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务运动——大清帝国最后的一场自救为何以失败而告终?
迪丽瓦拉
2024-11-19 00:40:06
0

原标题:洋务运动——大清帝国最后的一场自救为何以失败而告终?

清朝是我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从公元1636年皇太极建立大清、到1912年溥仪退位,历时长达276年。如果从努尔哈赤起兵算起,那时间又将向前推动20年。虽然在五千年中华文明史的变迁过程中涌现了许多朝代,但是,凭借漫长的存在时间,清朝在历史上也占据了一个显赫位置,更重要的是,我们现在的版图也是在清朝打下了雏形

悠久的历史,加上在领土拓展上的突出成就,清朝本应该成为后人敬仰的一个朝代,但遗憾的是,到了后满清时代,大清在安逸中彻底沉沦,使晚清时期成为中国历史上最具屈辱色彩的一个时代。人们对于大清的成见大多也都来源于此,毕竟,一页页丧权辱国的条约就是这段历史最好的见证

提及后满清时代,人们往往难掩愤怒之情,认为是大清不思进取才导致了列强的蜂拥而入。当面对列强时,整个朝堂又缺乏放手一搏的决心和信念,这才致使大好河山在列强的蹂躏下支离破碎。对于这种失误,清政府确实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但实际上,以慈禧为首的统治阶层在列强面前并不像大家想象的那样坐以待毙,他们也曾探寻过自强之路、并取得了一定成就,只可惜,由于多种原因,最终还是以失败而告终,其中,持续30余年的“洋务运动”无疑是最显著的代表

1861年1月,恭亲王奕等人鉴于与列强事务的不断增多,上疏咸丰皇帝请求开办总理衙门,并得到咸丰皇帝的应允。自此,拉开了“洋务运动”的大幕

“洋务运动”的起始阶段是十分顺利的,这完全得益于“辛酉政变”。当时奕联合慈禧发动“辛酉政变”,一举扳倒肃顺等人,此后,慈禧垂帘,而洋务运动的首领人物奕也身居要职,这为洋务运动的实施做好了铺垫,于是,出现了恭亲王居庙堂,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等人居地方的良好形势,一大批与现代工业有关的行业也都蓬勃发展起来

虽然之后奕在与慈禧的较量中败下阵来,但是,在“甲申易枢”之前,奕还是很好地担当了洋务运动领导人的角色。而他之后,李鸿章等人也将洋务很好地传承下来。

当所有人对这种变革充满期待的时候,“甲午战争”的惨败让所有人看清了洋务运动的真实水平。本来,在洋务运动实施过程中就屡屡遭到封建保守派的抵制,“甲午战争”的惨败给了他们一个最好的驳斥理由,于是,历时30年的洋务运动彻底走出了历史舞台

历史上的变革很多,商鞅变法用了19年,让秦国从一个贫弱小国一跃成为强国;王安石变法仅存在了6年,也给宋朝带来了一定的改变,万历年间张居正推行的变革亦是如此。由此可以发现一个规律,只要持续一定时间的变革,都能收到效果,可为什么洋务运动进行了30年却没能救大清于水火之中呢?一句话:因为“洋务运动推行30年”本来就是一个伪命题!

从1861年总理衙门诞生,到1895年甲午战败,单从时间来看的话,确实长达34年之久,但是,洋务运动的每一步实施都面临极大的风险和挑战,这来自于墨守成规的保守势力。

鸦片战争之后,清廷中的很多人都意识到在军事上和列强之间的差距,于是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口号,倡导向西方学习先进科技。可是,那些被“四书五经”折腾得只剩下嘴皮子的保守派们却坚决不同意,他们认为这是文化上的一种“背叛”,因此,对于洋务派提出的任何一个主张,他们都是毫不犹豫地反对:设立同文馆,他们反对;开办江南制造局,他们反对;兴建船政学堂,他们反对;甚至连修建铁路、建造北洋水师,他们也都竭力反对。反正,只要是和洋人有关的一切,他们都会反对,这也是奕被骂为“鬼子六”的原因

这就不得不说到慈禧。在很多人眼中,慈禧是最大的保守派,确实,整天把一堆‘祖宗家法“挂在嘴上的是她,背后挥霍无度、把朝廷搞得乌烟瘴气的也是她,但是在洋务运动上,她还是比较支持的。很简单,如果她坚决反对,以她的强硬姿态,奕未必实施得了。

慈禧支持洋务运动,倒不是说她有多么英明,而是形势所迫。当时大清在列强面前不堪一击,如果再不做出改变,绝对有“亡国”的风险,那样一来,利益受损最大的还是慈禧。她是为了保住自己的地位和利益才会站在洋务派的一边,当然,这种支持并不坚决,当她认为洋务派的一些举措可能触及她的利益时,她会毫不犹豫地出手阻止

洋务运动就是在这样坎坎坷坷、战战兢兢的环境中开始实施的,洋务派的主张也只有一小部分在得到慈禧的应允后才能得以实施,而那些支持洋务派的官员,从朝堂到地方,时刻都面临着被弹劾的危险。这样造成的结果,最类似于王安石变法

王安石变法的影响备受争议,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王安石变法虽然举措不少,却没能给宋朝带来太大改观,甚至让社会陷入混乱。这是为什么?很简单,这就是变法不彻底所造成的恶果,有些地方实施、有些地方不实施,有些人群实施、有些人群不实施,再加上保守势力的反对,王安石变法就成了历史上最失败的一次变革

洋务运动失败的本质和王安石变法如出一辙,他们非但没有得到统治者的全力支持,在变法过程中还要受到当权者的猜忌和同僚的排挤,这样的环境,和秦孝公为商鞅创造的环境简直就是天壤之别,也难怪历史上只有商鞅的变法取得成功

洋务运动是大清历史上最后一场自救运动(戊戌变法算不上),但是很遗憾,在封建思想依然盛行的当时,洋务运动面临的压力和阻力是前所未有的,因此,即便有30年的时间来运作,但依然收效甚微、最终以失败而告终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齐... 齐国和鲁国,是两个并行于山东大地上的诸侯国。早在周朝建立以后,这两个诸侯国便已经存在了。 只不过不同...
原创 明... 在封建王朝时期,战争一般都是举行得比较频繁的,那么在明代这样的现象,自然也不会例外。明代的兵器库中,...
原创 关... 一手捋长须,一手执《春秋》,关羽这一形象深入人心,不知道你有没有想过这么一个问题?关羽为什么喜欢读《...
原创 石... 我在军队工作了二十六年,所做的事情很多,随着时间的流逝大都淡忘了。但有一件事情记忆犹新,终生难忘。这...
原创 1... 各大姓氏“首席”名将代表: 1、李氏,李牧排行首位。天下名将,“李氏”最多,非要排第一,李牧可以接过...
原创 三... 关羽上限值非常高,下限值几乎低到超一流,张飞觉得全季巅峰之时,刚出来大概还没跟大师对战经历,受到吕布...
原创 真... 真实的慈禧太后非常强硬,为何大清还向西方投降呢?大清的妥协是被列强用炮打开的无奈!看看吧! 在我国绚...
原创 历... 随着科技的越来越发达,我们却能越来越感受到局限性,而在过去,古人也往往只能将不能理解的事物,寄托于神...
原创 “... 大家平时是怎样称呼自己的父亲呢? 现代社会之中,其实很少人称父亲,因为父亲这一称呼在现代人眼中看来太...
原创 2... 到了新疆后,穆铁柱心想自己总算有“用武之地”了,可是结果却不尽如人意。一开始安排穆铁柱锄地,但是锄头...
原创 三... 也许是受《三国演义》等小说的影响,我们的目光主要都是聚集在曹魏、刘蜀、孙吴等几个势力之上,而往往忽略...
原创 朱... 蓝玉,明朝开国著名将领,大将常遇春的小舅子。跟随朱元璋南征北战,东征西讨,终于踏平了其他诸侯,将元朝...
原创 身... 三国纷争,不仅三方各有雄主,也为众多武将谋士提供了展现自己才华的舞台,其中若论武将,曹魏麾下八虎将,...
301处!西藏最新发现 西藏自治区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第二阶段工作进入年底冲刺期,目前西藏第二大城市日喀则市18个县(区)...
原创 明... 明朝灭亡的原因众多,社会各种观点多元。大概可以分为:社会体制、财政崩溃、天灾人祸、李自成内乱等。总之...
原创 正... 诸葛亮病逝五丈原之后,魏延的军事生涯也随之结束,并且,他的生命也进入倒计时,不久之后,他便被杨仪擒杀...
原创 第... 1941年苏德数百万大军共襄盛举,进行物理切磋的初期阶段,苏军兵败如山倒,小胡子做出了先在南线拿下基...
原创 锦... 1948年10月,东北野战军25万人进攻的矛头指向锦州城。作战计划为:3纵司令员韩先楚指挥2、3、8...
一本护照,翻开华侨领袖的传奇人... “共和国印记——侨心共筑中国梦”华侨文物联展日前在北京开展。在展览中,陈嘉庚作为“华侨首席代表”参与...
原创 历...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谥号是生者或逝者平生行为、品德、成就等的总结和评价。其中,殇是一种谥号,多用于早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