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01年,刘备从北方南下,投靠了荆州的刘表,并被安排驻守新野。到208年,曹操发动进攻南下攻打荆州,刘备不得不撤退到夏口,并与孙权结成了联盟。在随后的赤壁之战中,孙刘联军成功击败曹操,刘备趁机占领了荆州南部的四个郡。
公元210年,周瑜去世后,刘备从孙权那里借来了南郡,进一步扩展了自己的势力。此时,刘备已经控制了荆州五个郡,成为赤壁之战后荆州最大郡县的掌控者。到了211年,刘备带着庞统、魏延、黄忠等人北上进入四川,而他则留下了诸葛亮、关羽、张飞、赵云和刘封等人守卫荆州。 荆州对于刘备政权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它不仅是他扩展势力的基石,也为他的军事力量和税收提供了保障。刘备征伐益州时,荆州更是他唯一的后方支持,战略意义重大。因此,在刘备第一次离开荆州的时候,他所做的安排既复杂又充满深意。 刘备并没有指定一位最高将领单独负责守卫荆州,而是选择了一组同等权力的将领共同承担防务,这种安排类似于曹操在215年合肥之战中的策略,由张辽、乐进和李典三人共同商议决策并共同防守合肥。刘备的荆州防务安排也采取了类似的模式。 刘备选定了四名重要的将领来负责荆州的防务,分别是诸葛亮、关羽、张飞和赵云。诸葛亮被任命为军师中郎将,主要负责组织和调配南三郡的赋税事务,类似于古代军需官的职能,与萧何在楚汉战争中的角色类似。史书记载道:先主遂收江南,以亮为军师中郎将,使督零陵、桂阳、长沙三郡,调其赋税,以充军实。 关羽被任命为襄阳太守和荡寇将军,负责驻守长江北岸。需要注意的是,襄阳本来是曹操的领土,关羽的襄阳太守职务其实只是一个虚职。然而,作为荡寇将军,关羽拥有实际的军事指挥权和独立防区,他肩负着重大的责任。史书记载:先主收江南诸郡,乃封拜元勋,以羽为襄阳太守、荡寇将军,驻江北。 张飞被任命为宜都太守和征虏将军,最初驻守地点不确定,后来他定居在南郡,宜都隶属于南郡。宜都的战略地位极为重要,位于长江中游,可以有效防御来自西部的威胁。史书记载:先主既定江南,以飞为宜都太守、征虏将军,封新亭侯,后转在南郡。 赵云最初被任命为偏将军和桂阳太守,桂阳是刘备刚刚占领的荆州南四郡之一。赵云的晋升与他在攻占荆州南四郡时的功劳密切相关。刘备后来将赵云任命为留营司马,负责后方防守和军事事务,并保障城市的治安。史书记载:从平江南,以为偏将军,领桂阳太守……先主入益州,云领留营司马。 刘备并不是将荆州防务交给某一位单独的将领,而是通过这种多人共同负责的安排来确保荆州的稳固。这也能有效防范来自各方的威胁。赵云在这一安排中承担了后方驻地的治安和军事防务,实际上是一个较为繁重的任务,保证了刘备出征时的安全。当刘备出征益州时,他安排了诸葛亮、张飞、赵云和刘封等人驻守益州,而关羽则被赋予了守卫荆州五郡的重任。那么,为什么刘备选择关羽单独守卫荆州,而不让其他将领负责呢?这其实是无奈之举,也是最合适的选择。关羽是蜀汉阵营中最为出色的将领,既勇猛又聪明,完全能够胜任这一重要任务。 关羽不仅在曹魏阵营中享有极高的评价,而且在多次战役中表现出非凡的军事才能。例如,他在白马之战中斩杀颜良,威震敌军;在襄樊之战中,他成功生擒于禁,斩杀庞德,并俘获七军,战绩卓著。这些成就让他成为刘备最为倚重的战将。 对于刘备来说,关羽不仅具备出色的军事才能,还能在复杂的战略局势中保持冷静。因此,他才会将关羽安排在荆州这个至关重要的位置,不仅是因为关羽的能力出众,更因为他具有极高的忠诚度和战略眼光。 然而,关羽失守荆州的悲剧却出乎刘备和所有将领的意料。孙权在背后发动了偷袭,并联合吕蒙、陆逊等人伐蜀。这一突如其来的变故直接导致了关羽的失误。尽管关羽在襄樊地区设立了严密的防线,保持高度警惕,但孙权最终通过欺骗手段突破了关羽的防守。这也证明,历史的变故往往是难以预测的,关羽守荆州的失败反映了当时复杂的博弈局面。