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从管仲变法窥探古代经济智慧之光
迪丽瓦拉
2025-09-27 08:03:28
0

嘿,朋友们!今天咱聊聊历史上一段超有意思的事儿,管仲变法中的盐铁专营,这在春秋时期,简直就像搞了个 “核心资源垄断” 的商业模式,实现了超厉害的 “流量变现”。

咱都知道,春秋那时候,局势乱糟糟的,各国都在想法子变强。齐国的管仲就登场啦,他可是个经济天才。管仲琢磨着,怎么能让齐国富起来呢?他把目光投向了盐和铁这两样东西。在农耕时代,盐和铁那可是生活和生产的必需品,谁都离不开。

管仲提出了 “官山海” 政策,说白了,就是把山、海的资源垄断起来。山上出铁矿,海里产海盐,国家把这两个关键产业抓在手里。这就好比现在一些企业垄断了核心技术或者重要资源,一下子掌握了经济的命脉。

就拿盐来说,管仲实行专卖政策。他开放盐池让老百姓自由生产,然后国家统一收购。你想啊,国家控制了收购,也就控制了产量和销售,价格自然就能掌控。齐国的盐卖到别的国家,价格能抬高到成本价的四十倍!这利润,太惊人了。国家和那些参与盐业的商贾都赚得盆满钵满。这是不是有点像现在一些品牌,靠着独特的产品和营销策略,实现了超高的利润?

再看铁业,管仲实行国有民营。国家先把矿山资源牢牢控制住,发现矿苗就马上保护封存起来,谁敢擅自开采,那可得受重罚。然后呢,政府控制铁器的定价权,还统购统销。在这个前提下,开放冶铁作坊让民间商人经营,利润呢,民商拿七成,政府拿三成。这模式,不就是现在 “资产国有、承包经营” 的雏形嘛!

管仲这一套盐铁专营下来,效果显著啊。齐国的财政收入大幅增加,有了钱,国家就有底气发展军事、建设国家。齐桓公能成为春秋第一个霸主,这盐铁专营政策可立下了汗马功劳。

从这里咱能看出,管仲真的太有前瞻性了。他利用盐铁这两个关键资源,打造了一个类似现代 “核心资源垄断” 的商业模式,实现了国家财富的快速积累,这不就是古代版的 “流量变现” 嘛。

好啦,今天关于管仲变法中盐铁专营的事儿就讲到这儿。要是觉得有意思,动动您的发财小手,点赞关注,祝您财运亨通,好事连连!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赵... 张闾琳站在祖父张作霖的墓前时,周围的人并未认出他是谁。他的声音充满情感,嘶哑而急促,尽管言辞略显不准...
原创 难... 在《西游记》这部小说中,人物的身份大致可分为三界——神、妖、人。每一界都有一位掌管者。在这些界限中,...
原创 唐... 最近有一个问题在网络上热议,直到现在它的热度才稍微有所下降,所以小编才鼓起勇气,来谈谈自己对这个问题...
原创 隋... 隋炀帝,这位皇帝一直以来都被历史评价褒贬不一。在古代的封建社会中,他几乎没有受到过正面的赞扬,反而成...
原创 西... 在三国时期,蜀汉在公元263年就已经被司马昭灭掉了,但直到17年后的公元280年,西晋才最终消灭东吴...
原创 太... 前言 一个国家的兴衰往往与其经济命脉息息相关。太平天国运动作为中国近代史上一场规模庞大的农民起义,其...
原创 如... 历史的发展常常是必然的,很多人对这一点没有深刻理解,他们往往会把历史事件归结为某个个人的功劳,而忽视...
原创 守... 提到“首富”这个话题,我们常常会想到一些耳熟能详的名字,比如现代的中国企业家马云、王健林,当然还有全...
原创 项... 要弄清楚鸿门宴后项羽为什么没有杀项伯,首先我们需要了解项伯究竟是谁。项伯是项羽的亲叔叔,他与项羽的父...
原创 韩... 元顺帝至正二十六年(公元1366年)冬季,韩宋王朝的君主韩林儿去世。普遍认为,韩林儿的死与朱元璋的谋...
景德镇是如何一步步走向世界,成... 近日,景德镇御窑博物院副研究馆员高倩在 2025 科普中国说·江西专场带来演讲《火之炼金术士——窑炉...
原创 刘... 前言 历史总是充满了戏剧性与变数。刘备曾三次亲自拜访诸葛亮,最终得到了他这样的智者辅助,但即便如此,...
原创 吏... 自从隋唐时期实行了三省六部制以后,这种官制形式就一直沿用至后代。在这个制度中,尚书省是负责中央行政事...
原创 她... 熟悉清代历史的读者应该知道,清朝皇室与外戚在日常交流中必须避免直接提及皇帝的名字。例如,雍正皇帝在登...
原创 彭... 1949年6月10日,刚刚划归第一野战军的18兵团181师,根据既定的作战计划,顺利到达了西安东郊。...
刘火:第一次殷墟发掘有李济吗? 不意翻出《考古》15辑。 2004年,为纪念殷墟考古七十年,由文物出版社出版了《考古学集刊》第15辑...
原创 三... 三国演义中充满了英雄豪杰,其中许多武将的英勇和潇洒让无数男人为之倾倒与钦佩。然而,在这群英勇的男性中...
古代的一百两银子到底值现在多少... 旅游人笔记:古代社会,普通人100两银子, 有多大购买力,对标多少钱?。 那块沉甸甸的银锭,能撑起...
原创 清... 一组1900年前后的北京老照片,见证了大清灭亡前的残阳夕照。 照片拍摄者叫詹姆斯·威尔科克斯·卡拉尔...
原创 刘... 刘邓大军有42万人,而挺进大别山的队伍只有七万,为什么会有如此悬殊的差距呢?虽然我军频频获胜,但依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