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孟良崮之围并非死局,有一人能救出张灵甫,只是战前被远远踢开
迪丽瓦拉
2025-09-27 02:31:52
0

1947年5月16日,蒋介石的得力干将张灵甫在孟良崮战役中被我军击毙,年仅44岁。许多人认为,孟良崮之战注定是个死局,张灵甫当时率军撤往孟良崮的决定无疑是错误的。然而,若细究其事,孟良崮战役并非注定失败,张灵甫的死也非必然,前提是蒋介石更善用此将。然而遗憾的是,战役还未开始,张灵甫便已经被蒋介石排除在外。

那么,这个能够改变战局的关键人物到底是谁?为什么他能在孟良崮战役中扭转乾坤,挽救张灵甫的性命呢?他就是蒋介石五大主力军中的顶尖将领,整编第74师的创始人——王耀武。而王耀武的能力也深得我党“常胜将军”粟裕的认可。粟裕这一生,几乎从未经历过失败,在他眼中,国民党军中仅有两位将领足以与他匹敌,一个是薛岳,另一个便是王耀武。

1934年10月,粟裕与寻淮州等人带领抗日先遣队进入闽浙赣苏区重溪地区,与红十军会师组成红军第10军团。12月中旬,红十军团与国民党三个团在谭家桥展开激战。为确保红军的胜利,红十军团决定埋伏敌军,企图全歼敌人,而不巧的是,王耀武正率队执行任务,红军恰好迎上了他。12月23日晚上,红军小心地埋伏在公路两旁,屏息等待敌人来临。王耀武的队伍却非等闲之辈,在上午10点左右便摸索到了我军阵地。无奈之下,寻淮州下令:“兄弟们,给我冲!”

不同于其他国民党军队,王耀武的部队没有选择撤退,而是迅速调整阵型,进行迂回,占领有利的630高地。当时我军的两支部队配合不默契,王耀武迅速找到了空隙,突破了防线。最终,战斗爆发在630高地,由于我军需要从下往上进攻,战况对红军极为不利,最终以撤退告终。在这场战斗中,寻淮州英勇牺牲,红军也损失惨重,约300人阵亡。此战的失败也影响了方志敏部队的战局,方志敏在撤退过程中遭到敌军包围,最终几乎全军覆没。1935年1月29日,方志敏被叛徒出卖,最终在8月6日英勇就义。粟裕当时跟随方志敏,但他成功突围,继续参与接下来的战斗。这也成为了粟裕与王耀武的第一次交锋,尽管他们未能正面交手,但双方的战术与能力却已在战场上互相留意。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后,王耀武被调往上海,参加“八一三”抗战,他所率领的51师坚守阵地,成功阻止日军从海上登陆,屡次击退日军的猛攻。随着战事的推进,王耀武率部进行反击,成功击毙了日军多个连队的指挥官,赢得了上级的称赞,战后,51师与58师合并组成74军,王耀武成为74军的核心人物。

1938年7月,日军为了逼近武汉,调动装备精良的106师团包围了我军,任务交由74军负责。在第一天的进攻中,尽管我军伤亡惨重,但仍死守张古山阵地。王耀武指挥得当,在一系列激烈战斗后,成功突破日军的防线,最终将张古山阵地收复,日军损失惨重,超过3000人伤亡。此次胜利,使得王耀武名声大振。之后,他被提拔为74军副军长兼51师师长。1939年6月,蒋介石亲自任命王耀武为74军军长。

1941年,王耀武指挥74军参与江西上高会战,对抗强大的日军。他冷静而果敢地制定应对策略,经过25天的战斗,成功击毙数千名日军,并缴获大量武器弹药。这一胜利令蒋介石十分欣喜,并称这是自抗战以来最精彩的一战。此役后,74军被授予飞虎旗,王耀武也因此获得了国民党军队的最高勋章。

1943年11月,王耀武率领部队参加常德会战,在常德东北方向与日军展开激战。在常德城,74军的57师坚守16天,虽然最终阵亡人数惨重,但仍成功守住阵地,最终收复常德。此役后,王耀武被任命为24集团军总司令,指挥10万大军,成为蒋介石的重要军事力量之一。

然而,随着解放战争的爆发,王耀武的辉煌岁月也逐渐走向终结。1946年6月,整编74师在张灵甫的指挥下参加孟良崮战役,然而张灵甫因过于自信,轻敌等原因,最终带领74师进入了包围圈,败亡于解放军之手。

张灵甫的失败,原因显而易见。他过于自大、轻视敌人,将装备与火力当作唯一依仗,未曾真正评估解放军的战斗力,导致最终无法应对围攻。加之他当时处于孤立无援的状态,身边的将领并未提供帮助,才导致了这场“死局”。

如果当时王耀武在场,情况或许会有所不同。王耀武不仅灵活多变,能够在复杂的战局中调整策略,而且他也绝不会轻易把主力部队全部派出。即使陷入困境,他也会设法实施反包围,寻找脱身之道。而与其他高层指挥官的“见死不救”不同,王耀武必定会全力以赴,试图营救张灵甫。

然而,随着莱芜战役的爆发,王耀武与粟裕再次交锋,这时的粟裕已经不再是当年那个经验尚浅的年轻将领,最终粟裕获得了这场战斗的胜利。而在济南战役中,王耀武的74军被我军击败,王耀武本人也被俘,直到1959年才被特赦。

王耀武的军事生涯,无疑充满了辉煌与传奇,然而,也因为蒋介石的战略失误,使得张灵甫的牺牲与整编74师的灭亡成了无法挽回的历史遗憾。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辽... 1948年11月2日,随着沈阳和营口的解放,辽沈战役圆满结束。这场战役持续了52天,不仅成功解放了整...
原创 部... 1945年9月23日,新四军第三师的师长兼政委黄克诚接到了一项紧急命令,要求他带领部队立刻前往东北参...
原创 正... 包拯,作为北宋时期的著名清官,一直以来是历史上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他的铁面无私和公正廉洁成为了后人心...
“八路军驻陕办事处史实展”入选... 中宣部、中央网信办、国家文物局近日联合公布了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主题陈...
许倬云先生去世,享年95岁 澎湃新闻获悉,著名历史学家许倬云先生在美国去世,享年95岁。 许倬云。视觉中国 图 许倬云在《许倬...
原创 孙... 《——·前言·——》 庞涓的死,标志着这场残酷战斗的结局——魏国的赫赫有名的将领,曾经与孙膑共读兵...
原创 西... 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变爆发,这一历史事件引发了广泛的政治波动。在这一幕的背后,中国共产党(...
花脚大仙分享:《“大邦之梦”系... 《吴国的北方朋友》上篇 苏州博物馆特展系列 花脚大仙分享 本展以晋、楚、吴三国的文化交流为明线,以春...
原创 蒋... 提到民国时期的军阀韩复榘,很多人会立刻联想到他那段臭名昭著的历史,尤其是他在1938年无缘无故放弃山...
原创 我... 《波茨坦公告》是二战后国际社会用来处理日本问题的一个重要法律文件,其中有一条引人注目的内容——它明确...
原创 唐... 历史上有许多官员,他们的形象各异,但其中总是能看到两种极端,一种是富贵荣华,富得流油;另一种则是贫困...
原创 6... 清太宗皇太极共生育了11个儿子,其中3个在年幼时夭折,8个成年。最著名的是顺治皇帝,他在6岁登基,童...
原创 李... 清朝末年,一场震撼全国的大型农民起义在中国大地上席卷而来,四处动荡不安,民众深感恐慌,甚至连偏远的新...
原创 佟... 在大清历史上,有两位皇帝的原配几乎被历史遗忘,其中之一便是清太宗皇太极的第一任妻子——钮祜禄氏。她是...
原创 三... 在《三国演义》中,荆州的地位可谓至关重要。在这部120回的长篇巨著中,荆州被提及的次数多达七十多次,...
原创 临... 李善长,这位明朝的开国功臣,无疑是历史上最为出色的谋略家之一。凭借着卓越的军事才智,他在朱元璋的起义...
许倬云大师朱元璋一文谬误(八)... 许倬云说“除了南北、直隶外,整个明代全国有五六十个藩国。到明代终了时,宗室人口不下四五十万。王府的土...
原创 东... 1948年12月23日,东京巢鸭监狱,七名甲级战犯在法庭上面临着生死审判。这一幕似乎充满了“正义的胜...
原创 南... 一、青少年叛逆期的普遍性与古代的对比 在青少年成长的过程中,叛逆期几乎是每个孩子都必经的阶段。这是...
原创 李... 大家好,我是「鉴古知今阁」阁主!千年历史烟云总在时光中留下斑驳印记,你是否常被史书里的宏大叙事吸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