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务运动——大清帝国最后的一场自救为何以失败而告终?
迪丽瓦拉
2024-11-19 00:40:06
0

原标题:洋务运动——大清帝国最后的一场自救为何以失败而告终?

清朝是我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从公元1636年皇太极建立大清、到1912年溥仪退位,历时长达276年。如果从努尔哈赤起兵算起,那时间又将向前推动20年。虽然在五千年中华文明史的变迁过程中涌现了许多朝代,但是,凭借漫长的存在时间,清朝在历史上也占据了一个显赫位置,更重要的是,我们现在的版图也是在清朝打下了雏形

悠久的历史,加上在领土拓展上的突出成就,清朝本应该成为后人敬仰的一个朝代,但遗憾的是,到了后满清时代,大清在安逸中彻底沉沦,使晚清时期成为中国历史上最具屈辱色彩的一个时代。人们对于大清的成见大多也都来源于此,毕竟,一页页丧权辱国的条约就是这段历史最好的见证

提及后满清时代,人们往往难掩愤怒之情,认为是大清不思进取才导致了列强的蜂拥而入。当面对列强时,整个朝堂又缺乏放手一搏的决心和信念,这才致使大好河山在列强的蹂躏下支离破碎。对于这种失误,清政府确实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但实际上,以慈禧为首的统治阶层在列强面前并不像大家想象的那样坐以待毙,他们也曾探寻过自强之路、并取得了一定成就,只可惜,由于多种原因,最终还是以失败而告终,其中,持续30余年的“洋务运动”无疑是最显著的代表

1861年1月,恭亲王奕等人鉴于与列强事务的不断增多,上疏咸丰皇帝请求开办总理衙门,并得到咸丰皇帝的应允。自此,拉开了“洋务运动”的大幕

“洋务运动”的起始阶段是十分顺利的,这完全得益于“辛酉政变”。当时奕联合慈禧发动“辛酉政变”,一举扳倒肃顺等人,此后,慈禧垂帘,而洋务运动的首领人物奕也身居要职,这为洋务运动的实施做好了铺垫,于是,出现了恭亲王居庙堂,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等人居地方的良好形势,一大批与现代工业有关的行业也都蓬勃发展起来

虽然之后奕在与慈禧的较量中败下阵来,但是,在“甲申易枢”之前,奕还是很好地担当了洋务运动领导人的角色。而他之后,李鸿章等人也将洋务很好地传承下来。

当所有人对这种变革充满期待的时候,“甲午战争”的惨败让所有人看清了洋务运动的真实水平。本来,在洋务运动实施过程中就屡屡遭到封建保守派的抵制,“甲午战争”的惨败给了他们一个最好的驳斥理由,于是,历时30年的洋务运动彻底走出了历史舞台

历史上的变革很多,商鞅变法用了19年,让秦国从一个贫弱小国一跃成为强国;王安石变法仅存在了6年,也给宋朝带来了一定的改变,万历年间张居正推行的变革亦是如此。由此可以发现一个规律,只要持续一定时间的变革,都能收到效果,可为什么洋务运动进行了30年却没能救大清于水火之中呢?一句话:因为“洋务运动推行30年”本来就是一个伪命题!

从1861年总理衙门诞生,到1895年甲午战败,单从时间来看的话,确实长达34年之久,但是,洋务运动的每一步实施都面临极大的风险和挑战,这来自于墨守成规的保守势力。

鸦片战争之后,清廷中的很多人都意识到在军事上和列强之间的差距,于是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口号,倡导向西方学习先进科技。可是,那些被“四书五经”折腾得只剩下嘴皮子的保守派们却坚决不同意,他们认为这是文化上的一种“背叛”,因此,对于洋务派提出的任何一个主张,他们都是毫不犹豫地反对:设立同文馆,他们反对;开办江南制造局,他们反对;兴建船政学堂,他们反对;甚至连修建铁路、建造北洋水师,他们也都竭力反对。反正,只要是和洋人有关的一切,他们都会反对,这也是奕被骂为“鬼子六”的原因

这就不得不说到慈禧。在很多人眼中,慈禧是最大的保守派,确实,整天把一堆‘祖宗家法“挂在嘴上的是她,背后挥霍无度、把朝廷搞得乌烟瘴气的也是她,但是在洋务运动上,她还是比较支持的。很简单,如果她坚决反对,以她的强硬姿态,奕未必实施得了。

慈禧支持洋务运动,倒不是说她有多么英明,而是形势所迫。当时大清在列强面前不堪一击,如果再不做出改变,绝对有“亡国”的风险,那样一来,利益受损最大的还是慈禧。她是为了保住自己的地位和利益才会站在洋务派的一边,当然,这种支持并不坚决,当她认为洋务派的一些举措可能触及她的利益时,她会毫不犹豫地出手阻止

洋务运动就是在这样坎坎坷坷、战战兢兢的环境中开始实施的,洋务派的主张也只有一小部分在得到慈禧的应允后才能得以实施,而那些支持洋务派的官员,从朝堂到地方,时刻都面临着被弹劾的危险。这样造成的结果,最类似于王安石变法

王安石变法的影响备受争议,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王安石变法虽然举措不少,却没能给宋朝带来太大改观,甚至让社会陷入混乱。这是为什么?很简单,这就是变法不彻底所造成的恶果,有些地方实施、有些地方不实施,有些人群实施、有些人群不实施,再加上保守势力的反对,王安石变法就成了历史上最失败的一次变革

洋务运动失败的本质和王安石变法如出一辙,他们非但没有得到统治者的全力支持,在变法过程中还要受到当权者的猜忌和同僚的排挤,这样的环境,和秦孝公为商鞅创造的环境简直就是天壤之别,也难怪历史上只有商鞅的变法取得成功

洋务运动是大清历史上最后一场自救运动(戊戌变法算不上),但是很遗憾,在封建思想依然盛行的当时,洋务运动面临的压力和阻力是前所未有的,因此,即便有30年的时间来运作,但依然收效甚微、最终以失败而告终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三... 三国时期,英雄辈出,许多令人铭记的历史人物陆续登场。除了勇猛的将军如关羽、张飞,还有许多智勇双全的谋...
原创 4... 1930年代的上海,十里洋场,霓虹闪烁,却是文人墨客的战场与乐园。在这座“东方巴黎”,作家们的经济状...
原创 1... 1946年的沈阳,刚从伪“满洲国”的殖民阴影与战火中挣脱,却陷在一种混沌的喘息里。沈河区小西路的青石...
原创 历... 在中国历史中,“光”这一词通常用来形容那些有卓越功绩、超越前任的皇帝。这样的帝王被称为“光”,意味着...
原创 朱... 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非常重视文化教育,他深知,只有培养出真正的优秀人才,国家才能实现长治久安,保持...
二十二年追寻,还原英雄吴石 (来源:团结报) 转自:团结报 □ 本报记者 李 筱 电视剧《沉默的荣耀》让隐蔽战线英雄吴石的故事走...
原创 历... 在中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人们一直有着入土为安和落叶归根的传统观念。这种信仰促使我们在亲人去世后,总是...
海昏侯墓考古发掘领队:首次发现... 中新社南昌11月8日电 (记者 李韵涵)南昌汉代海昏侯墓考古发掘成果公布十周年暨汉代区域文化学术研讨...
原创 日... 陕西这个地方,提起它,大伙儿脑子里先蹦出来的多半是那些老古董事儿,秦始皇的兵马俑、西安的城墙,还有汉...
原创 她... 1926年,国民党北伐军成功地夺回武汉,武汉成为了北伐军的重要基地。随之而来的是黄埔军校武汉分校的成...
原创 如... 战术,或者说谋略,在我国古代有一本非常著名的兵法书《孙子兵法》。在《军争篇》中,孙武提出了一个重要的...
原创 溥... 公元1636年,大清朝建立,成为中国的统治者。对清朝皇帝来说,他们的目标是使自己的政权稳固、长久,甚...
原创 溥... 溥仪是清朝的最后一位皇帝,尽管他当了皇帝的时间不长,但作为皇帝,他享受了许多皇帝所能享受到的待遇。可...
原创 隋... 见风使舵的标杆,站队从未出错 自古以来,忠臣义士一直是帝王宠爱的人选。忠诚的大臣往往是国家和百姓的利...
原创 古... 大家可能都在古装剧里看过这么一幕:大红花轿抬进门,新娘羞答答地拜完堂,婆婆满脸堆笑地走过来,看似亲热...
狄拉克:不爱说话爱数学 01 布里斯托的齿轮与数字 1902年8月8日的布里斯托,雨丝裹着工业革命残留的煤烟,粘在维多利亚式...
原创 石... 清朝的士兵种类主要分为三种:兵、勇和卒。 所谓的兵是指正式在编的军队,他们领取国家的薪俸,主要包括八...
原创 他... 1947年四平攻坚战结束后,王兆相并没有继续留在主力部队,而是根据自己的意愿,调任到地方军分区担任司...
原创 他... 南开大学,位于天津,是一所享有盛誉的双一流大学,长期以来也被纳入了985和211重点高校之列。它的历...
原创 民... 民国时期,军阀林立,大小军阀数量众多,超过了几十个。中华民国成立后,最初由北洋军阀主导政治,袁世凯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