函谷关:为秦国挡住六国无数次的进攻,汉武帝为何却要毁掉它?
迪丽瓦拉
2024-11-16 20:19:46
0

原标题:函谷关:为秦国挡住六国无数次的进攻,汉武帝为何却要毁掉它?

前言

函谷关,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重要的战略要地,曾经为秦国挡住六国无数次的进攻,是一道不可或缺的屏障。然而,当汉武帝在位时,却偏偏要毁掉这座关隘,这引发了无数人的疑问与争议。

那么,为何一个曾经如此重要的关隘会被毁掉?汉武帝的这一举动背后,又隐藏着怎样的故事??让我们一同探寻这段被时光掩埋的历史真相。

一、军事结构的变革,函谷关地位渐失

在战车为主导的先秦时期,函谷关作为连接关中与中原地区的咽喉要道,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这座坐落于秦岭之巅的关隘,曲折狭窄,林木苍翠,车马难行。任何试图由此通过的军队,都将遭受重创。正如当年蹇叔对儿子的叮嘱:"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

这种险峻的地形,正是先秦时期战车部队的克星。当时的战车多为木制双轮独辕结构,车身宽长达3米,需要四匹马拉动。在崤函古道这样的狭窄山谷中,它们根本无法纵横驰骋。

只能艰难地从谷底的相对平坦之处缓缓前行,成为敌军攻击的绝佳目标。然而,随着时代的推移,军队的结构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步兵和骑兵开始取代战车,成为军队的主力。

他们行军更加灵活,不再被函谷关的地形所限制。绕道别处,也未尝不可。安史之乱时期的两次战役,生动地展现了这一变革。756年,唐将哥舒翰在灵宝西原与叛军交锋,被困于狭路之中,无计可施。

叛军乘机从南山越岭而来,将官军前后夹击,大获全胜。一年后,郭子仪与叛军再战新店,叛军占据高地,回纥骑兵从南山袭击官军后方,叛军遂溃。

这两次战役充分说明,在步骑兵时代,函谷关已不再是不可逾越的天险,它的战略地位正在逐渐式微。曾经的险要关隘,如今已成为可以绕过的障碍。军事格局的变迁,注定了函谷关的命运。

二、汉武帝扩张中央权力,函谷关东迁

作为一代英明君主,汉武帝深谙集权的重要性。为了加强中央政权,他采取了一系列举措,其中就包括扩大以长安为中心的京畿地区权力范围。

在汉武帝的统治时期,中央政府不断加强对地方的控制。政治上,设立"中朝制度",削弱相权,实行"刺史"制度;经济上,统一货币,把铸币权收归中央,实行盐铁专卖;文化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些措施无一不体现了汉武帝集权的决心。

而函谷关的东迁,正是这一进程的一个缩影。元鼎三年(前114年),汉武帝下令将函谷关东迁至新安县,并在此设立弘农郡,归长安管辖。这一舍旧谋新的决策,使得长安的管辖范围由原来的关中地区,一直延伸到洛阳近郊。

对于这一决策的原因,史书上有不同的解释。应劭等人认为,是楼船将军杨仆出于私心,请求汉武帝迁移函谷关。然而,也有学者质疑这一说法,认为杨仆当时并无立下什么了不起的功勋,不足以提出如此重大的要求。

无论如何,函谷关的东迁无疑是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一个重要体现。它标志着中央政权正在向东扩张,将更大范围的地区纳入直接管辖之下。这一决策的背后,是汉武帝对于统一王朝的执着追求。

三、新函谷关的设置,失去天险之名

随着函谷关的东迁,一座新的关隘也应运而生。它坐落于新安县境内的两座土丘之间,地形平坦,已不复先前的险要。更重要的是,它已失去了屏卫关中的作用。

从洛阳出发,前往西安有两条路线可选。北道经今天的新安、渑池,直达函谷关;南道则绕道宜阳,沿洛水西行。无论走哪一条路,最终都必须在函谷关会合,方能继续西进。

然而,新函谷关的设置,打破了这一格局。来自关东的军队,完全可以绕过新函谷关,直捣黄龙。它已不再是一座真正意义上的关隘,更多的是一个象征性的存在。

这种变化,也反映了军事格局的转变。在战车时代,函谷关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是连接关中与中原的必经之路。但随着步骑兵的崛起,军队的行动范围大大拓展,不再局限于固有的道路。

新函谷关的设置,无法阻挡来自关东的进攻,它的军事价值已大不如前。更有甚者,新函谷关的地理位置也大大削弱了它的防御能力。

先前的函谷关坐落于秦岭之巅,险峻异常,车马难行。而新函谷关则位于两座土丘之间,地势平坦,丝毫不见当年的威武雄壮。它的设置,更多是出于政治考量,而非军事需求。

四、新函谷关的没落,潼关崛起

果不其然,在新函谷关设立之后的一系列战争中,它都很少扮演重要角色。西汉末年,绿林军西征长安,王莽的军队选择在华阴自守,而非新函谷关。

更始帝时,赤眉军东征,他也是在弘农而非函谷关布防。到了东汉末年,董卓退保长安,更是将重兵布置在黾池、华阴、安邑等地,对新函谷关视而不见。

这些战役的情况,充分说明了新函谷关已经失去了原有的地位。它不再是守卫关中的最后一道屏障,反而成为可以绕过的障碍。军事行动的重心,也逐渐转移到了其他地区。

新函谷关的没落,为潼关的崛起留下了空间。这座新兴的关隘,很快取代了新函谷关,成为守卫关中的最后一道防线。

潼关的地理位置,比新函谷关更加险要。它坐落于黄河之滨,两岸悬崖峭壁,车马难行。这里曾经是秦汉时期西行必经之路,任何企图由此通过的军队,都将遭受重创。

正是凭借着这种天然的地理优势,潼关在后来的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安史之乱期间,唐军在此与叛军展开激烈交战,最终取得胜利。此后,潼关更是成为守卫关中的最后一道屏障,在历次战争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相比之下,新函谷关的地位日益势微。它不再是军事行动的焦点,反而成为可以绕过的障碍。这一变化,标志着函谷关在中国军事史上的地位正在逐渐下降。

结语

函谷关的东迁,绝非一蹴而就。它背后蕴含着军事格局的深刻变革,以及统一王朝加强中央集权的努力。

这座曾经的天险,最终因时代的变迁而失去了原有的地位,但它的历史意义,却永远铭刻在华夏文明的长河之中。

从战车时代到步骑兵时代,从先秦到汉武帝,函谷关的命运变迁,折射出中国军事史的一个缩影。它的兴衰,见证了一个时代的兴衰。而它的东迁,则标志着中央政权向东扩张的决心。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公... 魏惠王不用商鞅,其实也算正常:当时商鞅只是宰相公叔痤府里的中庶子,类似于现在的秘书角色,让一个不起眼...
原创 后... 魏延和张郃,在名将辈出的前三国时代,可以说处于天下名将的中游,和绝世名将,顶级武将之类的称号是丝毫不...
原创 乐... 上回说到,燕国大将乐毅率领燕韩赵魏秦五国联军共同讨伐齐国,在经历了济水大战、济西之战之后,势如破竹,...
原创 不... 朝廷中的权谋如同深渊,时刻提醒着人们小心行事,因为在这里,你永远不知道何时会成为权力游戏的牺牲品。回...
原创 六... 六万边民叛逃苏联,赫鲁晓夫开绿灯的背后,为啥中国才是赢家? 1962年4月,新疆伊犁地区发生了一场轰...
原创 为... 很多人好奇,现在中国人生两个孩子压力重重,非洲人生一堆孩子毫无压力,这一切也是由非洲人与中国人处在社...
杨玉环陵墓之谜:千年传言或得证... 杨玉环,这位被誉为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的传奇女子,其生平与结局始终笼罩着神秘的面纱,尤其是关于她陵墓中的...
周文王攻打崇侯虎,是真是假? 周文王攻打崇侯虎,是真是假? 《封神演义》有一段写的是周文王伐崇侯虎,话说,姜子牙在西岐听说崇侯虎...
原创 胡... 朱元璋建立明朝之后,开始论功行赏,不可否认的是,刚刚建立的明朝,大部分开国功臣都是得到了赏赐。可问题...
原创 赖... 赖传珠,又名赖鹏英,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在他一生革命的生涯中,他将自...
原创 溥... 三岁登基六岁慌,少年依旧作空皇。颠来覆去池中月,一介平民返故乡。——孤人梦 在一生漫长的路途中,总是...
原创 3... 图1琉球王城首里正殿内景。据了解,首里的宫殿,坐东面西,朝向着她心心所系的宗主。照片中的宫殿很富有中...
原创 溥... 溥仪回忆童年悲痛欲绝,身子被丫鬟挖空,饿极了吃喂鱼馒头 莫愁皇帝溥仪,相信大家也有一定的了解,溥仪一...
界首彩陶到苏州:苏博“长三角非... 安徽阜阳界首彩陶可追溯至唐宋,兴于元明,盛于晚清至民国,吸收磁州窑等北方瓷窑的烧造工艺,风格古朴自然...
原创 孝... 孝庄皇后历经四朝,辅佐了三代皇帝,更是培养了康熙这样的治世明君,她可以算得上是清朝历史上最成功的皇后...
原创 此... 曾是江南富豪的曹家,居然在康熙六次南巡中成为皇帝落脚的地方,却因此沦为康熙吞噬的牺牲品。康熙,历史上...
原创 唐... 今天给大家介绍的这位唐朝皇帝不简单,他在乱世中巧妙运用帝王权术,先后铲除了三位权臣,但因为姑息藩镇,...
原创 3... 386旅首任旅长是陈赓,赫赫有名的大将。他是黄埔一期毕业生,校园的风云人物,还曾救过老蒋。参加过南昌...
原创 年... 明初大学者宋濂,曾为朱元璋起草北伐蒙元的檄文《谕中原檄》,其中有句话说“胡虏无百年之运”。 这话意...
原创 曹...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奥义之深、范围之广,数量之多,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对我们中华儿女有着极其深刻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