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一直被称为欧洲的搅屎棍,因为它在欧洲历史上制造了无数混乱和纷争。几百年来,欧洲大陆的战乱不断,许多国家处于不断的分裂与纷争中,而背后其实常常是英国在暗中操控。
英国推行所谓的大陆均势政策,一直不允许欧洲大陆上出现过于强大的国家,以免威胁到它的安全。一旦有国家试图崛起并挑战英国的地位,英国就会拉拢其他小国,通过合纵连横的手段进行打压。拿破仑曾一度横扫欧洲,但最终还是无法抵挡英国主导的反法同盟。 然而,从另一个角度看,搅屎棍这一称呼可能还是低估了英国的影响力。毕竟,曾几何时,英国曾是全球最大的殖民帝国,拥有日不落帝国的称号。对于一个曾经主宰全球的国家而言,单单在欧洲制造动荡显然并不满足其野心,它的目标是征服整个世界。 在英国的殖民岁月里,它在全球范围内制造了许多矛盾和纷争。这些问题和冲突,至今仍在影响着世界的局势。以下是一些英国在全球范围内留下的烂摊子。 1947年8月,随着反殖民主义的浪潮在全球蔓延,英国在南亚的殖民统治终于结束,英属印度宣告解体。这一变故也意味着,英国在南亚三百年的殖民历史落下帷幕。 印度曾是大英帝国在亚洲最重要的殖民地之一,失去它,英国显然心有不甘。因此,英国在印度独立前夕推出了蒙巴顿方案,这一计划表面上看似公平,实际上充满了算计,英国并未为自己的未来留足空间,而是故意制造麻烦,损害印度和巴基斯坦两国的利益。 印度独立之际,国内的分歧激烈,国大党领导人尼赫鲁主张建立一个统一的印度,而由真纳领导的穆斯林联盟则要求成立一个独立的穆斯林国家。双方冲突不断,导致了大量暴力和屠杀事件。 为了调解这一矛盾,英国驻印度总督蒙巴顿提出了分治方案,将印度分为印度和巴基斯坦两个国家。根据这一方案,印度和巴基斯坦的边界将根据各自的宗教人口比例来划定。印度教徒占多数的地区归属印度,穆斯林占多数的地区则归巴基斯坦。虽然这一方案有些粗暴,但相对简单,基本上可行。 然而,英国并没有让这件事顺利进行。在查谟-克什米尔地区的归属问题上,英国并未采用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而是提出了三种选择:可以选择加入印度、加入巴基斯坦,或者保持独立。 查谟-克什米尔地区地处印度与巴基斯坦之间,人口复杂,民族和宗教成分混杂。这里超过七成的居民为穆斯林,按理应当属于巴基斯坦,但地区的统治者大多信仰印度教,倾向于加入印度。于是,查谟-克什米尔的命运变得扑朔迷离,各方势力都争抢控制权。 英国给出的三选一方案导致了严重的分裂。特别是印度教徒和穆斯林之间的对立,使得查谟-克什米尔地区成为了印巴冲突的焦点。1947年,英国撤走后,查谟-克什米尔爆发了大规模的冲突,印度教徒与穆斯林之间互相屠杀。最终,印度和巴基斯坦为了争夺这块战略要地展开了第一次战争。 自此,印巴之间的争斗从未停歇,特别是围绕克什米尔的争夺,至今没有最终解决的方案。两国的敌对关系持续了数十年,冲突与暴力不断。 1897年,犹太复国主义者大会在瑞士巴塞尔召开,宣告了犹太复国主义的正式开始,标志着犹太人复兴家园的目标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广泛支持。这一运动也直接影响了巴勒斯坦的命运。 当时巴勒斯坦地区由奥斯曼帝国统治,然而随着奥斯曼帝国的衰落,英法德等欧洲列强争相接管这一地区,谋求在东地中海的利益。英国也积极支持犹太复国主义运动,认为这样有助于其在中东地区的战略布局。1917年,英国外交大臣贝尔福公开表态支持在巴勒斯坦建立犹太人家园。 1920年,英国通过圣雷莫会议获得了国际联盟的授权,开始管理巴勒斯坦地区。随着英国的介入,越来越多的犹太人迁入巴勒斯坦,复国运动逐渐取得了成功。最终,1947年联合国通过决议,决定在巴勒斯坦建立一个犹太国家,这就是今天的以色列。 然而,犹太人建国的消息并未让巴勒斯坦的阿拉伯人感到高兴。巴勒斯坦的阿拉伯居民被迫面对犹太人建立新国家的现实,他们的土地被犹太人分割,且大部分是肥沃的好土地。这导致了犹太人与阿拉伯人之间的激烈冲突,战争不断发生。 直到今天,巴勒斯坦地区仍然是世界上最混乱的地方,巴以冲突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局势依然动荡不安。 塞浦路斯位于地中海东部,是亚欧非三大洲交汇的战略要地。这个岛国尽管面积不大,但其重要的地理位置使它自古以来就是各大列强争夺的目标。15世纪时,塞浦路斯便成为奥斯曼帝国的重要据点。 随着奥斯曼帝国的衰退,塞浦路斯成为了英国的目标。1878年,奥斯曼帝国将塞浦路斯租借给英国,1925年英国正式将其变为殖民地。二战结束后,英国因力不从心而决定将塞浦路斯独立,但同样像印度一样,英国不甘心放手,决定通过挑拨塞浦路斯国内的族群矛盾来维护其影响力。 塞浦路斯的希腊族与土耳其族长期存在矛盾,英国巧妙利用这一点,通过分而治之的策略使得塞浦路斯内部分裂严重。1960年,塞浦路斯获得独立,但希腊族和土耳其族的矛盾依然没有解决,最终导致了分治局面。 杜兰德线是英国在阿富汗和巴基斯坦之间划定的一条边界线,原本这条线是根据实际控制的地域而划定,但却未考虑到地形、民族等因素,导致这条边界线存在许多问题。 普什图人是居住在阿富汗和巴基斯坦交界地区的民族,历史上他们曾是强大的杜兰尼帝国的组成部分。19世纪时,随着英国东印度公司的崛起,杜兰尼帝国崩溃,普什图人也未能抵挡住英国的侵略。为了解决普什图人抵抗的问题,英国在1893年划定了杜兰德线,将普什图人地区一分为二。然而,由于这条线忽视了许多自然屏障,阿富汗和巴基斯坦两国在此地区的边界防线一直十分薄弱。普什图人对这条边界线并不认同,导致了边境地区长期动荡不安。 即使英国撤离,普什图地区仍然是阿富汗和巴基斯坦冲突的源头。这一地区的动荡为后来的苏联和美国干预提供了温床,至今仍然是中东地区动乱的根源之一。 总的来说,尽管英国为世界贡献了许多科学、文化和技术方面的成就,但它在全球留下的许多烂摊子也为世界带来了长久的痛苦和纷争。在那个充满殖民和掠夺的时代,英国无疑是全球最大的搅屎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