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国是我国第一个大一统王朝,嬴政在公元前221年统一了六国,统一六国以后,他废除分封制,建立郡县制。统一度量衡,实行车同轨,书同文的制度大大的加强了中央集权,而且他为了抵御匈奴不仅修了长城还修了秦直道,并且还调集几十万民工修建阿房还有他的陵寝。
这些巨大的工程很快就将刚刚成立不久的秦国推向了深渊,秦二世继位不久秦国就在轰轰烈烈的农民起义之中灭亡了,但是它所遗留下来的东西却在今后的两千多年里面一直在使用着,不管是制度也好还是文字也罢,中国人民都在秦始皇设立的框架之内生活着,可以说是真正的千古一帝。秦直道是秦始皇派大将蒙恬修建的,其南从咸阳军事要地云阳林光宫开始一直向北延伸至九原郡,足足有800多公里,历经两千多年一直在历代王朝之中发挥着作用,直到清朝时期才逐渐地被统治者所废弃。其中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就是,即便历经两千多年,这条秦直道上都没有长野草,是一件很不可思议的事。
从《史记》中的记载来看秦直道的修建时间是公元前212年,只不过什么时候修建完成史书之中没有明确的记载,后来蒙恬和扶苏被赐死,秦直道的修建也就换了人来了,秦始皇为什么要耗费如此巨大的人力物力来修建这样一条道路呢?从其一直延伸至北部的九原我们可以看到秦始皇其实是对北部的匈奴有所防备的,等到国内的事情做完了就可以腾出手来找北边匈奴的麻烦。只不过还没有等到那一天,秦始皇就在东巡的路上驾崩了,赵高与李斯密谋赐死了蒙恬和扶苏。
当时的秦始皇对于直道的要求是永远都不长草,这样的要求或许就和他对自己的称号是一样的,他自称秦始皇,就是希望自己的子孙后代能够千秋万代的传承下去,那么秦直道也就要一直传承下去。不过不长草这个要求还是有些为难工匠了。但凡是土那就肯定会长草,除非其里面有什么非常剧毒的东西或是什么放射性物质,可是公元前的秦朝哪来的这些东西,工匠们想遍了办法,后来在古籍之中找到了破解的方法,他们将土炒熟,将里面的水分炒干将其中的种子杀死,但是这样还是不够,生物是非常顽强的,下一场雨加上风刮过来的种子和鸟儿掉落的种子草还是能够找到机会生长。
当然了还有一道工序就是向这些炒熟的土中加入碱,这样一来土壤的性质就大大的变化了,这种人为的盐碱地就成了杂草的克星,草生长需要大量的水分,可是盐碱的存在就阻止了杂草水分的吸收,可以说古人在实践之中所产生的智慧真的令人感叹。这样修建的道路不仅硬,可以忍受战车的碾压和士兵们的踩踏,历经千年依旧不会毁坏,相比于现在有些地方的干裂水泥路,秦直道可以说是良心之作了,现如今秦直道已经作为作为历史古迹受到了保护,它的存在也让人们了解到了古人是如何解决山地之间修建道路的问题的,这对于历史研究是具有非同一般的价值的。秦朝留给我们不仅仅有秦直道,还有未经开发的秦始皇陵,当技术足够了的情况之下,这座沉睡了两千多年之久的始皇陵墓将联同直道一起向人们展示那个剑锋东指,所向披靡的秦朝。
了解历史也是为了现代更好的生活,有句话说读史使人明智,虽然现代已经有了诸多的机器进行大机械化生产,但是我们今天依然还是有着诸多的问题,比如食品安全问题,一些工程是“豆腐渣工程”等等,想要创造更为美好的生活我们就必须有修建秦直道那样的严谨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