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早在十年前,移动互联网还不这么发达的年代,网上就有种说法,内容是“魏晋南北朝,荒唐且美好”——记得三年前,还能在网上看到这样的说辞。那么问题来了,这种说法是怎么产生的?
1、罕见大乱世
其实魏晋南北朝算是中国古代史上罕见的大乱世之一。这场乱世其实得从东汉末年的黄巾起义算起。因为东汉朝廷的腐朽、天灾频繁,最终引发了黄巾起义。那时候,老百姓觉得民不聊生,所以起义军有了“苍天已死,黄天当立”的口号。意思就是汉朝天命已经没了。汉廷眼看无力镇压起义军,于是下放权力给各路地方官,这导致汉末处于诸侯割据、群雄混战的局面。因为汉末的这场战乱,导致了中原地区处于一种百里无人烟的恐怖局面。
汉末群雄混战,最终形成了三个军阀政权:曹魏、蜀汉和东吴。当然,我作为一个现代人,对于三国并没好感:因为这三国的压迫都很强,老百姓都是民不聊生的存在。而西晋在短暂统一没多久,就陷入新的战乱状态。而这一战乱,一直持续到隋朝时期才结束。
从东汉末年算起,到隋朝为止,这场大战乱持续将近4个世纪。这意味着,在这四个世纪(西元220年,曹魏建立;西元581年,隋朝建立)的漫长岁月里,很多人一辈子的记忆就是战乱。所以,我说这是中国古代史上罕见的大乱世。
那么问题来了,如此乱世,怎么就形成了一个“魏晋南北朝,荒唐且美好”的印象?
个人觉得,在于两点。
2、士大夫视角
其实不同的视角阅读理解中国历史,得出的结论是截然不同的。比如对于魏晋南北朝的乱世百姓来说,这段历史一句话形容就是无休止的战乱。但是,对于士大夫来说,这段历史倒是充满了美好的记忆:
比如,曹魏-西晋时期的记忆,是竹林七贤。甚至有个词汇叫“魏晋风骨”,讲的就是竹林七贤之间的清高洒脱,放浪形骸、愤世嫉俗、蔑视礼教,宛如不食人间烟火的圣贤。后世的文人津津乐道这个素材,也让人觉得,有着竹林七贤的时代,实在太让人憧憬了;
而东晋,有着谢道韫这样的才女,还有陶渊明、王羲之这样的文人,以及曲水流觞这样的习俗。这些让人觉得东晋是一片乐土。
而南朝,有着《世说新语》,有竟陵八友,此外还有很多南朝时期的典故流传后世,所以后世的文人对于南朝典故的津津乐道,也让人们对南朝有好感。
所以,在文人的宣传口径下,魏晋南北朝确实太美好了:因为有着太多的风流文人,一个个都是那么特立独行,都是那么有文人风骨。
事实上少年时候的我读魏晋的志怪文学的时候,也颇为向往那个时代——其实至今,我床头的书柜还有一本《博物志》。
3、女频视角
而最近这些年,女频文学不少被改编成电视剧的时候,往往也是选择以东晋十六国或者南北朝为时代背景。比如 《锦绣未央》原本是架空小说,但是改组为电视剧,变成了北魏背景。类似的例子还有《兰陵王》、《兰陵王妃》以及《陆贞传奇》。这些都让很多不了解历史的女性读者对魏晋南北朝有了好感。所以,这部分读者认为“魏晋南北朝”是一个“荒唐且美好”的时代。
4、结语
当然,我个人觉得,从老百姓的视角来看,魏晋南北朝是和美好没一丁点的关系。而认为这个时代美好的,大多都处于一种信息不全面造成的信息茧房,才产生的这样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