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清帝退位的原因:被隐藏的太深,难怪清朝不敢与洋人死战到
迪丽瓦拉
2025-10-16 03:01:08
0

1912 年 2 月 12 日,紫禁城的寒风卷着雪粒。

隆裕太后抱着 6 岁的溥仪,在退位诏书上盖下玉玺。诏书里 “天下为公” 的字眼,写得冠冕堂皇。

可此时武昌起义的炮火,还没烧到北京城墙。这个统治中国 268 年的王朝,为何主动放下了权柄?

课本里说的 “顺应共和”,不过是粉饰。拨开历史的尘埃会发现,真相藏在八旗的残旗与满城的废墟里 —— 清廷不是不想守,是根本守不住,更不敢拼尽全力去守。

一、满城:统治汉人的 “军事孤岛”

1644 年清军入关,多尔衮站在北京城头犯了愁。

八旗男丁满打满算不过 20 万,要统治上亿汉民,无异于以卵击石。他很快想出办法:在全国军事要地筑城,让八旗兵带着家眷驻守。

这些城池被称作 “满城”,是独立于汉人城区的 “国中之国”。西安满城占了半个城,南京满城直接建在明故宫遗址上,杭州满城则扼守钱塘江口。

满城里的旗人不事生产,由朝廷供养,唯一的职责是监视汉人。平时闭门操练,一旦有起义,就联合绿营镇压。

史学家戴逸曾说:“满城是清廷插在汉地的钉子,每一颗都钉在命脉上。” 两百多年里,这些钉子牢牢稳住了统治。

可太平天国的崛起,先拔掉了最关键的几颗。

1853 年 3 月,林凤祥、李开芳率领太平军包围南京。南京满城的旗人倾巢而出,连妇女都登上城墙作战,却挡不住地雷轰开的缺口。

城破次日,两万旗人战死,满城化为焦土。这个控制江南财税的军事重镇,彻底易手。

两年后,杭州满城遭遇同样命运。太平军攻破城池时,旗人统领瑞昌投湖自尽,满城被焚三日不熄。

江浙的满城接连覆灭,清廷的钱袋子和兵源地同时崩塌。更可怕的是,汉人看清了:八旗兵并非不可战胜。

二、八旗:打光的 “皇家底牌”

如果说满城是地方据点,中央八旗就是清廷的最后底牌。

康熙年间,八旗铁骑能横扫噶尔丹;可到了道光朝,早已腐化不堪。旗人子弟提着鸟笼逛茶馆,骑马射箭成了稀罕事。

太平天国给了八旗致命一击。1855 年,李开芳北伐军在冯官屯激战,歼灭八旗精锐 3000 人。1860 年,李秀成攻破江南大营,又干掉两万八旗兵。

西方侵略者的枪炮,彻底打碎了清廷的幻想。1860 年八里桥之战,僧格林沁率领最后的满蒙骑兵冲锋。

这位蒙古亲王曾镇压太平天国北伐军,号称 “国之柱石”。可他的骑兵在英法联军的炮火下,成了活靶子。

战后统计,清军伤亡 12000 人,联军仅死 5 人。僧格林沁突围后被革职,八旗主力从此一蹶不振。

清廷不是没挣扎过。甲午战争后,让荫昌在袁世凯身边编练八旗新军。可旗人子弟宁愿领救济,也不愿吃苦练兵,最终不了了之。

到了 1900 年,八国联军打进北京,慈禧逃到西安。此时中央八旗能调动的兵力,不足万人,连护驾都显得捉襟见肘。

军事学家蒋百里评价:“晚清的八旗,已不是军队,而是一群等着朝廷喂养的废物。” 没有了武力支撑,清廷成了空架子。

三、以汉制汉:玩火自焚的权术

八旗垮了,清廷只能依靠汉人武装。可他们从骨子里不信任汉人,于是玩起 “以汉制汉” 的把戏。

太平天国前,全国 11 位总督几乎全是满人。战后,曾国藩的湘军崛起,麾下汉人提督多达 20 位。

清廷坐立难安,立刻扶持李鸿章的淮军,处处打压湘军。曾国藩被迫裁撤十万湘军,气得吐血。

更阴险的是挑动汉人督抚内斗。左宗棠西征新疆,李鸿章故意克扣军饷;张之洞办洋务,又被李鸿章暗中使绊子。

他们把精力耗在内斗上,自然无力对外。1885 年中法战争,清军在镇南关大败法军,却签下不平等条约。

原因很简单:清廷怕冯子材的军队壮大,宁愿 “不败而败”。史学家蒋廷黻痛斥:“这不是卖国,是怕汉人夺权的私心在作祟。”

1900 年,八国联军侵华,慈禧下旨让东南各省 “勤王”。可张之洞、刘坤一根本不听,联合搞起 “东南互保”。

他们手握兵权,清廷又无满城和八旗威慑,只能眼睁睁看着地方割据。此时的清廷,已经名存实亡。

四、立宪骗局: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1906 年,清廷宣布 “预备立宪”,想靠这个稳住人心。

可他们推出的《钦定宪法大纲》,第一条就是 “大清皇帝统治大清帝国,万世一系,永永尊戴”。内阁 13 人中,满人占 9 个,被戏称为 “皇族内阁”。

立宪派彻底失望。张謇原本力挺清廷,见此情景,转而支持革命党。他在日记里写道:“清廷无诚意,唯有推翻之。”

更可笑的是,清廷还在死死抓着权力。1911 年,四川保路运动爆发,总督赵尔丰开枪镇压,激起民愤。

此时的清廷,既无满城兵可调,又怕汉人新军造反,只能请袁世凯出山。可袁世凯早已心怀鬼胎,一边逼宫,一边和革命党谈判。

辛亥革命爆发后,各地革命军对旗人采取过激手段。西安满城被攻破时,旗人伤亡惨重,消息传到北京,隆裕太后吓得彻夜难眠。

她最怕重蹈明末覆辙,更怕自己和溥仪性命不保。此时的清廷,只剩下 “保命” 这一个念头。

五、退位背后:怕死与贪婪的嘴脸

1912 年 1 月,袁世凯拿着革命党的条件逼宫。隆裕太后哭着问大臣:“我母子的性命,能保住吗?”

得到袁世凯 “保证安全” 的承诺后,清廷立刻开始讨价还价。最终敲定的退位条件,尽显贪婪:

溥仪仍住紫禁城,每年领 400 万两银元,皇家财产受保护。这笔钱相当于当时全国财政收入的十分之一。

2 月 12 日,退位诏书颁布。可诏书里还写着 “由袁世凯以全权组织临时共和政府”,试图保留一丝影响力。

有人说清廷 “顺应潮流”,可看看后来的事就知道真相。1932 年,溥仪在日本扶持下建立伪满洲国,心甘情愿当傀儡。

史学家孟森一针见血:“清廷退位不是觉悟,是军事崩溃后的自保。只要有机会掌权,他们从不放过。”

而那些年不敢与洋人死战的原因,也终于清晰:

打输了,八旗更弱,汉人会崛起;打赢了,汉人武装威望更高,自己仍会失权。横竖都是输,不如卖国保位。

从南京满城的火光,到八里桥的尸骸;从汉人督抚的内斗,到立宪骗局的败露,清廷的统治早已腐朽不堪。

1912 年的退位,不过是这栋烂楼的最终坍塌。而压垮它的,从来不是革命党的炮火,而是自己 “怕死” 与 “贪婪” 的病根。

直到今天,再看那段历史,仍能清晰地看到:一个把统治权看得比国家利益还重的王朝,注定会被时代抛弃。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慈... 慈禧第一次见电灯大喊“茄子”!清宫西洋物件趣事背后,藏着晚清灭亡的预兆 1903年的一个傍晚,慈禧太...
原创 俄... 美国自二战后一直力图维持全球“老大”的地位,借此从世界各地抽取资源,让本国民众享受高水平的生活。每当...
原创 五... 五代十国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短暂但意义重大的时期,持续了约50年。虽然时间不长,但它是唐朝末期藩镇割据局...
原创 张... 张云逸大将,可能很多人并不熟悉他,但他在新中国第一次授衔时,竟是十大大将中年龄最大的一位。他比其他元...
原创 别... 从历史长河中观察大国兴衰,总能找到一些惊人重合的轨迹。五百年前,明朝作为东方强国,通过庞大船队远航海...
原创 在... 很多看过清朝历史剧的人都会见到一些官职称谓,如总督、巡抚、提督、道台、知府等,然而这些职务的具体职能...
原创 揭... 八旗制度的起源与发展 八旗制度起源于满洲(即女真)人的狩猎组织。早期,女真族的狩猎活动通常是由一群人...
原创 遵... 世界上最初并没有贵族阶层,但自从第一个将个人利益置于百姓福祉之上的人出现后,国家的权力结构开始发生了...
原创 从... 从秦简到战时档案:工业底盘如何决定强弱与胜负 考古现场给出一条常识:器物链条越完整,文明越稳。云梦...
原创 清... 1912 年 2 月 12 日,紫禁城的寒风卷着雪粒。 隆裕太后抱着 6 岁的溥仪,在退位诏书上盖下...
原创 赵... 三国后期,曹魏的名将张郃似乎成为了当时的霸主,但实际上,在魏延之外,还有几位将领能与张郃匹敌。我们来...
原创 苏... 1991年12月25日,戈尔巴乔夫在苏联解体的前夕,作为苏联的最后一任总统,发表了他任内的最后一次电...
原创 4... 前言 1948 年秋,山东寿光的一处农舍里,刚被俘的国军高级将领王耀武神色憔悴。 这位曾镇守济南...
原创 清... 在看清代的清宫剧或者历史剧时,我们常常能听到一些对官员的尊称,比如“制台大人”、“抚台大人”、“藩台...
原创 没... 琉球群岛原本是我国的领土,历史上曾是中华的一部分。尽管现在由日本管辖,但从国际法的角度来看,没有任何...
原创 唐... 河中镇自设立以来,除了在仆固怀恩和李怀光担任节度使期间,与中央政府关系一度紧张外,其他时间大多与唐朝...
日本在1874年发动了一场什么... 1874年是一个很平常的一年,却是近代中日关系变化很重要的一年。 在这一年,日本派兵悍然发动对台湾的...
原创 战... 燕国未能吞并齐国,主要有三个原因。首先,齐国的面积实在太大,燕国的国力根本不足以在短时间内吞并它;其...
原创 洪... 一、命运的转折 清朝咸丰元年,江西永新县的秀才刘先满怀希望地前往省城参加科举考试,然而他却不幸落榜。...
原创 从... 今天,除了身份证之外,我们还有户口簿可以证明我们的身份。而提到“户籍”和“籍贯”,这两个词的历史其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