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清朝妃嫔为何要带长指甲套?除了方便皇帝,其实还有一个重要作用
迪丽瓦拉
2025-10-02 00:33:21
0

喜欢清宫历史题材的朋友们,对后宫嫔妃们每天戴着长指甲套的习惯并不陌生。她们只有在权力遭遇波动、势力削弱时才会暂时不戴,如同电视剧中的情节:甄嬛被发配到庙中闭关受戒时,指尖上就看不到长指甲套的存在。根据清朝晚期留存至今的影像与文献所记载,我们也能看到慈禧太后同样喜爱佩戴长指甲套。这说明这一习惯并非后来人的杜撰,而是确有其事、历史真实的一部分。

为何清朝的嫔妃们总是戴着长指甲套,背后其实有几层原因。首先是身份的辨识。在封建王朝的社会与皇宫内,等级分野极其严格,甚至在外观和佩饰上都要直观地体现出来。指甲套便成了区分阶级的细节之一。不同等级的指甲套在工艺与用料上有着显著差别:皇后与太后的套具往往采用最佳材料,制作工艺也最为繁复精致;而皇贵妃的指甲套相比之下更显粗犷,等级逐步下降;至于普通妃嫔与宫女,往往没有权利佩戴指甲套。更有意思的是,指甲套的长度也遵循等级高低的规定:等级越高,指甲套就越长。这种规定在日常生活中为皇帝的管理带来便利。皇上面对后宫三千佳丽,根本记不清每位嫔妃的具体身份,但指甲套的长度与样式却能迅速帮助他辨别等级。

其次是特权的显现。在古代,普通百姓多以劳动为生,指甲往往很短,以免影响劳动效率;而统治者为显示自上而下的权威感,逐步形成了“养甲”的风俗,以此来凸显与平民的区别。这种风气可追溯到战国时期,随着时间推移逐渐深入贵族日常,成为一种社会风尚的象征。

再次,指甲套也具有审美的功能。最初只是贵族间的生活习惯,后来逐渐演化成一种时尚与礼仪的体现。无论是精心修饰的指甲形状,还是光泽细腻的涂层,都成为闲情雅致之人关注的美学点。长期以来,这类审美传统不断延续,类似于现代人对美发、美甲的追求,实质上是对传统审美理念的延展与传承。

到了清朝晚期,慈禧甚至把指甲套的用途玩出花样。据传在嘉庆年间,紫禁城曾遭受天理教徒的攻击,嘉庆帝也曾险些遭遇刺杀。为加强安全、缓解保镖的不足,慈禧把指甲套改造为一种“兵器”的工具。在指甲套上涂抹麻药,一旦遇刺,指甲套就能对对手造成伤害并使其短时行动受限。这种改造既体现了她应对风险的机智,也反映出她对自身安全高度警惕的态度。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魏... 宁学桃园三结义,不学瓦岗一炉香。这句话背后寄寓着人们对忠义与兄弟情谊的理想追求。刘备、关羽、张飞三人...
原创 徐... “身在曹营心在汉”这句成语,最初与两个人物紧密相连:一位是人尽皆知的武圣关羽,另一位则是三国时期颇有...
原创 清... 1644年,清军入关,建立了新的王朝。入关初期,清廷并未早早确立一套完整的太监制度,顺治年间才开始系...
原创 她... 清代唯一被废的皇后博尔济吉特氏,在她被废黜之时,顺治帝甚至以“无才”为口实来为自己的决定背书。历史上...
原创 缅... 缅甸为何在被英国殖民时期作为英属印度的一个省,却最终没有与印度合并?这背后既有深层次的民族问题,也有...
原创 大... 实话实说,若从本质来讲,明朝和唐朝的太监在很多方面并无根本性差异——他们都不是正牌官员,却掌握着外人...
这就是呼伦贝尔|镇戍国疆 山河... 1733.32公里边境线,承载着党政军警民卫国戍边的神圣使命。 25.3万平方公里热土,孕育了生生不...
原创 谈... 钱谦益晚年到底算不算反清? 最近看了吃瓜蒙主和东楼关于钱谦益的视频,他们两位都是我比较喜欢的博主,吃...
原创 刘... 提到三国,刘备、关羽、张飞、赵云、马超与诸葛亮这六位历史人物无疑是最为响亮的名字之一。关于他们谁的年...
原创 老... 在613年,隋炀帝杨广亲自率领大军征讨高句丽,发起了对这个北方国家的第二次大规模军事进攻。然而,正当...
原创 明... 明朝(1368年―1644年)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极为重要的朝代,由明太祖朱元璋建立。开国之初,定都南京...
原创 围... 荆州的主体区域如今即是位于长江中游的两湖地区,这个地方自古以来便是兵家必争之地。对于当时的刘备与孙权...
原创 从... 李靖:大唐封战神,灵霄曰天王 若论唐代名将谁堪称第一,这个问题本身就颇有争议。像苏定方、郭子仪、...
原创 为... 如果一定要追究东汉末年分裂为三国的根源,很多人会把矛头指向刘焉,认为他是“罪魁祸首”。但从历史的深层...
原创 袁...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大多数人对于预言和占卜的看法往往充满怀疑。毕竟,预言学几乎和神学一样神秘,谁能真...
原创 张... 张飞是《三国演义》中极具传奇色彩的角色,被誉为“万人敌”,他是众多超一流猛将中的佼佼者。作为三国时期...
清朝时期的“扬州瘦马”是什么? 一个瘦马能卖1500两以上,是普通丫头的百倍,扬州瘦马是什么? 据说,在娱乐圈有这么个传闻,谓之神仙...
原创 为... 李世民和朱棣在历史的镜像里常被并列对照,他们的父亲分别是开国的君主李渊与朱元璋。两人都不是确立的正统...
天津旧书肆的“史书” 由曹式哲整理的雷梦辰先生文集《津门书肆记》(其中《津门书肆二记》是未完稿,整理者依资料卡片续补完整)...
原创 李... 在洺水之战之后,李世民的威望在唐朝朝廷中日益提升,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对太子李建成的压倒性优势。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