化不仅是守护古人智慧,更要践行“守正创新”的时代要求。

在展览馆6层,实践团成员深入了解了中医药文化的传播历程:从南阳发源地的薪火初燃,到逐渐走向全国、远播海外。每一步都印证着中医药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强大生命力。“原来中医药不仅是治病救人的医术,更是蕴含着‘天人合一’‘阴阳平衡’等哲学思想的文化瑰宝,还在国际上绽放光彩。”一位实践团成员在参观后深有感触地说。

“文明在宛”实践队成员们望着医圣祠里扁鹊、孙思邈等名医的雕像,眼神里满是敬意。讲解员走到雕像旁,指着石刻上的医者画像,轻声说道:“你们看,这些伫立在这里的名医,虽然来自不同时代,但都藏着一颗装着百姓的心。扁鹊走街串巷为人诊病,哪怕对方不理解,也要坚持提醒‘有病早治’;孙思邈踏遍深山采药,对穷苦人分文不取,还说‘人命比千金还重’。就像张仲景熬汤治冻疮一样,他们从没想过用医术谋私利,只是把一身本事都用来帮百姓少受病痛苦。这份‘见人疾苦就想帮’的‘医者仁心’,才是他们留给后世最珍贵的传承呀。”

走出医圣祠时,实践团刘赵怡同学想起总书记考察时说的“要做好中医药守正创新、传承发展工作”,轻声说道:“以前总说‘传承’,今天才懂,传承不是把老物件锁在柜子里,而是像张仲景那样,让智慧接上生活的地气。就像他当年为百姓治冻疮,如今我们用新方式讲好他的故事,都是一样的初心。”成员们表示,将通过制作科普短视频、举办校园分享会等方式,向更多人传播中医药文化,助力这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代焕发新活力。

此次医圣祠之行,让实践团成员近距离触摸了中医药文化的历史脉络,更明确了青年在传承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责任。大家纷纷表示,将以此次实践为契机,做中医药文化的坚定守护者与积极传播者,让千年智慧在青春力量的推动下,在守正中创新,在传承中发展。

带着对中医药的浓厚兴趣,研学团随后又走进南阳“药益宝”艾草产业基地。车间里艾香浓郁,现代化的艾制品生产线与传统手工卷制技艺并存。“真没想到,一株小小的艾草,竟能衍生出如此丰富的产业链!”实践队成员张雅文在参观后深有感触。师生们戴上手套,在工人师傅指导下亲手卷制艾条,从称绒、铺纸到卷制、压实,体验传统工艺的温度与匠心。艾草的芬芳与现代产业活力交融的场景,生动阐释了传统中医药文化在当代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蓬勃生命力。

感受独玉、烙画非遗技艺的魅力

南阳独山玉雕以其温润的玉质、精湛的工艺闻名遐迩。7月28日,在玉文化博物馆和大师工作室,师生们被一件件巧夺天工的玉雕作品所震撼。玉雕非遗传承人现场演示了“俏色”绝技——如何根据玉石天然的色彩纹理进行巧妙构思设计。“这块原料,别人眼中的杂质瑕疵,在我们手里可能就是点睛之笔。”大师的讲解令实践队胡珂儿豁然开朗:“这不仅是技艺,更是东方独有的审美哲学——尊重自然,顺势而为,化‘瑕’为‘瑜’的智慧,对我们设计思维的启发太大了。”

在卧龙区非遗保护中心,另一项国家级非遗——南阳烙画以其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吸引了师生。烙铁为笔,木板为纸,温度与时间的精准掌控下,深浅不一的焦痕勾勒出灵动画面。师生们在烙画传承人手把手的指导下,尝试在木板上烙下简单线条。看似简单的操作,却极其考验腕力与耐心。看着自己略显稚拙的作品,实践队杜悌同学笑道:“温度、速度、力度,差之毫厘,效果迥异。这简直是热能在艺术领域的精妙应用,科学与艺术的边界在这里变得模糊而迷人。”

研思交融中碰撞出启迪与责任

红色基因薪火相传,雪枫精神催人奋进。在镇平彭雪枫纪念馆里,他的事迹激励师生继承和发扬优良作风,争做新时代合格青年。在西峡恐龙遗迹园和老界岭风景区,山川美景、恐龙遗迹及人文景观,师生们体验了一次别开生面的研学旅行。在南阳环宇电器,师生们与一线员工亲密接触,感受他们在工厂找到属于自己的舞台,实现自己的梦想和价值。在南阳“三馆一院”踏入南阳博物院,师生们宛如开启一部立体的宛城通史,对南阳作为“帝乡”、“南都”深厚历史底蕴的沉浸式感受,增强了文化认同与自豪。

研学之旅中每晚的“文化沙龙”是思想激荡的熔炉。师生们围绕日间所见所感,结合自身专业背景,展开热烈讨论。带队老师在总结中说道:“这次研学不是单向的观摩,而是双向的启迪。南阳深厚的文化底蕴为我们的科技创新提供了取之不尽的灵感源泉,而现代科技,也必将成为激活、保护、传播这份瑰宝的强大引擎。”

在研学过程中,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工程大学,湖北第二师范,华中师范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美国科罗拉多大学等高校与天津科技大学并肩作战,成立“七彩之花”实践团队,高校间共同交流合作,促进了学科之间的融合与渗透,不同学府的青春力量汇聚,跨越学科限制、地域差异,以共同传承南阳文化为纽带,在交流碰撞中传承中华文化新路径让让中华传统文化在多元视角的解读与践行里,绽放更持久的生命力。

“溯历史根脉”,不仅是回溯南阳一地之辉煌过往,更是要触摸五千年中华文明生生不息的脉搏;“承宛都文化”,不仅是传承南阳独特的文化遗产,更是要肩负起新时代青年活化传统、创新发展的使命。天津科技大学师生此次南阳之行,在诸葛庐前聆听智慧的回响,在医圣祠里感悟仁心的力量,在玉雕烙画中体会匠心的坚守,在艾草芬芳中触摸创新的活力。他们将带着对“宛都文化”的深刻理解和对文化传承创新的时代思考,将南阳的“根脉”所滋养的精神力量,融入未来的学习、科研与生活实践之中。

这次跨越地理与时空的对话,不仅为天津科技大学的文化育人实践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也为南阳文化走出盆地、焕发时代光彩注入了新的活力。津门学子与宛都大地的相遇,是根脉的追寻,是薪火的传递,更是文化自信在青年一代心中落地生根的生动见证,诠释着先锋计划助力文化传承与青年成长同频共振的深远意义。

(胡珂儿)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浔城记忆 | 11月11日 浔城记忆 11月 11日 九江,不仅是地理上的坐标,更是文化和历史的交汇点。在这个系列中,我们将每天...
原创 日... 日本右翼代表高市早苗近期陷入尴尬境地,原本的算盘彻底落空。此前,高市早苗发表不当言论后选择闭嘴,试图...
原创 朱... 沈万三,元朝末年一位极其富有的商人,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和戏剧性。沈万三的原名是沈富,出生于浙江,年轻...
原创 为... 章武三年(公元223年)三月,刘备在临终时将自己的儿子刘禅托付给丞相诸葛亮和尚书令李严,并特别嘱咐刘...
原创 算... 1.书名:《赘婿》 作者:愤怒的香蕉 标签:架空历史、商战、家国 字数:500万+ 故事背景:武朝末...
京气神儿丨影像里的中轴记忆 北京中轴线南起永定门,北至钟鼓楼,全长约 7.8 公里,串联起永定门城楼、正阳门、天安门、故宫、景山...
原创 中... 姓氏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千百年来家族文化的传承。由于我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历史悠久且延续...
原创 成... 阿拔斯王朝在巴格达的统治在蒙古人到来之前就已经显得十分脆弱。这个曾经辉煌的帝国,已经经历了两次重大征...
“南朝四百八十寺之一”被烧?—... 2025年11月14日 谣 言江苏张家港“南朝四百八十寺之一”被烧? 真相:近日,江苏苏州张家港...
原创 岳... 岳飞,字鹏举,是南宋时期的著名抗金将领,因其卓越的军事才能和忠诚精神,被后人尊称为民族英雄和抗金第一...
原创 军... 1948年11月1日清晨,东北人民解放军开始对沈阳发起全面进攻。然而,在沈阳周围,他们遭遇了蒋军第2...
原创 为... 韩信是汉初三杰之一,也是当时最为杰出的军事家之一。他的去世,令人深感遗憾。他的死,至少带来了三个无法...
原创 张... 张良(约前250—前186年),字子房,出生于河南颍川城父(今河南宝丰),是秦末汉初杰出的谋士和大臣...
原创 他... 开皇十二年(592年)的一天,一封来自怀州(今河南沁阳)的奏报传到隋文帝杨坚的手中,报告称刺史李德林...
原创 李... 贞观二十三年五月,含风殿内充斥着哀痛的哭声,宫外的大臣们跪地不敢起身,内心充满了深深的忧虑和不安,整...
原创 三... 在国际关系这出大戏里,国家之间的恩怨情仇,那叫一个瞬息万变,跟咱看电视里头演的宫斗剧差不多。 不过,...
原创 张... 韩信与张良是汉朝初期两位历史上非常著名的英雄人物,他们在大汉王朝的建立过程中各自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原创 水... 宋江派系的势力非常强大,人员的数量和素质都有压倒性的优势。宋江能够后来居上,成为寨主,并且一直稳坐老...
神秘的“天运”纪年 大家都知道,我国古代的纪年法,主要有年号纪年和干支纪年。年号纪年是以当朝皇帝的年号+数字组成,比如光...
用好新四军历史生动教材 潜心培... 盐城是新四军重建军部所在地,是一座极具深厚红色文化底蕴和光荣革命传统的英雄城市,境内现存248处有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