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9月25日,在北京的天安门广场,全国战斗英雄代表大会隆重召开。这一天,来自全国各地的英雄们汇聚一堂,准备接受党和人民的崇高敬意。张英才,作为第二野战军的代表,胸前挂满了荣誉勋章,他那挺拔的身姿在队伍中格外显眼。毛主席走上主席台,目光扫视着台下的英雄们,最后停留在了张英才身上。毛主席微微点头,脸上浮现出赞许的神情。
“现在有请荣获特等功的英雄张英才同志上台领奖!”随着主席台上传来的话语,张英才稳步走上舞台。毛主席亲自为他佩戴上勋章,仔细地注视着他,然后笑着对他说:“你比关羽还厉害!关羽不过是过五关斩六将,而你已经13次立下赫赫战功,胜过他两次!”张英才的脸瞬间通红,谦虚地回应道:“主席,这一切都是党和人民培养的结果,我一定会继续努力,再为国家和人民做出新的贡献。”
事实上,这已经是张英才第四次与毛主席会面了,而这也是他第九次荣获特等功的殊荣。这一次的荣誉,来源于他在1948年小张庄战役中的英勇表现。那时,他成功阻止了敌军的突围,并在随后的总攻中攻占了敌军14军指挥所,击毙了敌军军长。特等功是军人最崇高的荣誉,也是国家与人民对英勇军人最高的肯定。张英才的九次荣誉背后,凝结的是无数次在生死边缘的坚守与拼搏,最终他也成为了军中赫赫有名的传奇人物。
张英才1925年出生在山西省一个贫苦的农家,他的祖上三代都是贫农,生活艰辛,这使得张英才从小就体会到了劳动人民的困苦,也锤炼了他坚韧不拔的性格。12岁那年,八路军的到来让他的人生发生了转折。张英才深受八路军精神的鼓舞,积极加入了八路军办的补习学校,接受了革命思想的熏陶。在这里,他点燃了抗日的火焰,毕业后毅然投身到八路军队伍,开启了他充满热血和荣耀的一生。
抗日战争的硝烟弥漫,而张英才所在的特务连则担负起保卫旅部的重任。在佛庙岭的激烈战斗中,张英才面对日军的猛烈炮火和空袭,毫不退缩。当时,旅长在指挥作战时,突然遭遇了日军炮弹袭击。眼见旅长危险,张英才毫不犹豫地扑了上去,用自己的身体为旅长挡住了炮弹,自己也因此负伤。尽管如此,他没有时间包扎伤口,而是急忙跑去通知机枪连前来支援,最终成功带领战友们突围,确保了旅部的安全撤退。
抗战胜利后,张英才依然在战场上英勇无畏。他在上党战役中的表现尤为出色,带领部队悄无声息地摸到了敌人的北门,并迅速展开激烈反击。在敌人的猛烈炮火下,张英才与战友们依然死战不退,最终全歼了敌人,赢得了“特等战斗英雄”称号。那时,他年仅22岁,荣誉背后是他无数次英勇作战、身心俱疲的拼搏。
随后的吕梁战役中,张英才再次展现了无畏的勇气,带领部队成功打退敌军的猛烈进攻,为大部队的转移争取了宝贵时间。随着战斗的不断升级,张英才逐渐成为了战场上的传奇人物。在1948年淮海战役中,他再次立下赫赫战功,带领部队顽强抵抗,成功阻止了敌军的进攻。张英才无畏的勇气和卓越的指挥能力,使得他最终荣获了九次特等功,这是他军旅生涯中的巅峰之作。
张英才在解放战争期间,先后执行了200多次作战任务,成绩斐然,几乎每次都能带领部队完成任务,为国家赢得了宝贵的胜利。他在全国战斗英雄代表大会上作为二野代表发言,深深打动了在场的每一个人。毛主席对此表示高度赞扬,张英才的事迹成为了全军士兵心中的英雄典范。
张英才之所以能够成为“兵王”,是因为他在战斗中展现了非凡的勇气、智慧和坚韧的毅力。他的钢铁意志不仅赢得了战友们的尊敬,也获得了上级领导的高度评价。毛主席曾多次接见张英才,每次见面,毛主席都对他的成长和贡献给予高度的评价,并激励他继续为国家作出更大的贡献。尤其是在1950年的全国战斗英雄代表大会上,张英才终于从毛主席手中接过荣誉奖章,完成了主席对他的期望。
张英才的晚年依然没有停下脚步,他继续为国家的国防事业贡献力量。张英才的三个子女,也在各自的领域中取得了显著的成就。长子继承了父亲的军人血脉,成为联合国驻柬埔寨的军事观察员;二儿子从空军飞行学院毕业,成为了一名一级飞行员;小女儿则在军事领域崭露头角,成为了我军历史上几位“第一”女性之一。张英才的英雄事迹,成为了后人不断奋斗的动力。
2017年7月13日,张英才在享年93岁时安详离世。他的离去让人们深感悲痛,但他的事迹永远铭刻在人们的心中。张英才的一生,是传奇的一生,也是奉献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