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时期,许多著名的文学作品使人们对那段历史有了更为深刻的了解,而在这其中,程咬金无疑是一个不可忽视的人物。作为大唐的开国名将,程咬金不仅在战场上表现得英勇无比,而且对李世民及大唐王朝充满忠诚。然而,程咬金的忠诚和英勇背后却有一个令人疑惑的问题:在武则天执掌朝政的时期,这位忠心的老臣为何没有出手?即使程咬金在朝中的地位举足轻重,武则天为何没有对他采取任何措施?
程咬金的事迹经常出现在各类文学作品中,正因如此,每个人对程咬金的解读都各不相同。毕竟,每个人接触到的文学作品不同,导致了对程咬金的理解和评价也大相径庭。于是,程咬金身上还有一些未解之谜,特别是关于他在武则天统治期间的生死以及他为何能安然度过这一时期的疑问。
当武则天成功登上皇帝宝座后,她对那些曾经效力于朝廷的旧臣几乎没有放过。以程咬金这样一位赫赫战功的名将来说,他为何没有遭到清算,至今仍然是个悬而未解的谜。甚至在一些文学作品中,程咬金的寿命被描绘得极长,传言他活到了100岁,这样的长寿是否能解释他在武则天掌权期间为何能安稳度过?
这一谜团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才有了初步的解答。那时,专家们开始对昭陵附近的程咬金墓进行发掘。这次发掘揭开了许多惊人的发现,同时也为后人提供了重要的历史线索,帮助解开了程咬金在武则天时期为何未被清算的谜题。
由于程咬金墓已经存在了数百年,墓穴和其中的陪葬品多有不同程度的破坏。令人遗憾的是,大部分陪葬品已被盗墓贼盗走了。然而,幸存下来的墓志铭却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信息,弥补了史料中的空白,也让我们对程咬金的出身和事迹有了更多了解。
根据墓志铭的记载,程咬金的出身并不像许多文艺作品中所描绘的那样是草莽英雄。相反,他来自一个官宦世家。程咬金的曾祖父是充州司马,祖父是晋州司马,而他的父亲则担任大中正一职。这样显赫的家族背景也为他后来的婚姻奠定了基础——他娶了清河崔氏的女儿。崔家作为显赫的世家大族,若程咬金出身平凡,即便身居高位,也难以得到崔家的青睐。
此外,程咬金手中的斧头在很多作品中被描绘成他最具代表性的武器,但实际上,这把斧头并非程咬金的标志性武器。墓志铭中明确指出,程咬金的擅长武器是马槊,他以马上作战著称,常常与敌人进行激烈的骑射战斗。
程咬金的一生可谓跌宕起伏,尤其是他在李世民临终前的遗嘱,让人们看到了李世民对他极大的信任。李世民临终时,将护送太子李治回宫登基的重任交给了程咬金。可见,程咬金在李世民心中的地位之高,深得李世民的依赖与信任。
然而,对于程咬金为何能够安稳度过武则天掌权的那段时期,墓志铭揭示的事实让人感到意外。实际上,程咬金在公元665年就去世了,享年77岁,虽然在当时的环境中算得上长寿,但并未活到文学作品中所描述的百岁高龄。程咬金最后的一战是在公元656年,当时他参与了讨伐西突厥阿史那贺鲁的战役。虽然这场战争最终并未取得理想的结果,程咬金也未能带领大唐取得决定性的胜利,但这也让他在战后选择了请求退休。此后,程咬金便闲赋在家,不再涉足政事,直至去世。
可以看出,程咬金之所以能够平安度过武则天掌权的时期,关键在于他早已离开了政坛,远离了朝堂的纷争。当程咬金去世时,武则天虽然已经登上了皇后的宝座,但她并未完全掌握政权,李治依然是国家的最高决策者,因此,程咬金不再受任何威胁。
程咬金的一生经历了从乱世到王朝的建立,再到最终的退隐。他最初并未投靠李渊,而是加入了李密的阵营,凭借其骁勇得到了李密的青睐。可惜的是,李密最终未能成大事,在与王世充的战斗中失败,程咬金也被俘。尽管王世充对程咬金十分优待,但程咬金始终未曾改变心意,最终选择投奔了大唐。
在大唐建立后,李世民很快察觉到了程咬金的才能,并对他进行重用。程咬金也凭借自己的勇猛和智慧,在多次征战中为大唐立下赫赫战功。李世民在战争中屡次表现出色,而程咬金也成了李世民最信任的得力助手。虽然李建成曾企图将程咬金调离战场,李世民却依然得到了程咬金的支持,最终发动了“玄武门之变”,成功取代李建成,坐上了太子的位置。
程咬金的忠诚和智慧,最终得到了李世民的高度评价,并为自己和家族赢得了长久的荣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