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去世后,为何谥号是“文正”?
迪丽瓦拉
2024-11-18 20:20:53
0

原标题:曾国藩去世后,为何谥号是“文正”?

说起谥号制度起源于西周时期,随着在周王室和春秋战国的诸侯国当中广泛施行,慢慢就一直流传下来。

秦始皇在统一六国以后,认为谥号制度有儿子议论父亲、君臣议论君王的嫌疑,所以将谥号制度废除。

等到刘邦建立汉朝以后,谥号制度就又一次被启用,就这样一直沿用到清末。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面,皇上、嫔妃、大臣和地位相对来说比较高的人去世以后,都需要根据他们生平事迹、是非功德给与他们相应的谥号。功德越多的人,就会获得等级更高的谥号,同时不仅如此,他们还会综合评价这个人以后,给予相应的谥号。

毕竟,每个人的谥号都必须要让大家都信服,否则其他人就会出现反对的情况。因此,皇帝要合理的去给予每个人的谥号。

唐代之前,大臣的谥号一般来说是没有任何的等级之分,一般都是根据大臣们的生平事迹当中,选择出来相对应的文字组成谥号。

但是因为后人一般都会给自己的祖上给与美好的谥号,从而就导致谥号变得越来越难以正确的评价这个人。因此,从唐代开始谥号就开始有了等级之分。

在朱元璋创立明朝以后,他更是对于谥号的等级做出了很详细的规定:所有高等级的文臣,他们的谥号的第一个字就必须要用文。等级最高的就是要使用文正,其次就是文贞、文成、文忠等等;等级再低一级的文臣,他们就必须要使用忠这个字。

后来清朝成立之后,他们就基本上沿用了明朝的谥号等级制度。就这样,文正就变成了明朝和清朝,两个朝代文臣可以获得的最高等级谥号。

明朝和清朝两个朝代,他们想要获得文正这个谥号,可是非常的不容易。不能光有功,还必须要像曾国藩那样力挽狂澜,最后选择自己功成身退的人,才可以去拥有。

因此,在明朝和清朝这两个朝代,一共有500多年,可以获得这个谥号的人,也就只有12个人。其中有四个人是明朝人,另外的八个人就是清朝的。

曾国藩强烈的爱国精神

提起来曾国藩这个人,大家首先想要的肯定就是太平天国这些事情。曾国藩他是晚清政府的总督军的创始人,他是一个政治、文化和军事等等多方面才能集一身的人才。

他不仅在工作上面兢兢业业,而且他在读书方面也有属于自己的思想,他的思想一直都保持开放的态度,对于任何的新鲜事物,他都可以去尝试。曾国藩在为人处世方面不仅谦虚,而且还低调。

总体来说,曾国藩这个人是一个低调谦虚的爱国人才。他在对待国家事情上面,是非常的忠诚。

当年,南方爆发太平起义。曾国藩这个时候,正在家中守孝,他为了国家,他放弃继续在守孝,他组建了湘军镇压农民起义。经过十几年的对战,他终于力挽狂澜,攻破了太平天国,保住了江山。

他创建了湘军,不遗余力去完成上面交代的任务。甚至在任务完成以后,当所有的人们都以为他可能会拥兵自重的时候,他却主动解散了实力非常强大的军队,他用自己的行动,在向国家表达自己的忠诚之心。

曾国平遇到的事情,不仅仅只有这一件事情,还有很多。所以,在他去世以后,他非常值得被封以文正的谥号。

毕竟,当时只有曾国藩可以称得起这个最高等级的谥号。

曾国藩复合标准

曾国藩本身就是进士出身,虽然他一直身份就是湘军的创始人和领导人,但是他又官任两江总督等职位,后来又被封为一等毅勇候。

最值得大家肯定得是,他主动前来申请撤掉湘军这个行为。他的行为是大家都做不到的事情。

湘军在当时已经是一个非常强大的军队,说句不好的话,如果他要去起兵造反,那么肯定湘军肯定就是会打赢这场仗。湘军当时的实力,已经是无人超越的。

可是他非但没有去保留这个军队,他还要解散这个最强大的军队。他这样不争不抢的精神,在他去世以后,皇帝怎么可能不去给予他最高级别的谥号。最高级别的谥号都配不上曾国藩这样无畏正直的人。

其次,曾国藩的政治家风范非常高,他的个人修养是其他文官都比不了的。他之所以能够被封为文正,肯定是他这个政治为人都特别的好,才会被封为最高等级的谥号。而且这个谥号并不是谁的官职高,就会被封为最高等级的谥号。

文正里面的文,它代表的是道德,文正就是给予文人最高的道德评价,所以曾国藩他是理所当然的被封为最高等级的谥号。

没有任何一个人,要比他更加适合获得文正这个谥号的人。就连为国家付出很多的李鸿章,他的功劳都没有曾国藩的多。

曾国藩低调的为人处世

在攻打太平天国的时候,原本的首领应该是曾国藩的弟弟,但是由于他久久攻打不下天京,曾国藩就建议李鸿章去带领军队花炮队进行来攻打。这样就可以,在天京攻打不下来的时候,多一个人可以来帮忙分担下压力。

除此以外,一旦李鸿章攻打下来的话,那就可以多一个人去分摊功劳。独占功劳的话,就把所有的注意力都吸引过来,那样曾家人就会被推到风口浪尖。

不仅如此,曾国藩还为此做出了补救的计划,在攻打天京的时候,他一直就把自己排在总督以下,而且他说可以攻打下来天京是总督指挥有方,将士们同心同德而来的。

一点功劳都没有往自己的身上揽,而且他所想的一切,都没有想过要自己一个人去独揽功劳。这样人是世上少有的人,他的道德品质是其他人身上很少具备的。

不过他的弟弟还破坏了他的所有打算,最后曾国藩为了能够消除朝廷的忌惮,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保住了自己和整个家族,而且他还让整个家族增加恩宠不断。

归根到底,他自己本身在儒家思想,改变了自己的思想。他知道自己能胜任的位置,不争不抢,这就是他可以一直位于高位的主要原因,同时这也是他可以善终的原因。

总体来看,曾国藩这个人就是一个道德品质优秀,对于国家忠心耿耿的人。他这一生从来没有想过要背叛国家、背叛所有的老百姓们。他一生所做的事情,都是在为了国家着想,为了国家付出。就算正在为自己的家人守孝,他都放弃了,去为国家付出。

因此,曾国藩去世以后,他被封为文正谥号,这一切都是他应得的。没有任何人可以去反驳这一切,他为了国家付出的,是这个封号都不对等的。他应该获得更加美好的谥号,才对得起他的付出。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世... 《将相和》的故事家喻户晓,蔺相如以大局为重,宽容礼让,廉颇则知错能改、负荆请罪,二人因此成为千古美谈...
原创 隋... 历史回顾 隋朝开皇二十年(公元600年),隋文帝杨坚做出了一个震动朝廷的大决定:废除了长子杨勇的皇...
出土文物证明:曹操缴获吕布的方... 吕布是汉末第一高手而不是三国第一名将,因为吕布驰骋疆场单挑无敌的时候,还没有天下三分,将其列为“三国...
原创 这... 大家好,我是「鉴古知今阁」阁主!千年历史烟云总在时光中留下斑驳印记,你是否常被史书里的宏大叙事吸引,...
原创 探... 北魏各族人民大起义的历史背景与深远影响 作者:多芬奇 编辑:多芬奇 北魏各族人民大起义是中国...
原创 流... 在清宫剧中,我们常听到皇帝对犯人下令:“流放宁古塔,永世不得入关。”这句话几乎成了许多历史剧的经典台...
原创 他... 公元190年正月,关东的诸侯集结兵力,展开了讨伐董卓的行动,总共有十一位州郡的领导者参与了其中。具体...
原创 龙... 我想写一本书,题目是《让美国像苏联一样解体》。这可不是空口白话,美国确实正在走向解体的道路,步伐越来...
原创 清... 这位令人敬仰的大才子就是陈衍庶,他的两个儿子分别是时任民国大总统的东北王张作霖和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
原创 父... 改写文章 背景与引发的决策 在公元1656年6月,孝庄太后传下懿旨,开始着手为顺治帝选立皇妃一事...
原创 他... 西晋末年,社会动荡,整个天下陷入混乱。北方的少数民族逐渐崛起,并通过建立许多小王国进入中原地区,其中...
吉林集安:“世遗之城”交出文脉... 中新网 通化7月4日电 (记者 郭佳)千年王城静卧,古墓群星罗棋布——有着425年高句丽都城史的吉林...
原创 在... 曹操素有疑心病,甚至可以说他几乎对每个身边的大将都持怀疑态度。对于这一点,许多人自然会联想到关羽和张...
原创 汉... 文 | 蒋冉Jiang 编辑 | 蒋冉Jiang 众所周知,汉朝的兵器原料多来自韩国,但随着魏...
原创 为... 中亚五国皆信奉伊斯兰教,拥有相似的文化和风俗,甚至可追溯到共同的祖先。然而,为什么中亚地区没有形成一...
原创 林... 林徽因已成为一个美丽的传奇人物。自1955年去世以来,整整68年过去了,但她的美貌与才华至今仍然令人...
原创 1... 我是棠棣,一名热衷历史的爱好者。欢迎大家关注我,我们一起探索历史的智慧,探讨古今中外的大势,学无止境...
原创 刘... 刘封,刘备的养子,武艺非凡,勇猛过人,是刘备身边的骁勇将领之一。他与赵云、张飞等猛将一道驰骋沙场,立...
原创 十... 在我国古代,君子六艺中有一项特别的技艺,那便是“射”。“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躟而升,下而饮,其争...
原创 刘... 刘备,一位以宽厚、知人善任和胸怀大度为人所称道的历史人物。人们常提起他临终时把国家托付给曹操的宽宏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