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务运动——大清帝国最后的一场自救为何以失败而告终?
迪丽瓦拉
2024-11-19 00:40:06
0

原标题:洋务运动——大清帝国最后的一场自救为何以失败而告终?

清朝是我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从公元1636年皇太极建立大清、到1912年溥仪退位,历时长达276年。如果从努尔哈赤起兵算起,那时间又将向前推动20年。虽然在五千年中华文明史的变迁过程中涌现了许多朝代,但是,凭借漫长的存在时间,清朝在历史上也占据了一个显赫位置,更重要的是,我们现在的版图也是在清朝打下了雏形

悠久的历史,加上在领土拓展上的突出成就,清朝本应该成为后人敬仰的一个朝代,但遗憾的是,到了后满清时代,大清在安逸中彻底沉沦,使晚清时期成为中国历史上最具屈辱色彩的一个时代。人们对于大清的成见大多也都来源于此,毕竟,一页页丧权辱国的条约就是这段历史最好的见证

提及后满清时代,人们往往难掩愤怒之情,认为是大清不思进取才导致了列强的蜂拥而入。当面对列强时,整个朝堂又缺乏放手一搏的决心和信念,这才致使大好河山在列强的蹂躏下支离破碎。对于这种失误,清政府确实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但实际上,以慈禧为首的统治阶层在列强面前并不像大家想象的那样坐以待毙,他们也曾探寻过自强之路、并取得了一定成就,只可惜,由于多种原因,最终还是以失败而告终,其中,持续30余年的“洋务运动”无疑是最显著的代表

1861年1月,恭亲王奕等人鉴于与列强事务的不断增多,上疏咸丰皇帝请求开办总理衙门,并得到咸丰皇帝的应允。自此,拉开了“洋务运动”的大幕

“洋务运动”的起始阶段是十分顺利的,这完全得益于“辛酉政变”。当时奕联合慈禧发动“辛酉政变”,一举扳倒肃顺等人,此后,慈禧垂帘,而洋务运动的首领人物奕也身居要职,这为洋务运动的实施做好了铺垫,于是,出现了恭亲王居庙堂,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等人居地方的良好形势,一大批与现代工业有关的行业也都蓬勃发展起来

虽然之后奕在与慈禧的较量中败下阵来,但是,在“甲申易枢”之前,奕还是很好地担当了洋务运动领导人的角色。而他之后,李鸿章等人也将洋务很好地传承下来。

当所有人对这种变革充满期待的时候,“甲午战争”的惨败让所有人看清了洋务运动的真实水平。本来,在洋务运动实施过程中就屡屡遭到封建保守派的抵制,“甲午战争”的惨败给了他们一个最好的驳斥理由,于是,历时30年的洋务运动彻底走出了历史舞台

历史上的变革很多,商鞅变法用了19年,让秦国从一个贫弱小国一跃成为强国;王安石变法仅存在了6年,也给宋朝带来了一定的改变,万历年间张居正推行的变革亦是如此。由此可以发现一个规律,只要持续一定时间的变革,都能收到效果,可为什么洋务运动进行了30年却没能救大清于水火之中呢?一句话:因为“洋务运动推行30年”本来就是一个伪命题!

从1861年总理衙门诞生,到1895年甲午战败,单从时间来看的话,确实长达34年之久,但是,洋务运动的每一步实施都面临极大的风险和挑战,这来自于墨守成规的保守势力。

鸦片战争之后,清廷中的很多人都意识到在军事上和列强之间的差距,于是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口号,倡导向西方学习先进科技。可是,那些被“四书五经”折腾得只剩下嘴皮子的保守派们却坚决不同意,他们认为这是文化上的一种“背叛”,因此,对于洋务派提出的任何一个主张,他们都是毫不犹豫地反对:设立同文馆,他们反对;开办江南制造局,他们反对;兴建船政学堂,他们反对;甚至连修建铁路、建造北洋水师,他们也都竭力反对。反正,只要是和洋人有关的一切,他们都会反对,这也是奕被骂为“鬼子六”的原因

这就不得不说到慈禧。在很多人眼中,慈禧是最大的保守派,确实,整天把一堆‘祖宗家法“挂在嘴上的是她,背后挥霍无度、把朝廷搞得乌烟瘴气的也是她,但是在洋务运动上,她还是比较支持的。很简单,如果她坚决反对,以她的强硬姿态,奕未必实施得了。

慈禧支持洋务运动,倒不是说她有多么英明,而是形势所迫。当时大清在列强面前不堪一击,如果再不做出改变,绝对有“亡国”的风险,那样一来,利益受损最大的还是慈禧。她是为了保住自己的地位和利益才会站在洋务派的一边,当然,这种支持并不坚决,当她认为洋务派的一些举措可能触及她的利益时,她会毫不犹豫地出手阻止

洋务运动就是在这样坎坎坷坷、战战兢兢的环境中开始实施的,洋务派的主张也只有一小部分在得到慈禧的应允后才能得以实施,而那些支持洋务派的官员,从朝堂到地方,时刻都面临着被弹劾的危险。这样造成的结果,最类似于王安石变法

王安石变法的影响备受争议,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王安石变法虽然举措不少,却没能给宋朝带来太大改观,甚至让社会陷入混乱。这是为什么?很简单,这就是变法不彻底所造成的恶果,有些地方实施、有些地方不实施,有些人群实施、有些人群不实施,再加上保守势力的反对,王安石变法就成了历史上最失败的一次变革

洋务运动失败的本质和王安石变法如出一辙,他们非但没有得到统治者的全力支持,在变法过程中还要受到当权者的猜忌和同僚的排挤,这样的环境,和秦孝公为商鞅创造的环境简直就是天壤之别,也难怪历史上只有商鞅的变法取得成功

洋务运动是大清历史上最后一场自救运动(戊戌变法算不上),但是很遗憾,在封建思想依然盛行的当时,洋务运动面临的压力和阻力是前所未有的,因此,即便有30年的时间来运作,但依然收效甚微、最终以失败而告终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慈... 在晚清时期,有一位广为人知的女性统治者,她便是慈禧太后,这位权力至高无上的女人在清朝历史上占据了举足...
原创 豫... 河南能源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的义煤观音堂煤矿坐落着一座历史悠久的老炮楼,建于1920年,至今已有整整百年...
原创 清... 好的,我来帮你改写这篇文章,保持原意,同时增加一些细节描述,使内容更丰富,但字数不会大幅度变化。 -...
原创 1... 众所周知,自1840年开始,清朝便逐渐走上了衰退的道路。晚清时期,随着西方资本主义的不断侵袭,封建统...
原创 他... 当然可以!下面是改写后的版本,我在保持原意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些细节描写,且字数与原文接近。 --- ...
原创 1... 1991年12月25日,是全球历史中的一个重要时刻。随着戈尔巴乔夫的辞职和苏联国旗在克里姆林宫的缓缓...
原创 烂... 本文为时拾史事独家原创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 作者:高成儿 提到兵马俑,绝大多数人首先想到的便...
原创 史... 在中国历史上,几乎每个朝代都发生过大规模造反事件。秦朝有陈胜吴广起义,汉朝有黄巾之乱,唐朝有安史之乱...
原创 韩... 在韩愈的《马说》中,有一句话极具深意:“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这句话的意思是,虽然像千里马那...
1921→2025,前进的步伐...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4周年。从1921到2025,百年间的中国巨变沧桑,从小木船强渡长江,到三航...
原创 以... 拨开历史迷雾,静看风云变幻 历史,往往像一位打扮精致的小姑娘,因其视角的不同、立场的不同以及书写者的...
原创 卧... 1943年10月,太岳军区二分区第16团在韩略村成功伏击日军。该战役使用了4个连的兵力,一举消灭了1...
原创 朱... 朱元璋是典型的“我命由我不由天”的人物。他一路走来,经历了无数艰辛与磨难,最终才建立了属于自己的大明...
原创 她... 大家好,今天给大家带来的是琉球王国第十代闻得大君,津嘉山翁主尚宽室的故事。我相信这个名字可能让不少人...
湖北省博物馆:“碑苍帖逸——馆... 日前,“碑苍帖逸——馆藏杨守敬金石碑帖展”在湖北省博物馆正式对公众开放。展览集中展出70余件珍贵文物...
日本有识之士讲述日本侵华历史 日本有识之士讲述日本侵华历史 呼吁日本以史为鉴 《人民日报》(2025年07月01日第 17 版...
原创 刘... 在古代,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和科学技术的局限,很多现象或事件无法用常理或当时的知识解释清楚。因此,古人...
原创 “... 西汉初期,皇帝们的核心政治目标是实现中央集权。刘邦消灭异姓王,吕后则削弱刘姓王爷的权力,但她最终被军...
原创 胡... 胡惟庸,这个名字在中国历史上有着特殊的地位,他是大明朝的最后一任丞相。胡惟庸的一生,充满了传奇与争议...
上海举行系列活动唤起两岸同胞共...   新华社上海6月30日电(潘清、丁秋葭)珍贵史料展现可歌可泣的宝岛抗日史,“赤子同心补金瓯”纪念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