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们都知道项羽,那可是秦末的风云人物,自封西楚霸王,武力值爆表,打仗更是厉害。可最后在垓下被围,落得个自刎乌江的结局,实在让人感慨。今天咱就来唠唠,项羽当时为啥宁肯自刎,也不愿渡江卷土重来呢?
据《史记》记载,垓下之战,楚军被汉军和诸侯军围得水泄不通,兵少粮尽。夜晚,项羽听到四面都是楚歌,心里一惊,心说 “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 那一刻,估计他心里拔凉拔凉的,觉得大势已去。接着,他起身在帐中喝酒,看着常伴身边的美人虞姬,骑着的骏马骓,心中无限感慨,悲歌慷慨:“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这几句诗,满是英雄末路的无奈和悲哀,唱着唱着,项羽眼泪就下来了,身边的人也跟着哭,场面那叫一个凄惨。
后来项羽带着八百多壮士突围,一路跑到乌江畔。这时候乌江亭长撑着船在那等着,跟项羽说:“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 意思是让项羽赶紧渡江,回到江东,凭借江东的人力物力,还能东山再起。可项羽呢,笑着拒绝了,他说:“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 说完就拔剑自刎了。
那项羽为啥这么决绝呢?我觉着啊,这和他的性格有很大关系。项羽这人,太骄傲自大、刚愎自用了。他一直自视甚高,觉得自己天下无敌,以前打仗也是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可这一次,在垓下被刘邦打得这么惨,他心里肯定接受不了。他觉得自己要是渡江跑了,太丢人了,没脸见江东父老。你想啊,当初他带着八千江东子弟兵,雄赳赳气昂昂地渡江去打天下,想着要干出一番大事业,结果呢,现在就他一个人灰溜溜地跑回去,那些子弟兵都死了,他怎么面对江东的乡亲们啊。这种强烈的自尊心,让他宁愿死,也不愿意承受这种耻辱。
而且,项羽的失败,不仅仅是这一场战役的失败,而是整个政治理想的破灭。他分封诸侯,想恢复旧秩序,可在那个时代,历史的车轮已经朝着大一统的方向滚滚前进了,他的想法注定行不通。他心里或许也明白这一点,就算回到江东,重新招兵买马,又能怎样呢?无非是再经历一次失败,再让更多的人送命。所以,他选择用自刎来结束这一切,也算是给自己的一生,画上一个悲壮的句号。
还有啊,虞姬的死,对项羽的打击也很大。虞姬是他心爱的女人,在他最困难的时候,一直陪伴着他。虞姬的自刎,让项羽的心彻底碎了。他觉得自己连心爱的女人都保护不了,活着还有什么意思呢?这种失去至爱的痛苦,也让他失去了活下去的动力。
项羽宁肯自刎乌江,也不愿渡江卷土重来,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他的性格、政治理想的破灭、虞姬的死,都让他做出了这样一个看似悲壮,实则无奈的选择。这段历史,真的让人感慨万千,也让我们看到了英雄背后的脆弱和无奈。希望大家能从中学到点什么,喜欢的朋友点个赞关注一下,祝您发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