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兰台。
如果你常上网,可能见过这样一些说法:
- 蚩尤是韩国人;
- 孔子是韩国人;
- 朱元璋是韩国人;
- 清朝的爱新觉罗皇族就是“热爱新罗”;
- 韩国人曾经统治过东亚的内陆地区;
- 甚至有说法称,韩国人创造了古巴比伦、古埃及、古印度和黄河文明。
听起来像是玩笑对吧?其实,这些说法并非中国网友的恶搞,而是部分韩国学者提出的荒谬观点。
这些怪论的源头可以追溯到1987年。当时,韩国一位叫安浩相的学者出版了一本名为《国家历史五千年》的书。在书中,他提出了一个看似荒唐的理论:东夷人和韩国人的先民是同一个民族,东夷人从朝鲜半岛迁移到中国大陆。而孔子,作为春秋时期的宋国人,实际上是东夷人的后代,也就是说,孔子是“韩国人”。
这就是“孔子是韩国人”这一说法的起源。
至于“朱元璋是韩国人”的观点,也有相似的背景。韩国第二大电视台MBC曾在一档节目中声称,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很可能来自高丽的全罗南道。随后,韩国的一些媒体和网站也开始报道类似的言论,甚至还有人根据当地的民间传说提出,朱元璋小时候贫困但才智过人,被一位高僧收养,后来到元朝末期的凤阳。更有古籍记载了朱元璋出生在全罗南道,所以认为他是韩国人的可能性很高。
那么,为什么韩国会出现这么多荒谬的历史观点呢?这要从韩国的历史背景说起。
根据北京大学历史系副教授王元周的研究,在20世纪初的韩国,启蒙运动兴起,史学成为了民族主义的工具。一些早期的民族史学家,比如申采浩和朴殷植,以高句丽为中心,重新构建了韩国的历史。这些学者一方面想通过强调韩国的历史成就与荣光,来激发民众的民族自豪感;另一方面,他们也在与中国进行领土争论时,试图强化韩国与东北亚地区的历史联系,特别是希望强调韩国民族曾经在东亚的影响力。
这些历史学者为了唤醒民众的国家认同,往往夸大了韩国的历史成就,甚至将不存在的辉煌历史加以捏造。他们希望借此巩固韩国的民族精神,避免民族被外来势力同化。
这种历史观念在韩国历任领导人的支持下得到了广泛传播。从李承晚到朴正熙、全斗焕、卢泰愚等领导人,甚至无意间纵容了这种“虚构历史”的存在。
如今,韩国的历史学界也因此分裂成两派。一派是正规历史学者,他们有着严谨的学术训练,通常称为“讲坛史学”;另一派则是那些没有正式学术背景的学者,他们热衷于推崇“古朝鲜和高句丽是大帝国”的观点,称自己为“在野史学家”。在韩国的学术圈,正规历史学家占主导地位,但在民间,后者的影响力往往更大。
那么,韩国的正规历史学者对这些荒唐的历史观点有什么看法呢?
2017年,韩国江原大学的青年历史学者奇庚良博士专门写了一篇论文,抨击这些“在野史学家”的荒谬观点,论文的标题就是《伪史学与历史法西斯主义》。在奇博士看来,韩国这些“在野史学家”所推崇的历史观点,实际上是一种“伪历史”,而他们的行为则近似于“历史法西斯主义”。
奇博士直言不讳地批评了《桓檀古记》这本书,指出它所描述的“蚩尤是韩国人”等论调,完全是伪造的历史。事实上,韩国的正统历史学者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已揭露了《桓檀古记》的虚假性,认为它是伪书。为了让这些伪书的虚假性得到确认,韩国学者已经做了大量的研究,并且公开揭示了这些伪书的造假过程。
奇庚良博士还在论文中批评了韩国政府纵容这些伪历史的行为,认为韩国政客借此通过操控历史,来愚弄和欺骗民众。
总的来说,韩国的正规历史学者对这些荒谬的历史观点感到极为反感,甚至比中国网友更为厌恶这些“孔子、朱元璋是韩国人”的奇谈怪论。因为他们认为,这种伪史学不仅歪曲了历史,还成为了政治工具,用来为不良政客服务,洗脑民众。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