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臣出生在哪个时代最幸运呢?答案是在汉光武帝刘秀的时期。那个时代的功臣不仅会受到尊重,而且通常能获得善终。然而,令人遗憾的是,作为千古一帝的李世民,却没有进入不杀功臣的行列。
在唐朝贞观年间,有两位功臣的结局让唐太宗李世民的名声受到了一定的影响,甚至拖了他的后腿。一个是潞国公侯君集,另一个是郧国公张亮。 侯君集在李世民还是秦王的时候加入了他的阵营。他不仅能出谋划策,还擅长指挥军队,最关键的是,当时李世民正在犹豫是否发动玄武门兵变,侯君集坚定地支持了李世民,因此获得了极大的信任和赏识。李世民即位后,侯君集平定了吐谷浑,还消灭了高昌国,后来还升任吏部尚书,帮助唐太宗清理了许多庸碌的官员,可谓立下了赫赫战功。 然而,在高昌战役中,侯君集未能制止自己的部队肆意烧杀抢掠,甚至将大量珍贵的宝物据为己有。回到长安后,这些行为被人举报,侯君集因此被弹劾并入狱。尽管如此,唐太宗还念及侯君集的昔日功劳,没有直接处死他,而是仅仅降了一级官职,给了他一个小惩大诫的机会。侯君集因未能获得应有的奖励,心中十分委屈。 此时,太子李承乾担心自己的地位受到威胁,打算与魏王李泰争夺皇位,于是策划起义。他结交了侯君集,后者因受到个人委屈而产生了不满。最终,侯君集的女婿贺兰楚石因怕泄露太子的谋反计划而将此事揭发出来。李承乾被废除后,侯君集也被牵连。尽管李世民心中十分不舍,但在朝臣的压力下,最终决定处死侯君集。李世民在宣布决定时表示:往昔家国未安,君集确实有功,但现在不能再容忍他。群臣纷纷表示,侯君集的罪行已无法容忍,必须依法处决以儆效尤。 张亮则出身贫寒,年轻时以务农为生。隋末时期,他投靠了李密,但未曾获得重用,后来因揭发军中的谋反分子,才得到了李密的青睐。李密认为张亮忠诚可靠,于是将他安排在了谋士徐绩帐下。 后来,张亮跟随徐绩降服唐朝,经过房玄龄的推荐,他获得了重用。尽管张亮的能力不如侯君集,但他的忠诚与侯君集相比,丝毫不逊色。张亮曾奉李世民的命令,秘密前往洛阳结交豪杰,虽然被齐王李元吉知晓并追责,但张亮始终坚持保守秘密,因而获得了李世民的极大信任。李世民即位后,张亮得到了加官进爵的机会,但在贞观年间,他并没有做出太多显著的成就。 然而,公元646年,即贞观二十年,张亮被人告发私养义子五百人,蓄谋反叛。经过详细调查,李世民确认了张亮确实有谋反之举,于是最终下令处斩张亮。李世民在盛怒之下,命令将张亮斩首,并没收了其家产。 与侯君集不同,李世民对张亮的态度显得更加决绝。虽然两人都犯了谋反的大罪,但李世民心中对两人的看法却截然不同。侯君集因为曾立下赫赫战功,李世民无法轻易下决心处死他;而张亮虽然忠诚,但因功绩相对较少,在李世民心中的地位不如侯君集重要。因此,张亮的结局更加惨烈。 尽管这两位功臣犯下了不可饶恕的罪行,李世民最终还是认可了他们的贡献,甚至将他们的画像悬挂在凌烟阁,作为对他们过去功绩的肯定。 如果侯君集和张亮没有谋反,或许他们会成为君臣之间和谐共处的典范。可惜,他们的悲剧结局,完全是咎由自取,不能怪唐太宗李世民的决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