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继位后,雍正的重臣李卫没了靠山,乾隆百般打压拆除神像
迪丽瓦拉
2024-11-18 21:17:05
0

原标题:乾隆继位后,雍正的重臣李卫没了靠山,乾隆百般打压拆除神像

清朝名臣李卫最受雍正的重用,在雍正在位之时,李卫达到了事业的巅峰。就在李卫在朝中如鱼得水之时,雍正去世了。乾隆登基后,他又是如何对待李卫的呢?

入仕起点低,但在官场升迁快

电视剧市场上有很多关于李卫的作品,在这些作品中的李卫基本都是叫花子出身。可是真实的情况并非如此,1688年2月2日,李卫在江苏丰县的一个富裕家庭出生了。

清朝的民众有一个特别的入仕渠道,就是他们可以通过向朝廷捐赠财物获得做官的资格,而且一般来说,捐赠财物越多,官职越高。

李卫长大后,很想做官,他就说服家人通过捐赠给他谋取一个官位。最后李卫花了据说有6800两银子得到了一个员外郎的官职,而员外郎的等级是从五品。

清朝的这个从五品相当于现在一个三四线城市的市长,这样的官职如果是对于没有太多追求的人来说,足够过个富足的小生活了。可是对于有心大展宏图的李卫来说,这确实是一个很低的起点。

但是李卫不怕起点低,他对自己有足够的信心。1717年李卫做上员外郎之后,他勤政于民,政绩非常突出,不久他就升为兵部员外郎。李卫升职之后他丝毫没有放松,一如往常一样兢兢业业,到了1719年李卫升到了户部郎中(正五品)。

被雍正重用,平步青云

李卫突出的表现引起了雍正的注意,雍正发现他不仅很有能力而且爱民如子,是一个德才兼备之人,对待自己也是忠心耿耿,性格也与自己相和,所以就非常的重用他。

先是任命他为云南盐驿道,后又升其为布政使,不到一年的时间,又提升为江苏巡抚。就在李卫即将去往江苏上任之时,雍正向李卫许诺,如果李卫能够在江苏有一番作为,就提升他为两江总督。两江总督是个什么概念呢?差不多相当于唐朝的节度使,管辖范围达到4个省份,是个一品官职。

有了雍正的许诺,李卫比平时更加有干劲了。他不仅能做好雍正交代给他的大大小小的事,而且把江苏治理的非常好。雍正一看李卫表现得如此之好,就立刻封李卫为两江总督。

李卫本就能力突出,升迁很快,再加上雍正非常的重用,李卫一路从五品升至一品官员,前前后后花了不到10年的时间。

雍正对李卫的重用不止体现在对他不停的提拔上,对待他的态度也非常包容。雍正平时喜怒无常,尽管他一直鼓励大臣向他进言,大臣们却基本都怕惹怒他,但是也不是所有人都不敢进言。

有一位大臣孙嘉淦就曾向雍正直言进谏,当时就惹得雍正龙颜大怒,幸好当时有官员为他求情,孙嘉淦才没有被罢官。但是同样是常常直言不讳的李卫,雍正却从未因他言辞不当而降罪于他,可见雍正对他极为重视。

不仅如此,因为李卫常常立功,所以雍正常常会奖励他一些东西。李卫每次拿到奖励都大张旗鼓地宣扬,雍正觉得他太高调了,想让他收敛点,李卫却说自己是在展示皇上的恩德,雍正就不再责怪他了。

古时臣子,大多对皇帝唯命是从,李卫能够很随意地就发表不同的意见,可见他与雍正关系非同一般。

李卫不仅官至一品,而且与皇帝相处的也是非常融洽,可以说是"春风得意了",但是李卫并不是会沉迷于自己成绩中的人。当他知道雍正时日无多时,经他一番推测之后,他决定先与宝亲王弘历建立关系。李卫的见识真的不一般,还真的让他算准了,雍正逝世之后,弘历(乾隆)登基。

乾隆登基,备受冷落与打压

李卫算准了乾隆会登基,可完全没算准乾隆对他的态度。没想到换了个皇帝,李卫的待遇竟然一落千丈。李卫每每发现有大臣行为不端,向乾隆弹劾他们,乾隆却充耳不闻。后来李卫辞官之时,乾隆还收回了雍正曾经赏赐给他的很多田产。

乾隆三年,李卫病逝,百姓们为了纪念他,就给他立了一尊神像并供奉香火。一次乾隆下江南游玩,途经李卫的神像,他看见之后非常愤怒,他觉得一位臣子没有资格享受如此的待遇,于是下令,让下属拆掉了神像。

百般冷落与打压,只因不喜欢

虽然李卫提前与乾隆就建立了关系,乾隆也知道他之前做出的成绩,可是乾隆为何会对李卫百般冷落呢?其实我认为主要有三个因素导致的,一是在乾隆时期,人才对乾隆来说没有那么重要,二是乾隆的个性自负,看不上父亲雍正,三是李卫不知道变通与君王的相处方式,三个因素最终导致乾隆对李卫百般冷落甚至打压。

在康熙时期,清朝常常发生战乱,社会经济水平也很低。康熙一边要想办法清除明朝的顽强抵抗势力,一边还要考虑可以制定哪些政策以促进经济的恢复。而皇帝毕竟是一国之君,处在一个指挥的位置,所以他要想解决好这些问题,就必须要很多的人才帮助自己。

而到了雍正时期,康熙只是把清朝的社会情况恢复到了一个正常值,所以雍正面临着发展清朝的巨大压力,所以他也是需要很多的人才来辅佐自己完成宏图大业。

经过雍正长期的努力,清朝的社会情况已经呈现出了非常繁荣的局面,而乾隆需要做的就是巩固和完善清朝的江山就行了。他自己就不需要做太多的事情,所以他的官员也不需要做很多的事情。

人才对乾隆来说没有那么重要。对他来说,官员多一个不多,少一个不少,他对官员们也不会抱很高的期望,因而他对官员的态度基本上取决于个人的喜好。

而李卫并不是他喜欢的官员。首先,乾隆为人比较自负,一直看不上自己的父亲雍正,甚至觉得雍正之所以能当上皇帝,主要是因为康熙喜欢他这个皇孙。所以他也看不上雍正身边的人,而李卫就是雍正身边臣子中最典型的代表。于是乾隆登基之后,雍正重用的人,他就想要打击,李卫很自然地成了他最想打击的对象。

其次,李卫不懂每个皇帝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所以对待不同的皇帝相处方式不能一成不变。乾隆与雍正可是大不相同,可是李卫一直按照之前的相处方式与他相处,这就常常导致乾隆心里不舒服。

李卫虽然出身普通,但凭借个人的努力和雍正的重用得以平步青云,为国为民已经做了不少的贡献。虽然最后因为较多因素不被乾隆喜欢,但是人生一世知己难求,曾经有过一位那么赏识他的君主,李卫此生也算是圆满。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从... 当然可以!下面是你提供文章的改写版本,保持原意不变,并适当丰富细节描述,总字数基本保持一致: --...
原创 秦... 中华文明的悠久历史绵延五千年,祖辈们不仅留下了丰富的精神文化遗产,还传承了许多物质代代相传。那些令人...
中华民国二十一年孙小头“上三鸟... 一、概述 中华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孙中山像帆船币,俗称“孙小头”或“上三鸟帆船币”,是中国近代...
杯酒释兵权:赵匡胤的和平削藩术 公元961年的盛夏之夜,汴梁皇城内一场看似平常的酒宴,却成为中国历史上最具创造性的政治改革案例。宋太...
原创 刘... 好的,我来帮你改写这篇文章,保持段落语义不变,稍微增加细节描述,总字数变化不大。 --- 一、一手...
原创 史... 纵观中国五千多年的历史,宰相的下台方式通常有两种:一是主动辞职,二是被免职。然而,在明朝中期,有一位...
原创 中... 好的,我会帮你改写这篇文章,保持原意不变,并适当丰富细节描写,字数也控制在原文范围内。 --- 文|...
揭秘非洲新蓝海:博茨瓦纳12万... 在非洲大陆的旅行版图中,肯尼亚的动物大迁徙与坦桑尼亚的塞伦盖蒂草原,长久以来吸引着全球旅行者与商务考...
原创 沮... 好的,我帮你改写这篇文章,保持内容和字数大致相同,同时丰富一些细节和表达。以下是改写后的版本: --...
原创 毛... 毛主席曾提出的“枪杆子里出政权”和“党指挥枪”这两句名言,清晰地展示了他对枪械在革命斗争中的重要作用...
原创 张... 当然!我帮你改写这段文章,保持原意不变,同时丰富一些细节描述,全文字数也尽量保持一致: --- 19...
原创 明... 明朝地方监察制度的形成与变革 明朝开国皇帝在建立自己的政权时,为了加强对地方的管控,设立了一套精密...
原创 朱... 元朝末期,因瘟疫频繁爆发、饥荒等自然灾害接连不断,许多百姓不得不选择参与起义。 在这些起义者中,有一...
“村史馆+学会”共同打造“宋文...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史长来 7月3日,由开封市工艺美术学会和开封市禹王台区汪屯乡屠府坟村村史馆共同设...
关于海外劳动收入免税额(FEI... 一、形成背景 1864年,美国内战白热化,为了防止富人通过逃往海外而逃避服兵役,针对旅居海外美国人的...
原创 刑... 这一天,一支考古队带着一群记者,兴奋地抵达了一处刚刚被挖掘出来的南北朝古墓。作为领队的教授,满怀期待...
原创 2... 1955年授予军衔的人中,有一个特别的人物,他虽未曾担任将领,也没有指挥过任何重大的战役,却依然被授...
原创 迟... 在开始阅读本文之前,请您先点击“关注”,这样不仅方便您参与讨论和分享,也能增强您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
原创 苏... 当戈尔巴乔夫回顾自己亲手推翻苏联的那段历史时,他会如何评价自己在改革过程中的错误?在看到世界上唯一一...
原创 中... 方腊竟是明教教主? 你没看错,方腊竟然跟明教有关系!没错,就是那个打死了梁山好汉无数的方腊,居然与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