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伏伽:历史上第一个状元,劝谏过李渊,骂过李世民,有魏征之风
迪丽瓦拉
2025-10-06 03:03:16
0

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状元孙伏伽的传奇人生

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这句古语道出了古代读书人通过科举改变命运的艰辛与荣耀。自隋朝开创科举取士制度以来,寒门学子终于看到了通过自身努力改变命运的希望。在科举制度的最高殿堂——殿试中脱颖而出的第一名,被尊称为状元,这个称号后来更成为各行各业佼佼者的代名词。

从隋唐初创到清末废止,科举制度延续了1300余年,在这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共产生了777位文武状元。对绝大多数读书人而言,金榜题名、高中状元就如同鲤鱼跃过龙门,象征着仕途坦荡、前程似锦。而在这众多状元中,第一个在史册上留下明确记载的,便是隋唐之际的孙伏伽。

独特的仕途轨迹

与一般状元寒窗苦读—科举及第—步入仕途的传统路径不同,孙伏伽的仕途经历颇为特殊。由于隋唐之际科举制度尚处初创阶段,他的晋升之路呈现出先为官—后科举的独特模式。早在隋朝时期,孙伏伽就已经在官场崭露头角,担任万年县法曹一职,相当于今天县级司法部门的负责人,负责审理案件、维护地方司法秩序。

隋朝覆灭后,孙伏伽审时度势,选择归顺新兴的唐朝。武德五年(622年),他参加了唐朝的科举考试,在殿试中一举夺魁,成为历史上第一位有明确记载的状元。这一成就不仅为他个人带来了无上荣耀,也为后世科举制度树立了标杆。

直言敢谏的品格

在世家大族把持朝政的初唐时期,出身平凡的孙伏伽能够获得李渊、李世民两代帝王的器重,并在史册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靠的绝不仅仅是状元的光环,更是他忠诚耿直、敢于直言的品格。

作为从隋朝归顺的官员,孙伏伽亲身经历了隋末的战乱与动荡,对隋朝覆灭有着深刻的认识。李渊统一天下后,孙伏伽向他提出了三条振聋发聩的谏言:首先,他建议君主应当虚心纳谏,认为只要有敢于直言的能臣辅佐,即便君主偶有过失,也不至于失去天下;其次,他批评隋炀帝沉溺于奢靡享乐,导致朝廷风气败坏,劝诫李渊戒除荒淫,为百姓树立榜样;最后,他引用性相近,习相远的古训,指出隋朝灭亡部分原因在于皇帝宠信奸臣,建议君主应当谨慎选拔贤能,特别要注意皇子身边的人选。

这些切中时弊的谏言让李渊深受触动,他感叹朝中多是阿谀奉承之辈,鲜有如此坦诚直言之士。于是李渊不仅赏赐孙伏伽三百匹绢布,还提拔他为治书侍御史。有趣的是,当孙伏伽领到官职委任书回家时,家人欣喜若狂,而他本人却只是淡然一笑,仿佛这不过是寻常小事。

为民请命的担当

在李渊在位期间,孙伏伽多次为民请命,直言进谏。他是最早向新登基的李渊提出治国建议的官员之一,因此获得破格提拔。面对战乱频仍、赋税沉重的社会现实,孙伏伽多次上奏,恳请李渊整顿赋税政策,减轻百姓负担。李渊对他的直言不讳十分欣赏,曾对宠臣裴寂感叹:孙伏伽真是个正直之臣,愿所有大臣都能效仿他。

唐军攻下洛阳后,李渊虽下令大赦天下,却又想惩罚敌军党羽,将他们流放边远。孙伏伽冒着触怒皇帝的风险劝谏道:陛下切莫失信于天下,唯有如此,百姓才会真心敬畏和信服您。他对百姓疾苦感同身受,一旦发现官员怠慢救灾,必定上奏弹劾。可以说,孙伏伽在李渊朝的地位,堪比后来李世民朝的魏征。

贞观时期的直言

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即位,封孙伏伽为乐安县男(男是古代一种爵位,附带食邑)。有人认为他可能是李世民的支持者,甚至可能参与了玄武门之变。无论如何,他的直言敢谏确实获得了李世民的青睐。

《贞观政要》记载,李世民即位不久,曾判处一名元律师死刑。朝中无人敢反对,唯独孙伏伽挺身而出,指出此罪不至死,劝皇帝慎用刑法。李世民采纳建议后,竟赏赐给孙伏伽隋朝兰陵公主曾居住过的园子,价值百万钱。当魏征询问为何如此重赏时,李世民解释道:我刚继位时无敢直言者,孙伏伽是第一个挺身而出的人,我奖赏他,目的就是鼓励臣子敢于进谏。这堪称李世民版的千金买马骨,显示了孙伏伽在朝中的特殊地位。

《资治通鉴》和《御史台记》还记载了孙伏伽死谏的故事:酷爱打猎的李世民一次率侍卫出猎,孙伏伽苦劝:天子住九重宫门,出门需戒备,不仅是威仪所需,更为保重龙体,亲自射猎是王爷时代的行为,皇帝不应再冒险。李世民闻言大怒,威胁将其处斩。孙伏伽昂然回应:宁愿与关龙逢(夏桀时代直言谏死的忠臣)为邻,也不愿侍奉不听劝谏的君主。这番将李世民比作暴君夏桀的言论,反而让皇帝冷静下来,不仅收回成命,还任命他为三品御史大夫。

晚年与历史地位

孙伏伽虽在隋朝出仕,但主要政治活动在唐高祖和太宗时期。他在唐高宗李治永徽五年(654年)因年老辞官,四年后在家中安详离世。提及唐初谏臣,人们多想到魏征,但孙伏伽的胆识与担当丝毫不逊色。贞观时期之所以能涌现众多敢言之臣,正是因为皇帝虚心纳谏的政治氛围。若君主刚愎自用,随意杀戮,即便是状元郎和名臣,恐怕也难以畅所欲言。

孙伏伽作为中国历史上明确记载的第一位状元,他的人生轨迹和从政经历,不仅展现了科举制度初期的特点,更彰显了古代士大夫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的崇高精神。他的故事告诉我们,真正的历史地位不仅来自于功名,更源于为民请命、为国尽忠的品格与担当。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中... 中统四大特务后代的现状:从默默无闻到商业巨子 在历史的长河中,特务一词的语义经历了复杂的演变。最...
原创 远... 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开始,在长达14年的抗日战争中,中国军民付出了极其惨重的代价。据统计,中国军队...
钱江观潮丨“乡博”是春天的制造... 浙江省文物局近日公布了2025年浙江省乡村博物馆名单,共76家博物馆入选。至此,在浙江,乡村博物馆已...
原创 总... 1978年4月的一个清晨,时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副部长的张贤约中将乘坐的专机降落在广州白云机场。...
文明曙光——大地湾遗址史前文化... 9月15日,“文明曙光——大地湾遗址史前文化文物展”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中国农业历史博物馆拉开帷幕。杨...
宋仁宗与四位皇后的爱恨情仇,三... 宋仁宗赵祯作为北宋第四位君主,其长达四十一年的统治不仅是宋朝在位时间最长的帝王之一,更因其复杂的情感...
原创 韩... 大家好,我是「鉴古知今阁」阁主!千年历史烟云总在时光中留下斑驳印记,你是否常被史书里的宏大叙事吸引,...
原创 王... 欧洲需要重新认识历史:王毅外长访欧传递三大关键信号 9月12日起,中国外交部长王毅开启欧洲三国之旅,...
原创 岳... 撼山易,撼岳家军难——这句流传千古的评价,出自南宋宿敌金军之口,道出了他们对岳家军的敬畏之情。在硝烟...
马上评|秦代刻石终认定,争鸣是... 过去几个月,位于青海果洛州玛多县卓让村扎陵湖北岸的“采药昆仑”刻石,引发广泛关注与讨论。 9月15日...
原创 同...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群雄并起。在这风云变幻的乱世之中,各路诸侯为了争夺天下霸权而展开激烈角逐。在这个...
原创 他... 在国民党军队的高级将领中,最为人所熟知的往往是蒋介石的黄埔嫡系将领,如胡宗南、何应钦等人。这些将领中...
原创 《... 《探秘临沂》系列的写作源起 杨东霞 《探秘临沂》系列文章发布后,众多朋友纷纷好奇,我们为何突然对临...
原创 宰... 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中,官僚体系等级森严,权力结构错综复杂。当一位权倾朝野的宰相告老还乡后,其与地方县...
在时代回响中叩问经典(新语) 查明哲 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的历史节点,我们以戏剧的方式重返“存在与...
原创 晚... 引言 林则徐在其著名的《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一诗中,以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豪迈诗句,展...
百年工运人物记丨施洋:宁死不屈... 晨读 百年工运人物记 第三期 施洋:宁死不屈的劳工律师 在武汉市武珞路繁华闹市地段,有一片宁静天地...
赵匡胤陈桥兵变后,后周宗室仍有... 人们是否曾经深入思考过这样一个历史疑问:当赵匡胤在陈桥发动兵变夺取政权后,为何实力雄厚的后周宗室,虽...
原创 匈... 让我们继续沿着《中国通史》的脉络,深入探讨中国历史上由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及其发展历程。在前两篇文章中...
原创 直... 在中国悠久灿烂的五千年文明史中,涌现出无数清正廉洁的典范人物。春秋战国时期,齐国丞相晏婴以食不重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