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国和楚国,作为西周早期的两大分封国,尽管同为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之一,但它们的扩张过程却大相径庭。齐国自建国以来,似乎一直停留在山东地区,而楚国则从湖北的西边扩展到东海之滨,几乎跨越了整个中国中南部。这种差距的背后,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其实,关键在于扩张的难易程度不同。通过对比春秋初期的齐国和战国中期的齐国,可以看到,齐国在这段时间内吞并了山东半岛东部的大部分地区,并且在黄河流域有所扩展。
春秋初期,齐国与鲁国、卫国接壤。虽然齐国实力略强,但与这两国的差距并不大,甚至在齐国吞并纪国后,仍与鲁国交战时互有胜负。直到齐国吞并莱国之后,才真正开始碾压鲁国,并逐渐吞并鲁国的领土。然而,局面很快发生变化。晋国从黄河上游扩展到黄河下游,成为一个巨大的强国。由于鲁国与晋国属于同姓,成为晋国的盟国后,齐国对鲁国的扩张行动遭到了晋国的干预,甚至在鞌之战和平阴之战中接连失败,齐国的扩张受到了极大的限制。
到了战国前期,田氏代齐完全稳固了政权,但此时魏国已经崛起,成为一个新的强国。齐国多次被魏国打败,直到魏惠王时期,魏国因外交失策而遭遇失败,齐国才得以借机向泗水上游扩展。然而,随着越国和楚国的崛起,这两国也对齐国的扩张形成了压力。
在齐威王时期,齐国逐渐恢复了实力,重用了邹忌、田忌、孙膑等人才,逐渐变强,最终在齐湣王时期达到了疆域的最大值。除了今天的山东省,齐国的领土还包括河北、河南、江苏、安徽的部分地区。然而,齐国给人的感觉似乎并没有扩展太多土地,因为大部分时间它都集中在山东半岛。
与此相比,楚国的扩张历程则显得更为顺利。一开始,楚国的实力较弱,然而长江以北到黄河以南,汉水流域的小国和蛮夷遍布。只有宋国和郑国两个大国,并且它们一直在相互斗争,无法进行有效扩张。楚国利用这一机会,逐渐吞并了周围的小国和蛮夷,很快成为了一个不可忽视的大国。
楚国的扩张路径从汉水流域起步,向东、东北和东南方向发展,经过数百年,逐渐发展成南方的霸主。然而,楚国的扩张也面临阻力。当它接近黄河南岸时,晋国的崛起开始限制其进一步吞并宋国和郑国。此外,晋国还多次与楚国交战,并支持吴国崛起。吴国在晋国的支持下,迅速发展并吞并周边的小国,甚至屡次侵袭楚国,差点导致楚国的都城郢都被灭。
不过,吴国由于过度扩张最终被越国所灭。越国在战国中期因内部矛盾而衰弱,楚国借机重新展开了扩张,最终征服了黄海沿岸地区。
五国伐齐后,魏国获得了宋地,楚国则占领了淮北地区,泗水上的争夺成为楚魏两国的对抗焦点。尽管秦国一度攻占了楚国的都城,但随后将重心转向了三晋,几十年内未对楚国进行大规模进攻。楚国的重心转移到东方,专注于攻占淮泗地区,最终击败魏国,吞并了泗上的诸小国,攻占了魏国的方与、大宋二郡,还占领了齐国的南阳地区,并几乎吞并了整个泗上。
总结来看,齐国和楚国的扩张难度完全不同。齐国所面临的敌人都非常强大,像晋国、魏国等都直接制约了齐国的扩张。而楚国则在扩张过程中,更多地遇到的是相对较弱的对手,甚至是可以一口吞下的小国,扩张难度明显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