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萨尔浒之战最被遗忘的战斗,万余朝鲜军仅首回合就被后金铁骑横扫
迪丽瓦拉
2025-09-28 22:03:01
0

清晨的阿布达里冈山谷,空气中透着一丝凉意。明军东路军已经整齐地扎好辎重,准备继续出发。队列整齐壮观,显得气吞万里,而在他们的旁边,伴随着一支陌生的旗帜——那便是随行的朝鲜援军。距离赫图阿拉约六十里,明军本该提前出发,早点到达,说不定局势就会有所不同。然而,事实是,谁也无法预见当时的情形。局面就像一台不易扭转的齿轮,拼命喊破嗓子,也依然无法改变什么。

一支出征的军队,永远不是孤立无援的。东路军的背后,还拖着朝鲜的援军,共有一万三千人。原本,朝鲜的参战是因为明朝的请求,而这份援助在朝鲜方面心里其实有些别扭,毕竟他们并不是为了自己的国家而战。尽管朝鲜的作战能力也不差,尤其是他们装备了不少新式火器,近年来,火枪与火炮在朝鲜军中已不再是稀罕物,但士气和人心,才是决定胜负的关键。明军内部有些流言,说朝鲜的支援不过是多此一举,这样的声音虽然看起来似乎有些荒谬,但当时的确有不少人持这种看法。

实际上,三月末的几天,气氛并不紧张,反而带着一些松弛的感觉。东路军与朝鲜军在宽甸汇合,但天公不作美,粮草断了,前进的步伐被拖延了很久。粮队迟迟没有到达,部队只得停下来等候。前线的调度混乱无比,明朝的官军已经不再是十年前那个严谨有序的军队。明明刚刚聚齐队伍,粮草却没有及时跟上,饿着肚子的士兵们哪有力气与敌人拼杀?终于,等到三月初一时,联军准备出发,但朝鲜军并不情愿,大家心里各有算盘,没有谁愿意在前线冒险。

战前的部署其实并不复杂。明朝调集了西、东、南、北四路军,一同向后金发起进攻。西路和北路的任务是吸引并牵制后金的主力,南路则试图直插黄龙,而东路军的目标是绕道进行袭扰,趁虚而入。东路军的任务最为轻松,实际上更多是起到牵制作用,因此朝鲜军并没有太高的士气,他们也并不指望能在这次行动中取得什么突破。

三月初一,军队终于动身,但朝鲜军的步伐缓慢,主力刘綎见状只得停车等待。部队在营地休息,下午穿过一段树林,晚上又驻扎。虽然前行了一整天,距离前线依然遥远。粮草的跟不上,成了他们最大的困扰,部队不断停下来等待补给。第二天,终于等来了一批粮草,士兵们甩开腮帮子大口吃饭,但很快又告罄。号角一响,谁还愿意继续前进?

与此同时,千里之外的战局已经发生了剧变。西路军的杜松被围困并死于乱军,北路军的马林大败,仅剩零散部队逃回开原。短短两天,三路主力几乎崩溃!而东路军此时依旧在匆匆赶路,完全游离于全局之外。后金趁机恢复了战力,朝东路军压来,时间刚好卡住了,东路军并未及时察觉,等到阿布达里冈山口时,一切已为时过晚。

东路军并不知晓外界的变化,所有的假设都成了空话。假如粮草充足,速度更快,或许他们早就到达赫图阿拉的门口,但此时的情况,连中途都难以抵达。明朝指挥层内部分歧严重,刘綎不愿担责,姜弘立也只能随之熬着。指挥中的不力,给了后金可趁之机。

东路军本身的战斗力并不差,刘綎麾下有数千经验丰富的老兵,作风强硬,战术也很凶猛。可惜的是,粮食匮乏、友军拖累,战局已不容许他们发挥优势。相反,西路军过于冒进,竟然直接撞上了后金的老巢,这个决策是否错了,或许背后另有隐情。历史的背后,往往不仅仅是表面原因那么简单,决策者的犹豫、士兵的怨言、执行力的缺失,最终汇聚成了失败的根源。

朝鲜军的表现,更是让人难以理解。作为支援,朝鲜军明明步伐拖沓,且始终保持观望态度。进谷那天,他们还远远落在后面。明军错误踏入山谷,正中后金的伏击。局面十分惨烈,枪炮轰鸣,喊杀声震天。朝鲜的火枪手在列阵后,冲天火光闪烁,却因为风向变化,火器哑火,队伍士气瞬间崩塌。后金的铁骑一冲而过,轻松摧毁了朝鲜军的阵列!

朝鲜军的火绳枪其实并不差,数量也相当可观,但在实际战斗中却完全没有发挥作用,这也不是他们的错。历史资料显示,朝鲜三营先后溃败,最终只有中营拼死守卫。其实,朝鲜的武器不比人差,关键是缺乏足够的训练,甚至更多的可能是缺乏真正的战斗欲望,或者说他们并不情愿跟随明朝一起拼死作战。大多数人或许根本不想参战,而有些武将虽有一战之心,却也被大环境所束缚。士气一塌糊涂,整个阵营一瞬间崩溃。

当明军主力全军覆没后,朝鲜军的营地成了后金的下一个目标。后金迅速突破了朝鲜的左、右两营,中营的姜弘立死守至最后。有人看见孤立在小山上的“红脖子高丽兵”,这是朝鲜军余部的最后挣扎。最终,五千朝鲜兵被迫投降,其余的士兵要么战死,要么逃散。后来的历史评论中,往往提到“友军不给力”和“朝鲜军怕死”,但这其中有些话并不全对。谁又愿意死得毫无意义?即便是投降,也未必全是怯懦的表现。

士气这种东西,往往无迹可寻,消失得悄无声息。朝鲜军究竟是否真的“垮掉”了?他们的火器齐全、军阵标准,然而由于缺粮、士气崩溃,当后金主力出现时,他们连基本的反应都没有。纸上谈兵容易,但实际作战时每一步的决策都异常复杂。曾经看似毫无漏洞的计划,在战场上却几乎全线崩塌。

有人说,朝鲜军的表现本就正常,换其他部队可能也一样。轻视后金主力,是全局性的错误,明军自认为兵力充足、调配得当,直到面对敌人强烈反击时,才意识到自己已措手不及。历史的推演永远是复杂的,事情是否能扭转,往往取决于每个细节的决策和时机。战局看似注定失败,但谁能保证,如果换一个时刻再尝试一次,就不会有不同的结果呢?

阿布达里冈一战的结局,永远镌刻在历史上。这场战斗暴露了东亚两国军队的种种不足,虽然明朝和朝鲜的问题让整个救亡的剧本走向失败,但回顾这段历史时,不应只是简单的批判和埋怨。历史并非一夜之间破碎,它是在每一条补给线、每一项指令、每一个决定中,逐渐走向终结的。如果历史不是定格的,或许每个人都还有机会重新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花脚大仙分享:《观天下——大明... 《观天下——大明的世界》系列2 南京博物院特展 花脚大仙分享 南京博物院“观天下——大明的世界”特展...
箭扣长城“北京结”完成修缮,7... 历经7个月紧张抢险,受2023年连续降雨影响坍塌的箭扣长城154号敌台,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北京结”,...
上博携手美国大都会博物馆举办宋... 新华社上海11月12日电(记者孙丽萍)上海博物馆与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联合举办的“融古烁新:宋元...
原创 刘... 刘备,这位在中国历史上备受尊敬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不仅是蜀汉的开国皇帝,还是凭借一系列高明的战略和巧妙...
原创 商... 三皇五帝之后便是夏朝,接着是商朝和周朝。这是中国历史中的基本常识。五帝中的大禹在年老时并没有选择禅让...
原创 雍... 中国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拥有悠久文明传承的国家。从古至今,我们的历史不断被记载下来,这种传统从未中断。...
原创 北... 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清朝政府对十一国宣战,八个国家联合组成侵略联军,从天津租界出发,向北京发...
原创 美... 众所周知,美国总统的一个任期是四年的时间,可是由于身体健康的原因,以及各种外界因素,一些人未能完成总...
原创 真... 2017年5月,位于美国华盛顿特区的史密森尼美国艺术博物馆举办了一场吸引眼球的展览,展出了多张珍贵的...
原创 诸... 最近在网上看到许多评论,有人认为《三国演义》中对诸葛亮的描写过于神化,其实际能力并没有传说中那么惊人...
原创 韩... 1945年8月,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按照盟国要求,日本接受通牒宣布投降,也意味着...
原创 西... 公元785年,唐德宗在长安接到一份来自蜀地的紧急密报:吐蕃的十万大军已然逼近,南诏的态度摇摆不定,西...
原创 老... 这是一组1972年的北京照片,当时还是运动后期,街上行人稀少,照片拍摄的不是景点,那时候旅游这个词还...
原创 小... 朱元璋为何选择杀害小明王韩林儿,而非像前朝那样上演禅让的戏码? 小明王韩林儿是元朝末期红巾军领袖韩山...
原创 元... 突然?你为什么觉得会突然? 元春入宫已经有好几年了。当初她是因为具备贤孝才协的品德而被选入宫中,...
原创 历...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有四位帝王尤为显赫,他们的名字如同夜空中最亮的星辰,熠熠生辉。每一位都因其独特的...
原创 三... 董卓起义是东汉末年一件非常重大的事件。很多人都知道,董卓来到京城之后,首先废除了刘辩的皇位,又立刘协...
原创 备... 变法背景: 在北宋中期,土地兼并的现象日益严重。早在宋朝建立之初,宋太祖赵匡胤就制定了一个政策,强调...
原创 孙... 历史上,江东小霸王孙策经过艰苦的斗争,最终统一了江东。然而,他的胜利并未持续太久。在一次狩猎中,孙策...
原创 在... 在中国历史上,太上皇和皇帝如果出现冲突,那么,哪一方会占据优势? 其实这个问题个人觉得不能一概而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