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家许倬云去世,生前他曾说——“读书人不能单图自己,你要图国家”
迪丽瓦拉
2025-09-27 08:04:36
0

据媒体报道,华语世界最具影响力的史学大家之一许倬云先生8月4日于美国去世,享年95岁。

归少离多的家乡

8月4日,许氏后人许树铮收到很多人转来的许倬云先生去世的消息。

许树铮与许倬云交往20余年,书信往还不断。但近两年,他收到许倬云的邮件越来越少,也常在媒体上看到许倬云开始谈论“死亡”。

许树铮家与许倬云家是无锡市中心的百年邻居,旧时的无锡都是“一街一河” 的格局,他们两家隔河为邻,北面是小河上,南面是东河头巷。1956年,河道(六箭河)被填没,成了这条新马路崇宁路,两家又成了对门邻居。

因为祖上都是许远,又有多年交往,许树铮对许倬云的家史很是清楚。他告诉记者,许倬云出身无锡许家世代书香,祖上许松佶是乾隆宠臣,清廷官员,父亲许凤藻为北洋政府海军少将,孙中山先生很是夸奖,母亲章舜英,同是无锡的名门望族。许倬云的兄弟姊妹都很优秀,哥哥许庆云是造纸专家,大姐是清华大学进步学生,与蒋南翔同学,后成财务专家,有专著,她的孙子王力宏现在是家喻户晓的歌唱家,二姐的儿子李建复是《龙的传人》原唱者。许倬云的双胞胎弟弟许翼云身体健全,原子能专家。

1930年,许凤藻在厦门海关监督任上,许倬云出生。之后,许倬云随父转徙各地,但每年,许倬云都会回无锡。或许是因为年纪太小,许倬云记不清那时候的无锡老家是什么样子,只记得院子里种着许多桑树,小孩子摘桑葚吃,把嘴巴吃得紫紫的。

抗战时期,许倬云随父亲移居沙市荆沙关监督公署,亲见川军成队成列开往台儿庄,其中不少士兵还很稚嫩。当时许倬云的母亲说:“这些人可能再也回不来”。七十年后许倬云仍能清晰地回忆起这段往事,还是忍不住流泪。许倬云目睹了日本侵略者在中国的残暴行径,这让青少年时期的他产生了非常强烈的民族情感。

抗战胜利后,许倬云再次回到无锡入读辅仁中学。因他出生即残疾,手脚弯曲,双脚无踝,及至成年,身高不足1.5米,终身靠双拐行走,学校对他格外优待,不要求他上体育课和军训课,也不用参加课外活动,还专门安排他坐在靠近一楼厕所的教室。学校为了让他跟上教学进度,专门组织“互学互助群”,每天下午放学之后,群里的同学跑到许倬云家里,和他一起做功课。高二时许倬云的成绩突飞猛进。许倬云生前十分感念在辅仁中学的岁月,有次辅仁中学的老同学聚会,“两个大圆桌,聚了一整天,同学们又是哭又是笑”,他说,“我感激他们,也想念他们,在那个年代,这种情感是无法代替的。”他还说,如果“没有辅仁这一段陶冶,我不可能顺利完成大学教育”。

许倬云对家乡一直怀有温情。他在任何场合对外讲话,常说“我是无锡人,老家在市中心崇宁路上”。他曾多次回无锡老家,每次回来,都要上坟祭祖,也会到惠山祠堂祭祀。无锡历史学会、钱钟书纪念馆等通过许树铮请他为新书作序,他无不应允,有的序言一改再改,他也不曾有怨言。几年前,许树铮为自己的诗文集请许倬云写序,先生此时已完全瘫痪,吃饭要夫人喂了,只剩右手食指尚且能动。就是依靠这根食指,他在电脑里写了3000余字长文发来,让老邻居许树铮万分感动。

2018年,鲜少为人题字的许倬云为许树铮题了一首词:

花非花,雾非雾。江南春初。到江南,杨柳新绿。待得柳将抽丝,江南春已暮。海外游子已老,但梦中问:“人何处?”

写的还是思乡。

2023年,接受媒体采访时,许倬云说:“我93岁,我不能想象在我此生,我还有没有可能回来,因为我已经瘫痪了。梦魂之中,常常万里关山,一重山一重山,千重浪,一波浪一波浪,最后,都会进入太湖……我还可以回去。”

只“为老百姓写史”

许倬云兄妹八人。他与弟弟许翼云是双胞胎。出生时,连医生都奇怪,弟弟是一个健康的婴孩,而他却天生残疾。

因为这副身躯,当其他兄弟姐妹入校读书时,许倬云只能默默地去父亲的书房看书。父亲会在休息时间教导他如何读书,读什么书。在他的记忆里,父亲曾将南宋年间的《东莱博议》一字一句分析给他听。有段时间,他迷上武侠小说,父亲劝他好好读《史记》。

“对我而言,他不仅是我的父亲,也是我的老师。”许倬云说。

入读辅仁中学后,许倬云本意想读理科,“天下最容易学的就是数学,因为数学没有例外。像化学、物理也有例可循,也很容易学”。但在一次做化学实验时,因拿不稳试管差点引发火灾酿成大祸,他不得不打消学理的念头。

迁台后,许倬云考入台大外文系,但傅斯年看到他的语文和历史试卷后,建议他读历史系。傅斯年对他说:“你好好读历史系,将来你到‘史语所’来帮我。”

在台大,许倬云一直读到硕士毕业。七年间,他师从李济、董作宾等前辈学者专攻上古史。老师们对许倬云特殊照顾,嘱咐他“有空到家里来问话”,他腿脚不方便,李宗侗专门找个三轮车,让人把他推过去。

1957年,胡适为他争取了一笔奖学金,许倬云远赴芝加哥大学攻读历史学博士。入学不久,一次体检时,医生对他的手脚残缺很感兴趣,将他拉入一个医疗项目,几次手术后,人终于能站稳,告别了以前的摇摇摆摆。

1962年,许倬云获得博士学位,谢绝了几所大学的邀约,执意回到台湾,因为他答应过傅斯年将来要回史语所。回到台大后,许倬云很快就成为最年轻的系主任。他继承傅斯年的理念,不让官员给学生开与专业无关的课,把一些“国大代表”“立法委员”的课统统拿掉。很快他就受到了打压和排挤,1970年,许倬云远走美国,任匹兹堡大学做客座教授。

但是在台大,许倬云收获了爱情。他的太太原是他的学生,两人于1969年成婚,育有一子。许倬云曾说,“我这辈子有三个最重要的‘守卫天使’,就是母亲、弟弟、太太。母亲生我养我,弟弟扮演了我的手脚,太太更是全心全意为我付出、跟我合在一起”,“所以我说自己是一辈子幸运:老天起初对我不好,不过后来对我真是非常好。”

在匹兹堡,许倬云曾指导作家王小波修改完成《黄金时代》,又推荐到《联合报》连载,获中篇小说大奖。王小波英年早逝,许倬云特意撰文怀念。

从匹兹堡退休后,许倬云埋首著述。“历史的意义在于大多数普通人的日常生活”,他开始致力于大众史学,不写王侯将相,不讲开疆辟土,只“为老百姓写史”。他曾说:“今天中国可以不要一篇细致的学术文章,但需要普通读者读得通的文章。”

作为华语世界有影响力的史学大家之一,许倬云精通上古史、经济史、文化史、考古学、社会学。他的学术代表作“古代中国三部曲”《西周史》《中国古代社会史论》《汉代农业》,数十年来已经成为研究古代中国的典范之作。另有“中国文化三部曲”《万古江河》《说中国》《中国文化的精神》等大众史学著作数十种行世,海内外行销百万册。

不做“学院象牙塔的专家型学者”

许倬云不愿做“学院象牙塔的专家型学者”,他关心时事,常常发声。

抗战正酣之际,许倬云常听父亲分析国内战况、欧洲战场以及未来走势。他甚至根据所学的地理与时政知识,一次次沙盘推演看哪些地方能抵御外来侵略。

在美国,正值民权运动风起云涌之时,他有时开着车,和同学好友一起去火车站接南方黑人,告诉黑人“你也是主人,你也有投票资格”;有时还撑着两根拐杖上台发言。

1963年,因感于《自由中国》停刊、雷震被判刑十年,许倬云与一群关心时势、热爱学术的年轻朋友共同创办了《思与言》杂志,坚持民间立场,表达独立自主的精神。

即便是避居匹兹堡,他仍心系台岛。他一边教书,一边给报纸写文章,在他带动下,很多有社会责任感的人参与进来,报纸、杂志形成的巨大力量改善了风气,推动了台岛的民主开放。很多年后,台大教授提起他的行事作风,都称他是“当年的傅斯年”。

如果仔细分析许倬云身上的精神特质,“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这是故乡无锡东林实学的精神传承。“读书人不能单图自己,你要图国家。你读书也要关怀天下事,这是江南的世俗,也是长期传留下来的传统。”许倬云说。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沈昭 张楠 臧磊

资料来源:

许倬云:无锡是我可以交托一切、放下一切的地方;《无锡日报》

许倬云:从不悔终生学史 ;《各界》

许倬云: 一位历史学家的奥德赛;《国家人文历史》

校对 陶善工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贺... 在1955年的大授衔仪式上,贺晋年的军衔在所有副兵团级干部中是最低的,只有少将衔,而且还是名义上的“...
【志解阿坝】8月4日 沙窝会议... 8月4日沙窝会议召开 历史上的今天 1935年8月4日至6日,红军长征途中,中共中央政治局在毛儿盖...
原创 坤... 提到坤宁宫,很多人首先会想到的是历代皇后的寝宫。毕竟,坤宁宫在传统上是皇后所居住的地方,是象征着母仪...
原创 刘... 在中国封建王朝的两千多年历史中,托孤之臣屡见不鲜。然而,诸葛亮的托孤之举堪称最为独特且具有典范意义。...
原创 “... 关于是否攻打蜀国的问题,司马懿的态度始终有其独特的考量。他作为曹魏的重要将领和政治家,其不伐蜀的主要...
商汤=汉谟拉比?揭示西方伪史论... 最近网友发现了一篇奇葩论文 ,论证汉谟拉比大帝其实是商汤: 这篇论文的核心观点是通过语言同源追...
原创 为... 要理解叶利钦的决策,我们首先需要分析苏联当时的困境。1980年代末到1990年代初,苏联的局势已经陷...
原创 看... 罗伯特·赫德,一位来自英国的男人,19岁时便踏上了前往中国的旅程,作为一名翻译。他在中国的事业轨迹堪...
原创 日... 八十年后的集体失语,正改写着东亚的地缘密码。东京永田町那盆精心修剪的松树盆栽,仿佛预见了石破茂取消战...
原创 南... 趁着电影的热度,一个老话题又被网民拎出来讨论—— 朝鲜/韩国人,是否参与过南京大屠杀。 在之前的一段...
原创 刘... 1956年,刘毓标,这位曾经在华东军区装甲兵任职的政委,面临着人生中的一个重大抉择:他需要决定是转业...
原创 2... 在《隆中对》中,诸葛亮曾指出,要实现刘备集团称霸天下,必须具备两个关键条件:首先是在地理上控制荆州和...
原创 六... 仓央嘉措是藏传佛教格鲁派第六世达赖喇嘛,以其尊贵身份和崇高地位,成为万人仰望的宗教领袖。然而,尽管他...
原创 袁... 在东汉末年的动荡时代,英雄辈出,时局如棋盘,波澜壮阔。袁绍作为其中一位备受瞩目的政治军事人物,其命运...
独孤修德手刃王世充,罗士信孤城... 话说王世充侥幸没被处死,奉唐高祖李渊的命令流放蜀地。他刚收拾好行李,带着家人准备从雍州(今陕西西安一...
原创 她... 杨家将的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几乎家喻户晓。无论男女老少,都能轻易地叫出其中关键人物的名字。 在杨家...
历史学家许倬云去世,享年95岁 华语世界最具影响力的史学大家之一、著名历史学家许倬云先生当地时间8月4日在美国匹兹堡去世,享年95岁...
原创 战... 宋国的兴衰:从辉煌到灭亡的历史变迁 春秋战国时期,国家之间的斗争进入了白热化阶段,诸侯争霸,群雄并...
原创 历... 电视剧中常常呈现“鬼子进村”的场景,通常是几名日军拿着枪冲进村庄,村民们吓得四散逃离,形象简单而直接...
原创 家... 在广东省佛山市三水区,刘先生的书房里,有一个紫檀木盒被妥帖地安置在博古架最显眼的位置。木盒内铺着暗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