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刘邦不屑天下儒生却将张良引为知己只因二人互相为镜
迪丽瓦拉
2025-10-12 21:02:42
0

刘邦是个典型的“草根”人物,没什么文化,喜欢喝酒,对儒生很不屑。然而,偏偏就是这样一个粗豪的起义将领,却对张良极为推崇,把他当作知己。一个讨厌儒学的草莽英雄,怎么会与一个饱读诗书的谋士结缘呢?

公元前209年,刘邦在沛县起兵反秦。起初,他只带着一群地痞流氓,凭着一股蛮力开始了反抗的斗争。尽管他能打,但心里清楚仅靠蛮力无法成就大业。可是,他身边很少有人能让他信服,那些书生们总是冷言冷语,根本不愿搭理他。刘邦心想,儒生不过是一群胆小怕事的书呆子而已。

这时,张良也正在下邳隐居。年轻时家境富贵,甚至曾花重金雇佣刺客,试图刺杀秦始皇。虽然生活得不如意,但他依然怀揣着推翻秦朝的理想,不甘心就此过平庸的生活。张良一心寻求能够推翻秦政的“明主”。他不想自己的才华被浪费。

刘邦与张良终于见面了。刘邦一副豪气干云的模样,而张良则是气定神闲,穿着体面,看上去完全不像个能打仗的将领。刘邦心里疑惑,这样一个文质彬彬的书生,能做什么大事呢?然而,张良并不急于表现自己,而是主动提出了关于如何应对当下局势的策略。刘邦听后,觉得眼前这个人眼光独到,思路清晰,似乎真有些本事。

张良并没有让刘邦失望,进一步分析了当时的形势,提出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方案。刘邦听得越发入神,最后果断决定:“跟我干,你这样的,我要!”

张良很快进入了刘邦的阵营,并很快展现出了自己的价值。每次刘邦有了疑惑,张良总能给出合适的建议。他既不抢刘邦的风头,也能在关键时刻出奇制胜。张良的智慧让刘邦愈发信任他,两人的关系也越来越密切。

公元前206年,刘邦率兵攻入秦朝的都城咸阳,却面临着强大的对手——项羽。项羽带领着40万大军,准备与刘邦决一死战,而刘邦的兵力只有10万,根本没有胜算。项羽邀请刘邦赴鸿门宴,显然是准备暗算他。刘邦面临两难抉择,去的话可能性命难保,不去又难以交代。

此时,张良提出了一个应对之策。他建议刘邦带上几名亲信,装作谦恭的样子前往鸿门宴,并要确保有退路。果然,在宴会上,项羽的阵营突然表现出杀意,但张良不慌,他悄悄联系项羽的谋士范增,送上礼物,软化其态度。经过一番周旋,项羽最终决定放刘邦一条生路。

宴会结束后,刘邦带领军队迅速撤退,张良又提出了“烧栈道”的妙计——他们故意毁坏了进入关中的栈道,这样项羽误以为刘邦已经认输了,放松了警惕。刘邦并未放弃,而是悄悄集结兵力,准备反击。这一切为刘邦争取了宝贵的时间,也让项羽错失了良机。

张良以智慧帮助刘邦化险为夷,尽管他一直是在幕后操盘,但每一个决定都无不展现了他的谋略与远见。刘邦渐渐把张良当作自己最信任的智囊。尽管如此,张良始终保持低调,功劳从不张扬。

公元前205年,楚汉之争全面爆发。刘邦暂时退守汉中,但张良并没有急于求成,而是提出了“广招贤士,缓图天下”的策略。他建议刘邦稳住根基,逐步蚕食项羽的势力。

项羽虽然英勇,但他缺乏治国的远见,并且待人不公。张良看穿了这一点,便提出了“分化瓦解”的策略。他通过挑拨离间,使项羽与其部将之间产生裂痕,最终导致韩信、彭越等猛将投奔刘邦,项羽的势力逐渐削弱。

到了公元前203年,项羽提出议和,鸿沟以西归刘邦,以东归项羽。刘邦接受了这个条件,张良却暗中提醒:“议和是假,趁虚而入是真。”刘邦趁项羽松懈之际,联合韩信、彭越等兵力发起了总攻,最终彻底击败了项羽。

在公元前202年,楚汉争霸迎来了决战——垓下之围。项羽的军队被刘邦四路大军围困,粮草断绝,士气低迷。张良提出一个惊人的妙计:“四面楚歌”,让刘邦军中的士兵在夜晚唱楚地民歌,项羽的军队听到家乡的歌声,士气崩溃,最终彻底瓦解了项羽的抵抗。

刘邦终于称帝,但他却深知自己能得天下,少不了张良的帮助。在朝堂上,刘邦公开说:“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我不如张良!”张良的智慧得到了彻底的认可。

虽然刘邦的朝堂上满是功臣,但张良却选择了低调。公元前201年,张良被封为“留侯”,但他却并不贪图权势,反而选择了隐退。虽然刘邦曾多次派人探访,但张良始终过着清淡的隐居生活,心境远离权谋。

直到公元前186年,张良去世。他被誉为“谋圣”,与诸葛亮齐名,成为古代智慧的象征。张良的智慧不仅体现在战场上,更在于他懂得在乱世中保持冷静,善于取舍,懂得进退。

刘邦是点燃天下之火的火种,而张良则是那把扇风的扇子。没有张良的智慧,刘邦未必能成功;但没有刘邦的舞台,张良同样难以施展才华。二人虽然君臣相称,但更像是知己。张良一生不争不抢,不骄不躁,最终选择了隐退,过上了平静的晚年。他在功与名之间做出了高明的选择,成为了历史中最受尊敬的智者之一。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俄... 俄罗斯专家安德烈·古宾近日提出,蒙古国越来越倾向于与西方靠近,中国和俄罗斯应警惕这个邻国,担心它可能...
原创 朱... 公元1368年,朱元璋建立了大明王朝,年号洪武,重新统一了分裂已久的中国,开启了明朝的统治。朱元璋,...
原创 三... 江东吴国虽然常被后人戏称为“江东鼠辈”,但在那个时代能够建立起如此强大的政权,足以证明孙家并非一无是...
原创 偏... 西昌的最后挣扎:蒋介石与胡宗南的决战 西昌,这座在人们眼中不起眼的小城,却成了蒋介石最不舍得放弃的地...
原创 美... 2025年9月28日,澳大利亚广播公司爆料称,他们获得了一份美国国防情报局的机密文件,披露了中国大陆...
原创 唐... 唐玄宗曾是大唐最辉煌时期的统治者,但为何他在晚年会落得如此凄凉的结局?作为一位功勋卓著的皇帝,到了暮...
原创 美... 在东欧战场上,局势正在悄然变化。当国际舆论还在消化朝鲜派兵的消息时,另一个出乎意料的“参与者”已经悄...
原创 桓... 春秋初期,齐桓公早年在鲍叔牙保护下,逃到莒国避难。齐桓公元年(前685年),在齐襄公和公孙无知相继被...
原创 大... 如今人们常拿德国和日本对二战的态度做比较,为什么两国差别这么大?可以用三点来解释: 第一,日本在二战...
原创 晚... 你敢信?清朝灭亡前70年,中国竟被迫签下700多个不平等条约,算下来平均每个月就有近1件! 这些条...
原创 东... 汉灵帝,一位天赋异禀的年轻皇帝,可惜将聪明才智用在了许多不务正业的地方。比如他搞的“羊车选美”,其实...
原创 李... 洪武皇帝朱元璋在建立明朝后,将李善长视为最重要的功臣,甚至给了他一张免死金牌。然而,最终在李善长被处...
原创 五... 五代十国:杀任圜权相报私仇,王德妃更衣承君宠 嗣因唐主出巡汴州,行至荥阳,民间讹言纷起,都说车驾将...
原创 武... 武汉车谷江大女足将于10月8日迎战奥克兰联女足,参与首届国际足联女足冠军杯的预选赛。作为亚足联女足俱...
原创 陈... 我国历史上有不少后主,知名度较高的有蜀汉后主刘禅、南朝陈后主陈叔宝、南唐后主李煜等。在这三人中,陈叔...
原创 天... 各位朋友,您要是听说过郑成功收复台湾,那您一定没听过罗芳伯在海外建了个国家,旗帜上写着“大总制”,讲...
原创 被... 隋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特殊的时期,它在短短三十多年的时间里,经历了盛世与乱世的交替。虽然今天我们谈...
守护民族记忆 赓续中华文脉 本报记者 何思琦 北京东城区祈年大街9号,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巍然屹立。 这是一座守护民族记忆、赓续中...
原创 朱... 沈万三:富可敌国的商人和权谋的博弈 在中国历史上,沈万三是明朝初年一位传奇性的商人。他不仅凭借惊人...
原创 朱... 梅殷:明朝权谋之中关键却悲剧的托孤大臣 在明朝的历史上,有一个人物是朱元璋非常看重的,那就是梅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