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朝有酒今朝醉”!作者_____
迪丽瓦拉
2025-09-27 05:32:09
0

"

杭州富阳新登有一“怪才”,名叫罗隐,科举十试不第,却凭诗文成了“流量偶像”,宰相之女读他的诗痴迷到非他不嫁!

民间更传他是“讨饭骨头圣旨口”,命格奇幻。从新登故里的寒门子弟,到晚年得吴越王钱镠倚重的谋主,罗隐与杭州的缘分,跨越千年……(点击查看更多)

"

在诸多的杭州籍名人中,唐末五代的罗隐恐怕是最具传奇色彩的一位了,散落在民间的各种传说、故事,已经远远超过了正史中对他的记载。

罗氏原系望族,西晋末年,罗隐的祖先从湖南长沙迁徙到杭州富阳新登。唐文宗太和七年正月,罗隐生于新登镇双汉村(旧名钦贤罗家)。

杨明义《富春江畔》(今富阳新登)

罗隐原名罗横,他的一生历唐末文、武、宣、懿、僖、昭、哀宗七个时期。其所处年代,科举考试已经徒具形式,出身论门第,做官靠援引,罗横在科举考场上竟然创造了“十试不中”的传奇纪录,也就是说,他参加科举考试一连考了十次都不中。所以罗横愤而将名字改为了罗隐。而据《吴越春秋》记载,罗隐之所以“十试不中”,还是因为他恃才傲物,诗文“多所讥讽”,触怒了权贵。其实,罗隐科考失意还有一个原因,只是他自己不肯说,那就是他的长相丑陋。正史所载其不仅“貌古而陋”,而且还“乡音乖刺”“性简傲,翻译成现代汉语就是:不仅长得丑,性格又孤傲怪僻,还操一口人家听不懂的土话,地地道道一个任谁都不待见的乡巴佬。从前做官讲究“身言书判”,称为“取士四则”,首先在形象、谈吐这两条上都不合格,罗隐自然不被考官们看好了。

罗隐像

而在民间的传说中,则说罗隐的命相其实是十分不凡的,他甚至有“当皇帝”的命只因幼时家境贫寒,母亲因受邻里欺凌,便让他记恨于心,盼日后报复,这般心思惊动天庭,致使他的命格被改。虽一身“龙骨”遭换,唯余“金口”未变,成了“讨饭骨头圣旨口”的奇人——虽命运坎坷,却言出必应。

传说当然是无稽的,但这个故事却在浙江一带流传甚广。之所以流传的原因,恐怕是因为罗隐的一生经历了巨大的反差,他的前半辈子四处碰壁、贫困交加;晚年得遇吴越王钱鏐后,被奉为上宾、视为谋主,又往往预言如神。

《钱王故事》:衣锦还乡

特殊的时代,特殊的经历,造就了诗人特殊的性格。一个拥有正常心理状态的人也会因挫折而不由自主地产生一些对社会的不满情绪,更何况“十试不中”!与科举彻底“绝缘”的罗隐大感自己怀才不遇,心中的愤懑之情无处宣泄,只好将一腔失意与寂寞一股脑儿地倾泻进了诗文世界

常言道:命运在关上一扇门的同时,也会为我们打开一扇窗。如果说“十试不中”是罗隐被命运关闭的门,那么他的诗文才华倒又为他额外打开了一扇窗。他的诗文在当时传遍十里八乡,如果以现在偶像与粉丝的关系来看,当时的罗隐已是妥妥的流量偶像;许多人在拜读了罗隐的诗作之后便沉迷其中无法自拔,这其中甚至包括一位相府千金。

据《唐才子传》记载:当朝宰相郑畋的女儿在一次机缘巧合之下偶然读到罗隐献给父亲的诗后便萌生仰慕之情,大有非罗隐不嫁的味道。郑畋对于爱女的痴迷也颇感手足无措,眼看患了“相思病”的女儿已经病入膏肓,自知劝说无效后,郑畋便在一次罗隐来府中拜访之际让女儿隐匿于屏风之后偷窥一下心中的偶像,自行抉择。郑畋这一招确实高明,因为他知道自己的女儿是个“颜值控”,而罗隐,正如我们前文所说的,恰恰是长得奇丑无比!结果当然是可想而知了,郑小姐只看了一眼,发现真实的罗隐与诗篇中自己所幻想的形象竟然有云泥之别,内心瞬间崩溃,真是欲哭无泪,遂将所抄罗大才子的诗作和书籍全部烧掉,也将自己的情丝一刀剪断了。

摄影:夜班工人丙

罗隐的大半生都在穷困潦倒中度过,使得他对社会现实和民生疾苦有深刻的认识,他的代表作《谗书》就以无比犀利的笔锋,鞭挞了当时黑暗的恶势力。罗隐一生著作颇丰,诗作留存的就有约500首,其他各类文章不下100篇。他的文章常以寓言故事和历史材料来针砭时弊,讽喻现实;而他的诗作更是不饰辞藻,多用俗语,他的许多诗句后来竟成为民间的日常口语,比如“今朝有酒今朝醉”“为谁辛苦为谁甜”

黄巢起义后,罗隐避乱隐居九华山。到55岁时,才归乡依吴越王钱镠。这一回倒好比是“姜太公七十遇文王”了,钱鏐对他言听计从,信任有加。从来没有穿过官袍的罗老头子也历任钱塘令、司勋郎中、给事中等职,居然做了20多年官,直到78岁时去世。

罗隐与宗人罗邺、罗虬俱以声格著称,号称“江东三罗”,而罗隐在晚唐诗人中应该是活得最长的了,所以,他是唐末最后一位诗人,也可以说罗隐之后再无唐诗了。清朝时杭州籍的大才子袁牧说这位同乡是“三生金榜无名字,一卷唐诗殿本朝。”

杭州市富阳区新登镇的罗隐碑林,碑廊内树立了一批花岗岩碑,刻着当代著名书法家们题写的罗隐作品。

现在,杭州市富阳区新登境内辟有一处罗隐碑林,碑林里面有两个露天的院子,分上下两个台阶,四周树立一批花岗岩碑,镌刻着当代书画家刘海粟等题写的四十多块书法艺术精品。走廊墙壁上有十几块黑色大理石分别雕刻着当代书法家撰写的罗隐诗句。沿院子两边走廊往上走四十多个台阶,便是罗隐纪念厅,纪念厅内有一座两米多高的罗隐石雕像。先生长住于此了。

罗隐(833~909,字昭谏,新城(今杭州市富阳区新登镇人,唐末五代时期诗人、文学家、思想家。事见《旧五代史》。

罗隐,这位“十试不第”

却名满天下的“怪才”

以一支犀利之笔刻尽晚唐世相

袁枚赞其

“三生金榜无名字,一卷唐诗殿本朝”

道尽他科举失意却为唐诗时代

落下苍劲句点的传奇

你读过罗隐的诗句吗

是否也曾在他犀利而通透的文字里

看见几分人生的况味

欢迎评论区留言分享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王... 1947 年春,陕北高原的风裹挟着硝烟味掠过黄土坡。蒋中正集结 25 万大军压向延安,胡宗南的美式装...
原创 华... 1948年7月31日,杨成武将军当时担任华北军区第二兵团的第二政治委员。接到中央军委和华北军区的电令...
原创 美... 大家好,我是「鉴古知今阁」阁主!千年历史烟云总在时光中留下斑驳印记,你是否常被史书里的宏大叙事吸引,...
原创 长... 河北秦皇岛的张先生家里,藏着一枚用红绸层层包裹的铜元。这枚钱币是张家代代相传的物件,要从他爷爷那辈说...
原创 冀... 抗日战争时期,冀中军区在八路军晋察冀军区的框架下,成为其中四个二级军区之一,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1...
原创 他... 他是开国上将,却三次遭遇“站错队”的指责!从1936年的内部分裂到特殊时期的审查,他所谓“犯错”的节...
原创 来... 抗日战争期间,国共两党均有重要的军事力量。我们熟知的共和国十大元帅,大多都在八年抗战中服务于八路军。...
原创 他... 明朝有个文臣,被朱元璋称为“比萧何还有用”,不仅教出了太子朱标,还编撰了《元史》,最后却因为孙子犯事...
敦诚敦敏家族 也曾败落遭难 张凯庆解读红楼梦(114) 敦诚敦敏是努尔哈赤第十二子阿济格之五世孙,正宗的皇室宗亲。阿济格的母亲阿...
岛国沦亡真相 全文共5726字 | 阅读需12分钟 亡国,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1876年,琉球之秋,分外凄凉,日本...
路县故城遗址博物馆迎来首批“小... 新京报讯(记者张璐)“路县是部历史大书,我们是年轻的注解。”8月5日,“路县少年说”志愿者启动仪式在...
原创 战... 前言 表面上,日本展出80年前的投降诏书似乎在反思历史。实际上,这份"终战诏书"通篇没有"投降"二...
张竹梅:也谈《洪武正韵》与“胡... 《洪武正韵》问世以后,"书竟不行",士人亦多有微词。平田昌司先生以为明初"胡蓝党案"是该书不行于世的...
原创 商... 咱们都知道,秦国后来那可是相当厉害,统一了六国。可在这之前,秦国也就是个普普通通的诸侯国,甚至还被其...
原创 《... 《雍正王朝》是21世纪初一部难得的精品历史电视剧,让人百看不厌。 不过,《雍正王朝》取材于历史,却并...
北魏金刚瑞兽石质棺床欣赏:张航... 洛阳古墓博物馆巡礼3 张航分享 洛阳古墓博物馆(河南古代壁画馆)占地面积130亩,建筑面积21567...
当事人权威解读七千人大会:事后... 1962年初召开的“七千人大会”,即中央工作扩大会议,以规模空前、内容沉重、分歧敏感等原因而著名。 ...
甲骨文里藏“蜀”字 青铜器上见... 市民带着孩子参观展览。 8月5日,“殷墟瑰宝——礼器中的秩序与信仰”文物特展在双流区广都博物馆开展,...
原创 清... 在康熙三十一年的一个重要时刻,古北口的总兵蔡元向朝廷提交了奏折,提出由于长城多处坍塌,建议进行大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