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和下西洋搞了7次以后,朱瞻基为何立刻叫停?收支严重不平衡
迪丽瓦拉
2024-11-19 05:11:36
0

原标题:郑和下西洋搞了7次以后,朱瞻基为何立刻叫停?收支严重不平衡

明朝在建立之初是一片百废待兴的荒芜景象,不过经过开国皇帝朱元璋几十年的励精图治、兢兢业业后。

蒙古人和起义军在中原大地上留下的烂摊子被收拾得一干二净,而明朝的国库也从此充盈起来。

而明朝的建立还标志着一件事情,那就是从宋代以后逐渐土崩瓦解的东亚朝贡体系又逐渐被重拾起来。

既然国家富裕了,那么自然要给那些不服明朝管教的周边小国看一看,让它们意识到自己的弱小,以后才能牢固地抱紧中国的大腿。

于是自朱棣一朝开始,先后派遣郑和七下西洋去“炫富”,而获得的收益自然也是匪浅的。

那么郑和下西洋的效果这么好,为什么到了宣德皇帝朱瞻基一代,便制止了这个行为呢?

要知道不久以后的葡萄牙人哥伦布可是直接开辟了通往新大陆的航道,损失郑和下西洋能持续下去,那说不定发现新大陆的又会是谁呢。

其实,朱瞻基叫停下西洋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节省经费。

七下西洋的目的

许多人受到一些营销号的影响,总觉得“闭关锁国”是明朝就已经开始的,所以明朝才是中国落后的罪魁祸首。

大家之所以有这个误区,主要是因为历史上的朱元璋的确颁布过一个“禁海令”。

其实朱元璋“禁海令”的目的和清朝的“片板不得下海”还是有很大区别的,清朝限制海上交流是为了封闭民众,达到自己的愚民目的。

而明朝的禁海令是因为在明朝建立之初,四处仍然又很多不属于朱元璋部队的残余起义军,这些私人武装给社会造成了不小的动荡。

而在沿海地区为非作歹的就是方国珍和张士诚等人,他们经常同陆地上的百姓勾结,达到撼动治安宁的目的。

所以为了改善这一局面,朱元璋就禁止了私人的海上贸易。

不过民间是禁止了,官方却仍然把海上贸易当做充盈国库的主要来源之一,所以明朝的禁海令期间,中国仍然同世界保持着交流。

并且这种状态持续到了明穆宗时期,隆庆帝为了发展经济,调整了对外贸易政策,禁海令也就此废止。

所以民间的海运一下子就兴盛了起来,这也促进了晚明时期的思想解放和文学上的蓬勃发展。

所以不论是在隆庆开关之前还是之后,郑和下西洋的行为都是合法且合理的,朱棣的这番决策也不算“违背父亲决定”。

历史上对于朱棣为何要兴师动众下西洋有很大的争议,其中呼声最大的一条就是为了寻找自己的侄儿,曾经的建文帝朱允炆。

朱允炆在靖难之役攻入北京城后,直接焚烧了宫殿。

而废墟中却不见朱允炆的尸首,因此很多人都推测所谓的自焚是假,逃跑是真。

真正的朱允炆已经在老臣的帮助下出逃海外,跑到如今的东南亚地区去了。朱棣为了自己的法统,才会多次派人去海外寻找朱允炆。

不过这个说法其实大部分存在于野史当中,并不为历史学家所推崇。

目前史学界比较主流的说法有两种,一种是为了探测张士诚、方国珍的残余势力,同时为了恐吓海盗。

而另一种说法就是东亚朝贡体系再次建立,但是很多的国家表面臣服明朝,实则还与北元的势力有勾结。

所以把郑和等大部队派去就是为了威慑这些小国,顺便开通一下官方贸易。

不论是哪种理由都有自己的道理,所以朱棣最初派遣郑和出海的目的可能有很多,不过总的来说,郑和下西洋并不是一个冲动的命令,反而是一个经过深思熟虑的考量。

如果想要周围的人都对你心悦诚服,那你必须要显示出自己过人的实力,或许正因为这个理由,才造就了创造历史的郑和下西洋。

入不敷出的行动

虽然七下西洋确实取得了不菲的成就,也在史书上留下了美名,不过这样庞大的行动自然也会带来让人瞠目结舌的开销。

那么为什么朱棣却能够忍下这巨大的花费,而他的孙子朱瞻基却忍不了呢?莫不是朱瞻基太穷?

其实不是,原因就是朱棣当政的时候并不是那个管账的人。

原来,虽然老朱家从朱元璋开始一个个都有工作狂的基因,但是一个国家的运行所产生的琐事太多,光靠皇帝一个人怎么能承担得起呢?

于是朱棣一方面是减轻工作,另一方面是锻炼继承人,把打理经济的任务交给了自己的儿子,也就是皇太子朱高炽身上。

朱高炽这个人虽然肥胖,而且性格温吞,但却是一个治国好手,因此朱棣在外征战期间,全是我们的太子殿下把国家打理的井井有条。

不过也正因如此朱棣对每次下西洋的花费虽然了解,但是因为不是自己管钱,所以缺少切身体会,而且花钱这个烂摊子正好可以交给自己儿子,自己则眼不见心不烦。

所以郑和在朱棣一朝下西洋就下了6次,而朱高炽登基后因为身体不好,所以只当政了10个月就驾崩。

所以处理下西洋这个事情的担子就落在了继任者朱瞻基身上。

朱瞻基最初也觉得下西洋不错,于是郑和又一次浩浩荡荡地出发了。

不过回程之后,朱瞻基看到了账本上的数字,可是着实大吃了一惊。

原来,下西洋的排场一次比一次大,各种人员的衣食住行、船只的花费等杂七杂八加起来达到了惊人的100多万两白银。

而明初整个国家的年收入才1000万两白银,也就是说每一次下西洋就要耗费十之一二的年收入。

朱瞻基考虑到这样一笔资金还是用在百姓身上更好,于是便叫停了下西洋的行动。

郑和七下西洋不仅达到了皇帝最初的目的,还间接地带来了许多其他的好处。

比如在那个时期,明朝的航海术和造船术都取得了极大的进步,而郑和也在航行途中到达了之前从未开辟过了领域,形成了一条条崭新的贸易航线,加强了东西方之间的交流。

可以说,郑和下西洋是世界大航海时代开启之初一颗璀璨的明珠,也是我们每个中国人为之自豪的一段历程。

结语

郑和下西洋所产生的一系列效果也都展现在了我们眼前,正是因为有了这些行动,中国与世界的关系才能更进一步。

这也向我们证明了,一个国家想要持续强盛下去,那么绝对不能固步自封,只有同周围保持良好的交流才能进步自身。

否则最后只能像闭关锁国的满清那样,落得被列强侮辱的下场。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叶... 《——【·前言·】——》 1900年,八个列强瓜分了中国近十亿两白银的赔款,他们当时意气风发,觉得这...
原创 蒋... 蒋介石,近代民国时期的重要政治人物,拥有两个儿子和一个女儿。除了广为人知的蒋经国和蒋纬国外,还有一位...
原创 进... 要说北魏孝庄帝元子攸,他的一生既传奇又充满无奈,而且短暂异常。原本与皇位毫不相干的他,靠着好运和关键...
原创 土... 土耳其一直以来对中国新疆有着特别的关注。尽管两国相隔甚远,但土耳其对新疆的热情似乎从未减退,甚至可以...
原创 罕... 这是一张民国初期,1910年代的北京大栅栏老照片,可见其繁华热闹的景象,商号鳞次栉比,街上车水马龙,...
原创 抢... 顺治十三年(1656年)的一天,襄亲王博果尔奉皇帝之命入宫,顺治帝对他说:“我爱上了你的福晋,如果没...
原创 原... 刘氏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姓氏,源远流长。其起源可追溯至夏朝,随着历史的变迁,刘氏逐渐演变成了一个庞大的...
原创 蒋... 中原大战结束后,蒋介石的心情格外激动。他从1929年1月到1930年10月,接连战胜了对手,成功实现...
原创 结... 中国的历史从秦始皇统一六国到清朝灭亡,历经了2132年的漫长岁月,期间共经历了20个朝代的更替。但真...
原创 原... 自从西汉黄巾军起义以来,中原的战争从未停歇,只有西晋曾一度实现过短暂的大一统。然而,晋朝因为发生了八...
原创 拿... 拿破仑·波拿巴,这位在法国大革命时期崭露头角的历史人物,最终成为世界历史中举世闻名的帝王。他如何从一...
原创 明... 医生这个职业,无论在任何时代,都具有非常重要的社会意义。在古代,许多医生以仁心救人,他们医术高超、德...
准噶尔究竟干了什么,清朝要花七... 在清朝历史上,能让三个皇帝轮番上阵、打了整整七十年、最后还下狠手“灭族”的敌人,准噶尔可以说独一份。...
原创 历... 春秋时期的齐国,齐桓公继位后,任用管仲为国相。管仲的治国才能,使得齐国逐渐变得强大,国力充实,内部整...
原创 八... 晚清最耻辱的战争就是与多个国家宣战,最终导致了八国联军侵华。庚子国难让晚清失去了权威,彻底沦为外国列...
原创 李... 光绪二十七年九月二十六日(1901年11月5日),李鸿章在京城的病床上奄奄一息,已经无法发声,四周是...
原创 原... 清宫秘史一直是电视剧和小说中常见的题材,深受人们喜爱。清朝几百年的统治中,有一位女性不仅抚养了两位皇...
原创 日... 解放战争是发生在抗日战争胜利之后,国共两党之间的内战。不过,在与我解放军作战的国民党军中,居然有大量...
达拉特旗:河流沧桑巨变,治理之... 1973年,千万巨资打造的现代治水工程,在洪水面前不堪一击;而一百年前,一个民间水利专家仅用土法,就...
原创 刘... 长坂坡之战是三国历史上一个至关重要的事件,很多忠实的刘备支持者会幻想,如果当时曹操进驻襄阳后稍微迟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