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悉《三国》的朋友都知道,葭萌关之战时,马超还没有归顺刘备之前,刘备麾下的最强武将仅有三位:关羽、张飞和赵云,三人都是勇冠三军,威震天下的猛将。再加上擅长平定川中的老将黄忠,刘备麾下已经拥有了四名超一流的武将。
然而,在三国中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刘备入川,文有法正,武有魏延。当刘备带领军队进入四川时,他指派诸葛亮统领荆州,关羽、张飞和赵云分别守卫荆州四方。而随刘备一同进川的庞统则担任军师,黄忠和魏延作为大将,关平和刘封担任小将。由此可见,魏延已经是仅次于“五虎将”的重要人物,而刘备能让他随队进入川地,充分体现了对魏延的重视,他被看作是重点培养的对象。
魏延,字文长,最早在荆州刘表帐下担任将领。原著中形容他“身长八尺,面如重枣”,不仅身材高大,而且勇猛果敢,性格刚烈,是典型的弱化版关羽。魏延进入川地后,常常担负重任,在刘备与刘璋在涪城会面时,庞统命令魏延在宴席上舞剑,试图趁机除去刘璋,但这一行动被川中将领察觉。蜀中名将张任拔剑迎战,双方激烈搏斗,之后刘封、泠苞、邓贤等人也纷纷加入,最终刘备出面制止了这场混战。
如果魏延和张任单挑,结果会怎样呢?我们可以通过魏延的战绩来分析一番:
1. 襄阳之战:魏延为了迎接刘备入城,大开城门,结果与荆州名将文聘展开混战。两人从巳时打到未时,魏延的军士已折损殆尽,最后他选择了撤退,投奔了长沙太守韩玄。
2. 入川之战:魏延为了抢先获得战功,提前攻入泠苞寨,和泠苞激烈交战,双方战斗长达三十回合,难分胜负。后由邓贤增援,幸亏黄忠及时赶到,用箭射杀邓贤才救了魏延。
3. 涪江之战:魏延巡视江堤时,仅与敌将交战一次便生擒了泠苞。
4. 葭萌关前:魏延主动请战与张飞一同对抗马超,魏延与马岱交战不到十回合便将其击败,不过在快要取胜时,马岱突施冷箭,射中魏延的左臂。
5. 斜谷之战:魏延凭借灵活的战法,一箭射中庞德,然而庞德护主心切,奋力反击,最终将魏延逼退。
6. 平南之战:魏延在战斗中使用诈败战术成功诱敌,屡次取胜,但由于并未全力拼杀,战绩参考价值较低。
7. 冀城之战:魏延再次采用诈败战术,最终被姜维击败。
8. 街亭之战:魏延一度直取张郃,后者假装败退,魏延追击数十里,结果陷入了司马懿的埋伏。
9. 木门道口:魏延再次用诈败引诱张郃,成功让对方中计。
10. 五丈原:当诸葛亮病重时,魏延带领军队成功击退了夏侯霸。
11. 上方谷之战:魏延通过诈败诱敌,成功让司马懿进入上方谷。
从魏延的战绩来看,他最擅长的战术便是诱敌深入,他的诈败计策几乎无人能敌。虽然魏延在每次交锋时都敢于拼搏,但当面对张郃等名将时,他多次选择诈败,这也反映出他在武艺上略逊一筹。魏延的爆发力极强,尤其在陈仓道口,他突然出击斩杀魏国名将王双,显示了他丰富的实战经验。他的战术、勇气和智慧,让他在蜀国的后期成为最重要的将领之一。
虽然魏延的武艺水平略逊于张郃和庞德,但他在与文聘等弱一流名将的交战中占有优势,甚至能在斜谷之战中以一敌二。张任是蜀军中数一数二的名将,他的战绩也令人称道。在雒城之战中,张任射杀庞统,单独率军追杀刘备,直到关平和刘封联手截住才勉强脱险。即便在和张飞的大战中,张任也能以机智的诈败脱身,显示出他极高的战斗智慧。
如果用张飞来做参考,葭萌关之战时,张飞与马超激战不分上下,然而在潼关之战中,马超二十回合便击败了张郃,八九回合就打败了于禁,这说明魏延的武艺仍然不足以与这些顶级名将抗衡。尤其在张任面前,魏延的诈败计策也显得力不从心。若两人真刀真枪对抗,五六十回合难分胜负,最终魏延很可能会败走。
综上所述,魏延虽然具备超凡的诈败技巧,但在面对如张任、张飞等顶尖名将时,还是略显不足。尽管如此,魏延凭借其独特的战术和非凡的勇气,仍然在三国历史上占据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