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满清入关,为什么要强迫汉人“剃发易服”,其实始作俑者是汉人
迪丽瓦拉
2025-10-23 18:32:39
0

导言

剃发易服,是指清朝初期对全国各民族,尤其是汉族、蒙古族及南方少数民族,强制实行满族发型和服饰的一项政策。

这一政策的推动者主要有两人:一位是权倾一时的摄政王多尔衮,另一位则是汉族官员孙之獬,他在历史上被视为叛徒,为谋取个人利益而积极奉承清廷。

清军刚入关,定都北京时,并未立即推行剃发令。满族官员保持满族传统装束,汉族官员仍穿汉服,朝堂上满汉官员各自分队,和谐共事。

孙之獬为了讨好清廷,率先剃发、改穿满族服装,甚至在早朝中站进满官队伍。满官不满其身份,立即将他赶回汉班,而汉官对其恬不知耻的行为也颇为轻视,把他排斥在外。面对双重排斥,孙之獬愤怒不已,于是提出了推动剃发易服的建议。

孙之獬向多尔衮谏言,劝其在全国范围强制推行剃发。起初,多尔衮担心汉族抵抗会影响政权稳定,但孙之獬的一番话击中要害:“皇上长子统治中国,而衣冠束发仍存汉制,这是中国从皇上,而非皇上从中国。”最终,多尔衮采纳建议,下令全国推行剃发令。

这一政策激起了汉民族的强烈抵抗。许多汉族士民奋力保卫衣冠,形成江阴八十日、嘉定三屠等著名抗清事件。即使一些原本准备归降的大顺军,也拒绝剃发,转而支持南明。

剃发易服不仅是政治强制,更对汉民族文化、艺术和心理造成深远影响。服从者被迫顺从,抗争者遭到残酷镇压。此政策削弱了汉族文化自信和独立性,使民众逐渐畏首畏尾,形成长期的精神压迫。

尽管清朝在维护国家统一和领土稳定方面有贡献,但对汉族文化的打压和性情改造留下的余毒深远,影响了多个世代。

最终,那位厚颜无耻的叛徒孙之獬,被山东民众在谢迁起义中活活处死,全身遭残酷惩罚。这也成为历史对背叛民族之人的警示:为了个人权势而背弃祖先文化,必将自食恶果。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北... 在1127年,金军攻破了北宋的首都开封,俘虏了宋徽宗、宋钦宗、两位皇后以及后宫的妃嫔、宗室和大臣等三...
原创 清... 清朝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最后一个王朝。从顺治帝时期清兵入关起,爱新觉罗家族统治了中国长达268年,期间共...
原创 刘... 刘备是三国时期蜀汉的开国皇帝,许多人称他为“先主”。然而,他的儿子刘禅却被讽刺为“扶不起的阿斗”。那...
原创 在... 项羽,这位中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英雄,其一生充满了荣耀与悲剧。他的故事至今仍在民间流传,象征着勇敢和武...
原创 历... 在漫长的历史中,有很多人物的形象已经深深地刻在了人们心中,成为了传世的传奇。这些人物或许并不真实存在...
原创 朱... 刘伯温是中国历史上少数几位被公认具有超凡智慧的人物之一,他的一生不仅影响了当时的政治格局,也在文化领...
原创 安... 在研究安史之乱时,很多人认为这场叛乱像是突如其来的黑天鹅事件,毕竟在开元盛世到天宝年间,大唐帝国正处...
原创 金... 西元12世纪初期,东亚大陆发生了一幕让人感到叹为观止的奇迹:那就是女真部族建立的大金国,在短短几年时...
原创 原... 汉唐是中国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两个王朝,至今世界各地仍保留着“唐人街”的文化印记。然而,这样辉煌的唐朝...
原创 包... 如今,“包青天”这一响亮名号,已然成为小朋友们口中朗朗上口的经典口号。实际上,这响当当的“包青天”背...
原创 司... 司马懿,因其“奸诈”而闻名,成为了权谋的代名词。他通过装病设下计谋,利用曹爽的疏忽发动了高平陵之变,...
原创 山... 好的,我帮你将文章改写成更加通俗易懂、增加细节的版本,同时保持原意并提升可读性: --- 《山河月明...
原创 因... 曾国藩是晚清时期最杰出的官员之一,当时的清朝正面临着内外困境,政府无人可用。在这种情况下,曾国藩,一...
原创 如... 今天我们要讲的历史人物是元朝的第三任皇帝——元武宗。 元武宗,原名孛儿只斤·海山(1281年—131...
原创 岳... 提到岳飞,许多人首先会想起他的名曲《满江红》,以及母亲亲手刺在他背上的“精忠报国”四个字,还有那个被...
原创 明... 太监,这一群体在历史上往往带着悲情色彩。无论是在影视作品中,还是在野史小说里,太监似乎总被描绘成祸国...
原创 曹... 在鸦片战争后的中国,签署的《南京条约》成为了第一个不平等条约,而当时的清朝皇帝道光帝,往往被认为是一...
原创 清... 在许多观众的眼中,清朝的宫斗剧总是充满了魅力。例如《甄嬛传》和《延禧攻略》这类电视剧,广受喜爱,火遍...
原创 秦... 在中国漫长的历史中,匈奴是一个频繁出现在记载中的民族。许多朝代都曾遭遇过匈奴的侵扰,尤其是在古代,他...
原创 康... 清朝的文字狱可以说是中国封建王朝历史上最为惨痛的之一。实际上,历代封建王朝都有类似的事件,尤其是那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