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秦始皇姓嬴名政,为何他的儿子却叫扶苏和胡亥?看完恍然大悟
迪丽瓦拉
2025-10-03 21:33:07
0

第一章:咸阳夜问

咸阳宫的灯火彻夜通明,烛光在青铜灯盏上跳跃,将嬴政伏案的身影拉得很长。

他刚批完最后一卷关于修筑直道的竹简,揉了揉发胀的太阳穴。殿角的漏壶显示已是子时三刻,但这位千古一帝似乎毫无睡意。

殿外传来细微却稳重的脚步声,是他最年长的儿子扶苏。

十三岁的少年身着玄色深衣,腰佩玉玦,已然显露出秦国长公子的气度。

“父王,夜深了,该歇息了。”扶苏行礼后轻声说道,目光扫过案几上堆积如山的竹简,眼中流露出担忧。

嬴政抬头,望着这个已然显露出英气的长子,忽然问道:“扶苏,你可曾想过,为何朕姓嬴,而你名扶苏,你的弟弟们却叫胡亥、将闾、高?”

扶苏愣了一下,显然没有料到父亲会问这个问题。“儿臣从未深思。名字不都是父王取的吗?”

嬴政微微一笑,他招手让扶苏走近,“坐下来,朕给你讲个故事。关于我们的姓氏,关于秦国的来历,关于为什么你们兄弟的名字如此不同。”

扶苏恭敬地跪坐在父亲面前,眼中闪烁着好奇的光芒。他知道,今夜他将听到的,可能是任何史官都不敢记录的秘史。

第二章:邯郸往事

“这一切要从四十多年前说起。”嬴政的目光犀利而深邃,仿佛穿透了时空,回到了那个风云变幻的年代。

四十多年前,秦庄襄王在赵国为质时,爱上了邯郸富商之女赵姬。

那时他还叫异人,是秦国不受宠的公子,被送到赵国作为人质,处境艰难。

巨商吕不韦看出异人奇货可居,不仅资助他金银,还将自己宠爱的舞姬赵姬送予他为妻。不久后,赵姬怀孕了。

那夜,赵姬做了一个奇怪的梦。一轮皎洁的明月坠入怀中,光芒四射。她惊醒后告诉异人这个梦兆,异人大喜,认为这是吉兆。

然而当孩子出生时,却是在正月正日。按照当时的习俗,正月出生的孩子会克父母,是不祥之兆。

异人犹豫是否要留下这个婴儿。

“那就叫他‘政’吧。”赵姬抱着婴儿说,“正月出生,以月份为名,顺应天意,或许能化解不祥。”

异人点头同意。于是这个婴儿有了他的名字——赵政。因为他出生在赵国,随母姓赵。

“所以父王最初叫赵政?”扶苏惊讶地问。

嬴政点头,“是的。直到我们回到秦国,我才改回嬴姓。但你祖母是赵国人,我出生在赵国,童年也在赵国度过。

赵人对秦人充满敌意,我和母亲常常躲藏避祸。那段经历让我明白,唯有强大,才能不受欺辱。”

扶苏若有所思,“所以父王灭六国,一统天下,是为了不再有人经历您童年的苦难?”

嬴政眼中闪过一丝赞许,“你很聪明。但这不是今晚我要告诉你的重点。继续说你的叔父们的故事。”

秦庄襄王即位后不久便去世,年仅十三岁的嬴政继位为秦王。赵姬成为太后,但与吕不韦旧情复燃,后又与嫪毐私通,生下两个儿子。

嬴政二十二岁亲政后,了嫪毐的叛乱,将两个同母异父的弟弟装入麻袋摔死,并将母亲赵太后软禁。

那些宫廷秘事,扶苏略有耳闻,但从未听父亲亲口提及。

“你祖母的两个私生子,一个叫赵明,一个叫赵亮,都随你祖母姓赵。”嬴政语气平静,但扶苏能感受到那平静下的暗流涌动。

“我不得不处死他们时,曾想过,若他们不是以赵为姓,或许不会让我如此愤怒。赵,总让我想起在赵国为质的屈辱岁月。”

扶苏小心翼翼地问:“所以父王让我们兄弟不随嬴姓,是为了...”

“不完全是。”嬴政打断他,“你且听我继续说。”

嬴政亲政后,励精图治,用十年时间先后灭掉韩、赵、魏、楚、燕、齐六国,完成了统一大业。他自称“始皇帝”,希望秦朝能传至万世。

然而统一之后,如何治理这个庞大的帝国成为难题。六国贵族暗中反抗,百家思想难以统一,各地文字、货币、度量衡各不相同。

最让嬴政忧心的是,他的儿子们将来如何统治这个帝国?他们需要理解的不只是秦文化,还应该包容和吸收六国的精华。

“你出生那年,我正在推行书同文、车同轨的政策。”嬴政对扶苏说,“我给你取名‘扶苏’,取自《诗经·郑风》中的‘山有扶苏,隰有荷华’。扶苏是一种香木,象征繁荣昌盛。我希望你如香木般,让大秦帝国繁荣昌盛。”

“而‘胡亥’,”嬴政继续道,“他出生时,我正在考虑如何应对北方胡人。‘亥’字取自十二地支,代表水,水能克火,我希望他能克制胡人的烽火。同时,‘亥’也是猪年,寓意五谷丰登,六畜兴旺。”

扶苏恍然大悟,“所以弟弟们的名字都蕴含着父王对国家的期望和战略思考?”

嬴政点头,“将闾,取自‘将相和’,希望将来文武和睦;高,取自‘高山仰止’,期望他德行高尚。这些名字不仅是个标识,更是朕对江山社稷的寄托。”

就在这时,殿外传来通报声:“陛下,胡亥公子求见。”

八岁的胡亥蹦跳着进来,手里拿着一卷竹简,“父王父王,我今天学会了写自己的名字!您看!”他兴奋地展开竹简,上面歪歪扭扭地写着“胡亥”二字。

嬴政罕见地露出慈爱的笑容,摸了摸胡亥的头,“写得很好。不过你可知道为什么给你取名胡亥?”

胡亥眨着大眼睛摇头。

“因为北方有胡人,时常侵扰我大秦边境。”嬴政耐心解释道,“‘亥’代表水,水能克火。胡人南下常点燃烽火,朕希望你能如水一般,克制胡人的烽火,保卫大秦江山。”

胡亥似懂非懂地点头,“所以我的名字是打胡人的意思?”

“不仅是打败,更是理解和包容。”嬴政说,“你要了解胡人的文化和习俗,这样才能真正地治理他们。你的名字提醒你,大秦不只是中原人的大秦,也是所有归顺民族的秦。”

扶苏若有所思,“所以父王不让我们以嬴为名,是希望我们超越秦国的局限,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天下共主?”

“正是如此。”嬴政赞许地看着长子,“嬴姓是我们的根本,但你们的名字代表着大秦的未来。扶苏,你可知为何朕给你取这个名字,还特别从《郑风》中选取?”

扶苏摇头。

“郑国虽小,但商业发达,文化繁荣。朕希望你将来的统治中,不仅能保持秦法的严谨,还能吸收郑国的商业智慧和文化包容。”嬴政站起身,走向悬挂的地图,“大秦帝国太大了,东至大海,西至羌戎,南达百越,北抵匈奴。治理这样的帝国,需要胸怀天下,而非固守秦地。”

他转身看着两个儿子,“你们的名字,是朕对你们未来的期望,也是对帝国未来的规划。扶苏,你性情温和,仁爱有加,朕希望你能够以德服人,如香木般让帝国繁荣;胡亥,你机敏好动,勇敢果断,朕希望你能镇守边疆,保家卫国。”

胡亥兴奋地挥舞着小拳头,“我要帮父王打胡人!”

嬴政和扶苏都笑了。

第三章:嬴政之思

嬴政抱起胡亥,“不只是打,更要理解和融合。就像朕统一文字,但不是消灭六国文字,而是取其精华,创制小篆。统一不是消灭差异,而是在差异中找到共同。”

对于嬴政的解读,胡亥应该多半不懂,打了个哈欠,“父王,我困了。”

嬴政笑了笑,“去吧,回去休息。记住,你的名字不仅是一个称呼,更是一份责任。”

胡亥行礼后蹦蹦跳跳地离开了。扶苏却没有走,他似乎还有问题要问。

“还有什么疑惑吗?”嬴政问道。

扶苏犹豫了一下,“父王,您刚才说,您最初随母姓赵。那么...您是否觉得,我们的名字中也应该体现母系的血脉?”

嬴政惊讶地看着儿子,随后露出欣慰的笑容,“你能想到这一层,很好。事实上,你们每个人的名字中都蕴含着母亲家族的文化。”

他又解释道:“扶苏,你的母亲是楚国公主,而《诗经》中的‘郑风’虽出自郑国,但在楚国广为流传;胡亥,他的母亲是匈奴与秦人的混血,‘胡’字既指北方民族,也致敬他的母亲;将闾,他的母亲来自齐国,‘将闾’取自齐国的军事传统...”

扶苏震惊不已。

他从未想过,父亲在这些看似简单的名字中,注入了如此多的心思和战略考量。

“统治一个帝国,需要在每一个细节上体现平衡和智慧。”嬴政语重心长地说,“就连名字,也可以是政治的延续。朕希望你们兄弟团结一心,各司其职,共同守护这个帝国。你们不同的名字,代表着帝国不同的方面,但都服务于同一个大秦。”

扶苏跪下行礼,“儿臣必不负父王期望。”

嬴政扶起儿子,“很晚了,去休息吧。记住今晚朕对你说的这些话。将来有一天,你会需要理解这一切。”

扶苏退出大殿,回头望去,只见父亲重新坐在案前,拿起一卷竹简,继续批阅。烛光将他的身影投射在墙上,显得无比庞大,却又莫名孤独。

走出宫殿,扶苏抬头望向星空。咸阳宫的夜空繁星点点,每一颗星都有属于自己的位置和名字,就像他和他的兄弟们。

他们有不同的名字,不同的命运,但都是秦始皇的儿子,都承载着父亲对帝国未来的期望。

“扶苏,”他轻声念着自己的名字,“山有扶苏,隰有荷华。”

而在殿内,嬴政放下竹简,走到窗前,望着长子远去的背影,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忧虑。

他希望儿子们能理解他的良苦用心,希望那些名字不仅是一个标识,更是一种纽带,连接起庞大帝国的方方面面。

他希望他的子孙能够超越狭隘的秦国观念,成为真正的天下共主。

但未来究竟如何,就连千古一帝的他,也无法完全预料。

他只知道,他为这个帝国,为他的子孙,已经倾注了所有心血。就连一个简单的名字,都蕴含着他对江山社稷的深远考量。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李... 唐朝中兴名将李光弼的悲剧人生 公元763年正月,随着叛军首领史朝义的自尽,持续八年之久的安史之乱终于...
秦始皇灭掉六国后,他是如何处置... 公元前221年,时年39岁的秦王嬴政终于完成了秦国历代君主为之奋斗的宏伟夙愿——横扫六国,一统天下。...
原创 为... 明朝云南治理体系的演变:从沐英镇守到巡抚设立的深层考量 众所周知,明朝时期的云南地区长期由开国皇帝...
原创 毛... 这是一张极具历史意义的珍贵照片,定格了毛泽东主席在陕北时期的真实形象。据考证,这张照片拍摄于1935...
原创 贝... 在河南安阳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中,“货”“买”“卖”等字都带着“贝”的偏旁。这并非巧合——三千多年前的商...
秦国崛起简史:西垂小国是如何统... 秦国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王朝,也是我国第一个实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王朝。尽管秦朝只存在了14年...
原创 他... 在中国古代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曾经出现过许多形同虚设的傀儡皇帝。这些帝王大多在年幼时便继承大统,因此朝...
原创 “... 三国第一谋士贾诩的职场智慧:低调处世与关键抉择的艺术 在中国历史上,贾诩以其深谋远虑被称为\"三国第...
原创 蓝... 《——【·前言·】——》 明初的战场上,蓝玉与傅友德都是最锋利的刀。一个驰骋漠北,击破北元残部;一个...
原创 相... 历史上关于相士的传说可谓数不胜数,这些神秘人物往往被描绘成能预知未来的先知。在众多著名的相士中,袁天...
原创 三... 【三国十大猛将风云录】 在展开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前,诚邀各位读者点击右上角关注按钮,我们将持续为...
原创 夏... 三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英雄辈出、群星璀璨的时代,这个乱世中涌现出的名将帅和谋士数量之多、才能之卓越,堪...
原创 陈... 1937年9月22日,一场秋雨过后,南京城笼罩在微凉的晨雾中。街道上行人神色匆匆,空气中弥漫着紧张的...
原创 南... 在中国历史上,有些皇帝是“含着金钥匙出生”的,比如曹魏的曹丕、东晋的司马衍,他们有显赫的家世和家族势...
731部队少年班罪恶真相揭露:... 近日,侵华日军第731部队罪证陈列馆公布一批新罪证、新史料,详细揭露日本细菌战罪行。其中,侵华日军第...
李世民玄武门事变杀兄逼父,作为... 玄武门之变:一场改变大唐命运的宫廷政变 李世民发动的玄武门之变,堪称大唐王朝乃至中国历史上一场影...
原创 清... 吴三桂反清始末:一位\"开国功臣\"的末路抉择 在清初波谲云诡的政治舞台上,吴三桂的反清举动绝非一...
原创 他... 1972年12月19日,人民日报第三版刊登了一则名为《上海警备区某师指战员学习好八连的优秀品质 永远...
原创 大... 大明衰亡的深层逻辑:张居正改革与权力失衡的恶性循环 大明王朝的覆灭是一个复杂的历史过程,其根源绝非...
原创 民... 1912-1949,民国短短38年,外交舞台像被风雨撕扯的幕布。老照片里,外交官们西装革履的身影,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