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武门之变,究竟为何会爆发?这个问题背后隐藏着复杂的权谋斗争。历史上普遍认为,李世民之所以发动这一变故,主要是被逼到了绝境。李建成和李元吉的敌对行为,令李世民感到生死存亡的压力,若不立即反击,等待他的将是灭顶之灾。李建成得到父亲李渊的公开支持,而李元吉则与他结成同盟,联合对李世民展开了一系列阴谋。刺客暗杀、酒中下毒等手段接连不断,最终将李世民逼得走投无路。更让李世民愤怒的是,李建成集团不仅对他进行迫害,还通过金钱收买尉迟恭、段志玄等人,意图削弱李世民的支持力量,并且向李渊进谗言,诬陷李世民的忠臣房玄龄和杜如晦,将他们调离李世民身边。
李世民深知,如果不主动出击,等待他的就是最终的败局。因此,他决心采取行动,在玄武门展开反击。李建成和李元吉在这场权力斗争中终究未能幸免,李世民在成功夺取皇位之后,迅速将其对手清除。胜者自带特权,李世民也不例外。作为新帝,他将李元吉的王妃杨氏纳入后宫,既满足了自身欲望,又在某种程度上安抚了杨氏背后的势力。然而,李世民的后宫风波并不仅限于此,他还曾将堂兄李瑷的姬妾纳入后宫,这一行为引发了广泛的争议。那么,这位姬妾究竟是怎样被李世民收纳的呢?
李瑷,唐朝初期的一位可怜堂兄,虽然出身高贵,但性格懦弱,始终未能在战场上取得显赫的战功。李渊为了照顾宗亲,任命他为庐江王,赋予他一定的权力和职位。然而,李瑷的能力有限,最终还是依赖了王君廓这位大将的辅佐。王君廓曾在突厥战争中屡建战功,但他却是一个阴险狡诈的小人。在隋末群雄并起的局势中,王君廓曾为了争取自己的利益,采取过多次诈降的手段。
在李瑷的治理下,王君廓成了幽州的重要人物,并与李瑷家族结成亲家。然而,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后,李瑷依旧支持李建成,李世民担心他会叛变,于是以李渊的名义召李瑷进京。然而,李瑷犹豫不决,不知该如何应对,便与王君廓商议此事。王君廓却趁机提出了起兵谋反的建议。李瑷犹豫不决,最终听从了王君廓的建议。然而,王君廓却在事成之后反悔,声称自己是忠臣,最终斩杀李瑷,报功给李世民。王君廓因此被任命为左领军大将军,且成为幽州的都督。李瑷家中的财产和人口被王君廓收走,而李瑷的妻子和女眷则被送入宫中。
然而,李世民对堂嫂的态度,却引发了另一场风波。李世民不仅将李元吉的王妃杨氏纳入后宫,还让她为自己生下了儿子。杨氏的美貌和家世背景让李世民对她宠爱有加,甚至一度考虑让她成为皇后。杨氏是弘农杨氏的后代,这个家族在朝廷和民间都有较大影响力,李世民通过宠幸杨氏,实际上也是在拉拢她背后的家族力量。然而,这一行为显然触犯了伦理道德,许多人认为李世民的举动并不合适。
李世民的后宫并非仅有杨氏一位出自弘农杨氏的妃子,实际上,李世民还曾收纳了隋炀帝的女儿杨妃。尽管李世民收纳杨氏的行为背后可能有政治考量,但从某种角度看,这无疑是在践踏风化。更令人疑惑的是,李世民竟然还将堂兄李瑷的姬妾纳入后宫,理论上来说,她也是李世民的“堂嫂”,这一行为必然引发了外界的非议。
然而,李世民在后来却选择将这位堂嫂送回家,这一决定又引发了历史学者的讨论。李世民是否自愿放她回家?在某种程度上,他并非完全出于个人意愿做出这一决定。唐初四大名相之一的王珪在一次宴席上,借机劝谏李世民,指出李瑷强行夺取他人妻子并非正当,而李世民若与李瑷行为相似,则难以自圆其说。王珪提醒李世民,做人应当坚持原则,不能双标。李世民听后深感触动,立即做出了放人回家的决定。史书对李世民的决定记载不一,部分史书记载李世民并未放她回家,而《资治通鉴》则明确提到李世民采纳了王珪的劝谏,放了堂嫂回家。
李世民的这一决定,究竟是在政治权谋的背景下做出的,还是出于内心的反思与悔悟?虽然历史记载略有不同,但可以肯定的是,李世民确实在后宫中的风波中逐渐表现出明君的风范,注重道德和政治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