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35年8月,雍正去世,内侍取出谕旨,宣布24岁的弘历即位,是为乾隆帝。乾隆登基后,实施了一系列措施。他在祖父和父亲两朝文治武功的基础上,进一步完成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正式把新疆纳入中国版图,完善了对西藏的统治。乾隆重视农业生产,数次见面赋税,让国库逐渐充实起来,乾隆带领清朝走向了“康乾盛世”的巅峰。
然而,乾隆时期的清朝是中国封建社会最后的辉煌。在他执政晚期,清朝就已经出现了衰败的迹象,吏治败坏,很多地方还爆发了农民起义。甚至有研究表明,乾隆盛世是一个饥饿的盛世,不像其他盛世那样繁荣、百姓安居乐业。而且“闭关锁国”政策拉大了中国和西方国家的差距。该政策的实施,让中国人一直以为自己依然是世界上的一个强国,综合实力名列前茅。殊不知,西方不少国家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人此时的想法就是“夜郎自大”。
当中国人沉浸在美梦中时,部分西方国家正在进行第一次工业革命。机器生产开始取代传统的手工业,生产力大大提高。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的英国,很快就成功了新的世界霸主。生产力提高了,生产出来的商品供大于求,商品积压,英国急需要开拓新市场来处理掉它们。
地大物博的中国,成了英国的首选,而且中国还有名贵的茶叶、丝绸等东西,英国可以拿工业革命的成果和中国作交换。
或许是因为“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清朝虽然已经开始衰败,但实力还是有的,不宜与之硬碰硬。因此,英国决定采用和平的手段,让清朝皇帝打开国门,和自己通商。英国国王命贵族马嘎尔尼率团访问中国,和清政府商量能否和平的通商。他们带来了先进的工业产品,例如蒸汽机织布机运行仪、卡宾枪等,以及不少珍宝,献给了清朝的皇帝和嫔妃。清人对这些新奇的东西有些兴趣,可却不能接受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因为在他们眼中,天朝的东西才是最好的,乾隆亦是。
于是,乾隆在回复英国的圣旨中说:“我朝地大物博,能自给自足,故不屑和你们通商。若你们喜欢清朝的丝绸、瓷器等物品,我每年可以赏赐你们一些,你们这个小国就不用每年朝贡了,只要心想着大清朝就行了。”
乾隆的回复,令英国贻笑大方,英国国王觉得既然和平的方式行不通,那就用其他方式打开中国的国门。最终,英国用鸦片打开了清朝的国门,并掀起了西方国家瓜分中国的狂潮,让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至于乾隆回复的那道圣旨,至今还被收藏在英国的博物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