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冷子兴在演说荣国府时,曾意味深长地评价道:如今的宁、荣两府,都已显露出衰败之象,远不及往昔的鼎盛气象。这番话语揭示了一个重要事实:曾经显赫一时的宁荣二府,在历经近百年的繁华鼎盛后,已然步入了衰落的轨道。
究其原因,冷子兴一针见血地指出:如今府中人口日益增多,事务愈发繁杂,上至主子下至仆人,大多安于享乐,真正能为家族谋划前程的却无一人......更令人忧心的是,如今的子孙后代,真是一代不如一代了。作为周瑞家的女婿,冷子兴以局外人的清醒视角,将贾府衰败的根源归结于子孙的不肖。那么,这个论断是否准确呢?
在贾宝玉神游太虚幻境的情节中,宁荣二公的英灵也曾向警幻仙子慨叹:虽留下众多子孙,却无一人能继承家业。他们同样将家族衰败归因于子孙的无能。这是否意味着贾府真的后继无人?细读文本我们会发现,贾府几代人都曾为延续家族荣光付出过努力,可惜最终都功败垂成。
从原著交代的背景可知,宁荣二公之所以能获封国公之位,全凭当年追随开国君主南征北战的赫赫战功。待天下太平后,他们因军功受封爵位,贾府的显赫家世由此奠基。然而这种依靠军功获得的爵位虽可世袭,却要遵循逐代递减的规律——第一代国公,第二代可能就降为将军,如此递减数代后,世袭特权终将消失。正如古语所云君子之泽,五世而斩,若仅靠世袭爵位,家族衰落实属必然。
以宁国府为例:第一代贾演受封宁国公;第二代贾代化承袭爵位时已降为一等神威将军;第三代贾敬虽考中进士却出家修道,由其子贾珍承袭三品威烈将军之职;到第四代贾珍时,世袭特权已近尾声。秦可卿丧事期间,贾珍不得不花费重金为儿子贾蓉捐得五品龙禁尉的虚衔。这种境况下,贾府必须另谋出路。
为延续家族荣华,第三代子孙开始转向科举仕途。这一点从贾敬、贾政等人的经历可见一斑:贾敬高中乙卯科进士,本可凭借家世背景平步青云,却选择出家修道;贾政虽自幼苦读,本欲通过科举入仕,却因父亲临终前的遗本获赐主事之衔,失去了建立科举人脉的宝贵机会。这些选择都使贾府错失了转型良机。
到第四代时,贾珠本被寄予厚望,十四岁进学,却在弱冠之年早逝;贾珍沉溺享乐,将宁国府搅得天翻地覆;贾琏虽捐得同知虚衔却不学无术;宝玉更是厌恶科举,正如其小厮兴儿所言:独他没有上过正经学堂。面对男丁的集体不肖,贾府不得不将希望寄托在女子身上——先是送元春入宫为女史,后虽得宠封妃,却终究难逃喜荣华正好,恨无常又到的命运。即便后来又推出探春远嫁、与薛家联姻等举措,终究未能挽回贾府白茫茫大地真干净的结局。
这段兴衰历程生动展现了封建大家族在时代变迁中的无奈与挣扎。贾府的衰落既是子孙不肖所致,更是历史规律使然。当军功贵族无法成功转型为科举世家,其衰落便已成定局。这种深刻的时代悲剧,正是《红楼梦》超越时代的永恒魅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