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五虎上将,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他们在刘备麾下共事的融洽关系,以及为了汉室江山共同奋斗的情景。然而,历史的真实记载却与大众的印象大相径庭,尤其是其中的关羽与马超之间的互动,甚至有传闻关羽曾给马超下马威。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要解读这一切,首先得从马超这个人物谈起。马超并不完全可以被视为一位忠诚的武将。在东汉末年的历史舞台上,他久居一方,是一个雄心勃勃的割据势力,曾在战场上风光无限,甚至短暂攻下长安,让曹操措手不及。在马超投靠刘备之前,刘备尚未完全征服益州,而马超的名声与声望几乎不逊于刘备。因此,当马超进入刘备的阵营时,他心中并不觉得自己是刘备的部下,反而认为双方应是平等的合作关系,甚至在当面交谈时直呼刘备的名字“玄德”,丝毫没有对其地位的敬畏。
马超心中所期待的这种关系,颇有早年刘备投靠曹操、袁绍和刘表时的影子。当时的曹、袁、刘等人,亦没有将刘备视作下属,彼此之间保持着一种平等的互动。然而,这种态度却令刘备手下的人们感到不满,虽然以谦和著称的诸葛亮尚且可以容忍,但性格火爆的关羽显然对这样的行为不能置之不理。
恰在关羽镇守荆州之际,他得知马超如此行事,心中不禁暗想,一个刚刚投靠过来的新手又凭什么如此张扬?于是他决定给马超写信,信中大意是在质疑马超的才能,问道:“新来的马超跟谁能相提并论?”诸葛亮收到信后,似乎察觉到了关羽的意图,顺势给予了马超抑制其气焰的回复,称赞了马超的文武之才,但暗示他与关羽相比还是逊色不少,“与您美髯公相比,马超虽勇,但终比不上。”
关羽接到诸葛亮的回信后,心中感到无比自豪,甚至将这封信传给了他的一些宾客,从而引起了广泛的议论,许多人因而了解到关羽的心思。关羽的态度并非完全源于自负,而是通过这种方式意在告诉马超,既然你选择了归顺刘备,就应当甘愿接受自己的身份与地位,而不是与主公平起平坐。这一事件迅速传播开来,马超自然听闻了风头,心中显然也意识到,若要在刘备的阵营中立足,保持与刘备平等的地位显然是不现实的。
聪明的马超最终没有直接回应关羽的举动,逐渐转变了心态,放弃了与刘备分庭抗礼的想法。后来,他还是接受了右将军的官职,转而成为蜀汉的一名重要战将。这一过程不仅展现了马超的智慧与灵活应变能力,也反映出那个历史时期复杂的人际关系和权力游戏。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呢?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见解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