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封神演义》中,纣王被描绘成一位极端暴虐的君主。他嗜酒如命,沉迷色欲,性格残忍无情,许多朝廷中的大臣,甚至连一些亲近的人,往往莫名其妙地就死于他的手中。
其中,司天监的杜元铣和上大夫梅伯因发现妲己的狐妖身份,而遭到纣王的毒手,被处以炮烙刑,死状惨烈;商容是纣王的三世老臣,他因提出忠诚的建议而遭到杀害;而纣王的叔叔,比干,更是因为大胆揭露妲己的罪行,去查她的老巢,最后惨遭挖心致死。
尽管纣王行事如此暴戾,令人发指,却唯独对太师闻仲心存敬畏,甚至在闻仲从远征归来时,纣王亲自前往拜访,这一点显得尤为不同寻常。许多人都会好奇,为什么纣王对闻仲表现得如此恭敬?
其实,闻仲在商朝的地位,堪比三国时期的诸葛亮。他不仅深得纣王父亲帝乙的信任,还在帝乙临终之际,被指定为托孤重臣,负责辅佐年轻的纣王继位。闻仲的政治和军事才能为商朝立下赫赫战功。随着商朝境内战乱不断,闻仲毫不犹豫地肩负起了平定四方的重任。他亲自带领军队征战沙场,屡次平定了外敌入侵,安定了国家的局势。为此,他数次出征,体力和精力的耗费让他早早地染上白发,然而他在朝中的威望却越来越高,成为商朝不可或缺的支柱。
如果纣王此时处决闻仲,无疑是极为愚蠢的举动。首先,闻仲拥有强大的支持者,杀掉他会激起广泛的舆论反感,纣王的统治将陷入更大的危机;其次,闻仲的追随者将不会轻易放过纣王,甚至可能挑起新的叛乱;最后,闻仲是平定国内叛乱、稳定政权的关键人物,尤其是在周族叛乱之际,纣王仍然倚重他出征。因此,纣王深知,闻仲的存在对自己而言至关重要,轻易得罪他无异于自掘坟墓。
与纣王一味杀戮手无兵权的大臣不同,闻仲掌握着商朝的军权,这让纣王不得不对他敬畏三分。闻仲不仅在军事上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而且他已经成为商朝统治的根基之一。倘若纣王敢轻举妄动,发动对闻仲的攻击,商朝的王朝可能在一夜之间土崩瓦解。即使纣王的暴戾已经达到了极点,他也知道自己的这一点限度,无法突破。
这使得闻仲在朝中不仅享有极高的威望,而且在纣王面前展现出一种无法匹敌的气场。尽管纣王因权力和气量不足而充满暴戾,闻仲却丝毫不畏惧他,甚至在纣王面前公然殴打侮辱纣王宠臣如尤浑与费仲等人,完全没有把纣王放在眼里。纣王纵使心中愤怒,却也只能忍气吞声。此外,其他大臣多因畏惧纣王的威严而不敢进谏,然而闻仲却毫不退缩,敢于直接指出纣王的种种短处,并告诫纣王要善待百姓,理顺政务。每当闻仲如此直言不讳时,纣王总是低头应承,表示虚心听从。
纣王之所以没有杀掉闻仲,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闻仲的实力非同一般。根据《封神演义》的记载,闻仲自幼离开家人,前往截教碧游宫拜金灵圣母学习法术,整整五十年。与当时许多寿命短暂的凡人不同,闻仲不仅活得长久,而且学得非常扎实,深得法术的精髓。他不仅精通五行之术,还有两件强大的法宝——雌雄鞭。尽管闻仲的法力在仙界并不出众,但凭借他的法术和智慧,他的战斗力甚至不亚于玉虚十二仙。历史上他与姜子牙曾有过一场较量,虽然姜子牙名声显赫,但最终并未能将闻仲击败,反而是云中子最后亲手结束了他的生命。更重要的是,如果姜子牙没有凭借遁水之术逃脱,他很可能已经死在了闻仲的手中。可以说,闻仲的实力远超许多同代人,连纣王都不敢轻易招惹他。
因此,闻仲与纣王的关系,实际上是一种微妙的制衡。闻仲能够左右商朝的命运,而纣王则不得不对其心存敬畏,因为无论从个人实力、政治权力,还是军事实力来看,闻仲都是不可轻视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