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历史上,康熙帝无疑是后宫妃子最多的皇帝之一。根据历史记载,康熙的后宫妃子数量多达68位,远超他的儿子雍正帝,几乎是雍正妃子人数的一倍。然而,如果要提到康熙一生中最深情挚爱的女人,那必然是他的原配妻子,孝诚仁皇后赫舍里氏。
赫舍里氏出生于满洲正黄旗,她的家族背景显赫。正黄旗为清朝的上三旗之一,由皇帝亲自管理,家族成员地位尊贵,赫舍里氏的祖父索尼更是清朝的开国功臣之一,同时也是康熙帝的重要辅佐大臣。索尼的政治地位和影响力,确保了赫舍里氏家族在清朝初期的权势。她在12岁时就被选入宫中,并在孝庄太后的主持下被册封为皇后,成为年少时便注定与康熙携手一生的女人。
赫舍里氏性格温文尔雅,贤良淑德,是一位博学多才、谦恭有礼的大家闺秀。虽然年纪尚轻,她便能够有效地管理后宫,使其井然有序。她不仅是康熙的妻子,更是他在早期治国理政过程中最坚实的支持者。当时,康熙继位初期面临着鳌拜党争、民族矛盾以及社会动荡等重重困难,赫舍里氏和康熙共同经历了那段艰难的岁月,彼此成为了最重要的依靠和慰藉。
赫舍里氏为康熙生下了第一个孩子——嫡长子承祜。这个聪明机智的孩子赢得了康熙的极大宠爱。然而,命运并未眷顾这个家庭,承祜因病不幸夭折。那时,康熙正陪伴祖母孝庄太后在赤城汤泉疗养,得知赫舍里氏因儿子的死而病倒,康熙赶忙从远方赶回京城,尽管身心疲惫,他也坚持日夜守护在赫舍里氏身边,直到她的健康有所好转才放下心来。
然而,命运再次开了一个无情的玩笑。当赫舍里氏再次怀孕时,第二个孩子——胤礽出生后仅一个时辰,赫舍里氏便因难产去世,年仅21岁。这一突如其来的打击深深震撼了康熙,他悲痛欲绝,竟然整整五天未曾上朝。康熙向来是勤政爱民的皇帝,每天早朝处理政务,能有如此大的情感波动,足见赫舍里氏在他心中的重要地位。
赫舍里氏的丧失,也带走了康熙心中一部分的光辉和希望。她的灵柩停放在乾清宫,乾清宫是康熙的寝宫,通常只有皇帝自己或极其亲近之人才能享有如此特殊待遇。赫舍里氏的梓宫停放在这里,虽然违背了当时的礼制,却是康熙深爱妻子的真实写照。赫舍里氏被追谥为“仁孝皇后”,这代表了她一生的德行和对家庭的奉献。
赫舍里氏去世后,康熙将对她的深情转化为对儿子胤礽的期望。他为胤礽提供了比其他皇子更加优越的生活条件,特别是在饮食、服饰等方面,不仅是皇族中最宠爱的一位,也寄托了康熙对已故妻子的深深怀念。每逢胤礽生日,康熙都会强忍住心中的悲伤,陪伴儿子欢庆,但在夜深人静时,他总会回到寝宫,独自流泪思念赫舍里氏。
在胤礽两岁时,康熙做出了一个极为重大的决定,尽管这一决定在当时并不符合大清帝国的传统,即公开册立东宫皇太子。在清朝历史上,除康熙外,几乎没有哪位皇帝公开立下皇太子,而康熙的决定显然是为了寄托自己对赫舍里氏的无限怀念和对胤礽的深厚父爱。尽管胤礽的皇太子之位后来曾因种种原因被废除,但康熙依旧对他充满期待和关爱。
纵观康熙的一生,后宫妃子众多,皇后更是先后更换了三任,但他内心深处最难以忘怀的,始终是那位陪伴他度过风雨岁月的原配妻子赫舍里氏。她不仅是他政权稳固时期的伴侣,更是他生命中最深刻的情感寄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